《北平無戰事》裡,蔣經國推行的幣制改革,很多人都知道改革必失敗,為什麼蔣經國還是一意推行幣制改革?

舞可定天下


北平無戰事這部電視劇,對於國共之間經濟戰線的鬥爭描寫還是比較深刻和細膩的,對於國民黨政權的分崩離析也有了比較合理的解讀。很多看過電視劇的觀眾們對於蔣經國為什麼一定要推行幣制改革有疑問。他在眾多反對聲之中,對於這場改革的堅持,堅持的是打擊腐敗,建立自己的實力派系,乘機可以撈取資本,順便可以爭取民心。大約還有點年輕氣盛,想要拼上一拼的意思在吧。


雖然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場幣制改革的過程是尤為痛苦的,所有的血汗錢換成了轉瞬不值錢的廢紙。大概除了幾個大官僚,社會上每一個社會階層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更是將國民政府的信用一度降到零點。而在幣值改革之初,小蔣的一句感嘆也說明了他真正的心情和意圖:“我國的百姓,真是善良。”

改革之初的成功,顯而易見是源於小蔣在上海的督導。他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真正在金融市場上攪渾水的不是小商人,而是大資本家。他曾經的“不論財富權勢,違法必誅”的正氣凌然,讓上海的經管工作一路通暢。只是幣制改革之中,一些資本家的消極態度讓蔣經國十分懊惱,他直接找到那些曾經對國民黨支持的大資本家過來問話和警告,導致他們的強烈不滿。

然而問題就在於強令限價這項措施,帶來了大規模的混亂,嚴重違背了經濟規律,導致了當時的百姓人心惶惶,到處都在搶購物資。後來的揚子公司舞弊案,讓小蔣遭到重挫,正在北方忙於戰事的蔣介石,竟然為了此事直飛上海,將徇私貫徹到底,訓斥了蔣經國,讓這場轟動一時的打虎運動最終黯然收場,改革從此進入頹敗之勢。蔣經國在上海的經濟工作以失敗告終,只能黯然地離開了上海。

而有專家學者認為,當初的幣制改革的主導者依舊是蔣介石,和蔣經國沒有什麼關係,蔣經國所做的只是對上海地區的經濟管制。1945年抗戰結束之後,蔣介石已經看到了法幣的頹勢,立刻要求相關部門拿出幣制改革的方案。當時持反對意見的宋子文和俞鴻鈞多認為剛剛經歷過二戰的中國沒有幣值改革的條件。

而蔣介石卻一意堅持,主持通過了幣值改革的各項文件。無論是蔣經國也好,蔣介石也罷,企圖以改革經濟以達到為國民政府“續命”的效果,怎奈當時黨內已是病入膏肓,幣制改革最終夭折,成為一場空。

以上


木劍溫不勝


蔣氏父子聯手做的局,既要把國庫的黃金白銀美鈔法幣運往臺灣,也要拿幾個國戚大亨開刀造勢,以便把上海市民的個人積攢連根鏟,給對手留下爛攤子,妄圖鹹魚翻身、死灰復燃。這“連根鏟”的話可是大名鼎鼎的張愛玲說的,所以“奴才”呀、“洗腦”的帽子可扣不到我武丁的頭上。





武丁仗劍決雲霓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說了多少次了,幣制改革和蔣經國沒什麼關係,完全是蔣介石的主張。

早在1945年,也就是抗戰結束,蔣介石就試圖幣制改革,因為法幣已經發行數額增加了390多倍。

但當時宋子文之流就反對,認為不具備改革的條件,也就是和平的國內環境、穩定的社會秩序和大量的外援。

那麼,當時尚且反對,到1948年底情況更惡化百倍(三大戰役都開始了),幣制改革又怎麼可能成功。

這主要是1949年金融系統接近崩潰,只能被迫拼一拼。

就算失敗了,大不了也是完蛋;萬一拼贏了,還可以繼續和解放軍打一打。

而幣值改革,是全國性質的改革,蔣經國只不過是區區上海地區負責經濟管制而已,小角色一個。

蔣經國本人也是聰明人,他自然知道幣制改革不可能成功。況且就算蔣經國在上海搞得特別好,又能怎麼樣,全國難道就是一個上海?最終還是要完蛋。

說白了,僅僅是蔣經國這人做事本來就認真,從回國以後直到去世,小蔣換了無數崗位,都是兢兢業業,儘量做到最好。這也就是蔣介石信任小蔣的原因。

另外,無知小兒說的什麼蔣經國炒掉孔令侃的揚子公司,孔令侃帶槍去殺蔣經國,都是無稽之談。

這是當時一些上海商人,尤其是杜月笙之流為了搞蔣經國,故意利用媒體輿論的胡扯。

後來又被有些人,利用攻擊蔣家而已。

孔令侃的揚子公司從事的,主要是從事對外國商品的進口,再在國內高價賣出牟利。而其經營的項目,也主要是汽車、顏料、高檔服裝、美軍物資等高附加值進口商品,卻與傳聞中描寫的囤積國內產出的糧食油料等能引起民生危機的日用大宗商品是截然不同。

摘錄一段:

 在傳統的描述中,蔣經國的“打虎”打到了孔令侃頭上,引發孔令侃向宋美齡告狀,宋又向蔣介石施加壓力迫使蔣經國放手,導致“打虎”失敗。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蔣經國在日記中就記下了當時的實情:揚子公司的經營都是合法的,並未違反法令囤積居奇,影響民生。

  “本星期的工作環境,是工作以來最困難的一段,希望這是一個轉機。除了物價不易管制以外,再加上揚子公司的案子,弄得滿城風雨。在法律上講,揚子公司是站得住的。倘使此案發現在宣佈物資總登記以前,那我一定要將其移送特種刑庭。總之,我必秉公處理,問心無愧。但是,四處所造成的空氣,確實可怕。凡是不沉著的人,是擋不住的。”

  1948年9月30日,蔣經國派人搜查了揚子公司的倉庫。搜查的結果,蔣經國自己明確的說:“揚子公司倉庫裡面所囤的貨物,都非日用品”。對此,蔣經國手下負責具體搜查任務的王升回憶說“在揚子公司的倉庫裡,的確是查到了一批糖,但是,經過化驗,是作為醫藥用的化學糖,不是民生必需品的食糖,所以不能法辦揚子公司,更不能法辦孔令侃”。

  對此,時任上海市長的吳國楨也予以了證實。

  他回憶道“孔令侃(Davidkung)留在國內經辦揚子建業公司。三青團和特務始終沒有打擾這項產業,根本沒有采取過行動。

揚子公司沒有犯法,蔣經國對此自然無可奈何。坊間所傳蔣經國拘捕孔令侃後被宋美齡救出的傳言,自然也是空穴來風

。對此,當時在蔣經國手下工作的王章陵,後來在《蔣經國上海打虎記》一書中,直斥這類傳聞根本是“天方夜譚”,他明確指出“蔣經國亦絕沒有下達對孔令侃的拘捕令”。


薩沙


因為蔣經國要為他爹斂財啊。

蔣經國幣制改革的實質就是用紙強行收繳老百姓手裡的黃金,然後自己不出本錢,還拼命的印鈔票,同時要求商人必須限價向老百姓出售商品,這就是赤裸裸的搶劫。

舉個例子:我蘭臺家裡有一兩黃金,現在蔣經國搞改革要求我必須兌換成金圓券,兌換十元金圓券;但是這金圓券又不能兌換成黃金,等於蔣經國用十張紙換取了我的1兩黃金。

蔣經國當然知道這麼幹太赤裸,吃相太難看,所以他把市場上的物價給固定住,強制商人只能限價銷售商品。

如果蔣經國真能做到1兩黃金兌換10金圓券也還可以,但事實上他做不到,因為國民政府不斷開印鈔機印金圓券,同時蔣經國也控制不住全國的物價。

還是舉例,蔣經國只能控制住上海的物價,但是周邊地區他控制不了,我蘭臺是上海賣餛飩的,但是我從鄉下收來的豬肉是2金圓券,但是蔣經國只准我在上海賣1金圓券,這個賬傻子都能算得過來,虧定了,所以我只有不做生意了。

蔣經國不是不知道,所以他就出臺了一份名錄,要求以下物資那些做批發的大公司必須按照他規定的價格售賣,而且必須售賣;至於這些公司虧本不虧本,他是不管的。

俗話說得好“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本的買賣沒人做”,蔣經國這麼搞誰會賣?如果蔣經國能控制得住全國物價也沒問題,反正我進貨價便宜,我出貨價也能便宜,但是問題是蔣經國不能。別說物價了,他連印多少金圓券都控制不了。

大公司不賣怎麼辦?

蔣經國把他在蘇聯學會的東西學以致用,乾脆在上海“打老虎”,把一切不願意虧本售賣的商人都打成“老虎”。

簡而言之,就是要把他們父子兩瘋狂印鈔所引起的通貨膨脹的損失轉嫁給商人和老百姓。

這種金融改革,他蔣介石和蔣經國不滾到臺灣去,誰滾到臺灣去?


蘭臺


幣制改制只是說的好聽,其實就事摟錢...萬一去臺灣了呢?錢得夠花啊,小蔣去臺灣後也是一路打擊異己,比如他爹的親信俞濟時。

俞濟時於1951年卸任了侍衛長的職務,次年辭去第二局局長之職,1956年以後,俞濟時被排擠出了侍從室,只好去做“總統府”國策顧問的冷板凳。  這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無非是蔣經國為了培植自己的力量而清除阻力。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後,蔣介石有意扶持小蔣,而蔣經國此時也已經做好了接班的心理準備。1951年,蔣經國正在積極籌備政工幹部學校,他需要一批馬上就可以派上用場的人馬。於是,他想到了俞濟時手下的侍從室的年輕的侍衛人員。這些侍衛人員。經過專門的訓練,沉著冷靜見多識廣。蔣經國想把這些人變成政工幹部學校的第一期學生,這樣不僅有利於學校的運轉,更能把這股勢力轉為自己所用。

蔣經國經過深思熟慮的這個建議,被俞濟時一口回絕了:“蔣總統的安全最重要,如果侍衛人員給你調去當學生受訓,那麼官邸的安全誰能負責?”蔣經國在俞濟時這裡碰了壁,頓時感到像俞濟時這樣的從大陸過來的手握重權的人物,實在是他前進道路上的巨大阻礙,如果遇到機會,該搬動的就應該搬動一下了。可巧幾年後發生的演習前俞濟時擦槍走火的事件,蔣經國自然要藉機搬掉這塊大石頭了。   蔣介石要傳位給蔣經國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俞濟時在這大勢面前卻不能及時轉向,還是一味的只對蔣介石盡忠。即便老蔣知道俞濟時一片的赤誠。但是,為了給蔣經國開闢一條道路,也就不得不把他打入冷宮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因為改革有最高收益和最低保本。

最高收益:打擊了貪腐,壓制了以孔宋為代表的買辦財團勢力。建立起蔣經國自己的實力派系,撈取政治資本。爭取了民心,製造了輿論,扭轉了大勢。打擊了共產黨,爭口氣。

最低保本:撈到了錢,刮一次地皮。 博得了美名,為以後的進步撈取了政治資本。

建豐一開始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否則為什麼他的前期目標沒有嚴密的安排,而只是依靠曾可達。而後期的幣制改革撈錢,卻有著嚴密的計劃和方案,而且從整部劇的比重上來看,後一部分的鬥爭才是重點。

建豐心中也知道,反共是首要的,反腐是次要的。一則是門面,讓民眾看到自己的光明正大的一面。二則是爭權,徐鐵英在這一方面的看法也是正確的,利用打擊腐敗,騰出幾個位子給自己的手下青年團,擴大自己的勢力。不管勝敗,蔣經國在國民黨內一定是要上位的,而打擊財團和貪腐既是政治需要,也是經濟實惠,更是名譽需求。


雖然最後建豐是失敗了,但是在國民黨內,他卻也沒有損失,畢竟他是總裁的兒子。通過這次活動,他增長了資歷,博得了美名,證明了自己。只不過暫時失去了權力,而他的靠山卻是誰也比不了的,總有一天,他會冉冉升起。


歷史小趣叟


《北平無戰事》是部好電視劇。其中的蔣經國的幣制改革與“打老虎”戲劇性很強,但不能當真實歷史來看。

其中最重要的是,蔣經國在幣制改革中的重要性不大,他很年輕,只是去上海第一線歷練。政策本身有問題,他只是執行一小部分而已。

從根上說,國民黨的經濟失敗與美國政策有關。

據徐中約先生的觀點,美國最初的戰略是在中國大陸打擊日本軍隊,美國軍隊將在中國登陸與日軍作戰,將領土交給國民政府。但1943-1944年間盟軍的戰略發生了變化:要繞開中國,從海上進攻日本(很有可能是原子彈研究成功,美國人不想再有美軍傷亡)。這項決策決定了美國對中國經濟援助大幅度減少。

國民黨幣值改革的核心人物是蔣介石。但財政部長宋子文與繼任者張群都不支持,因為這兩位專業人員比較內行與穩妥。

國民黨法幣早已因抗戰破產,吳景平教授介紹,當時重慶物價上漲1795倍,上海約86000多倍。幣制改革必須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和平環境中進行。這兩位都不願推動沒有把握的幣制改革。

第三任財政部長由王雲五擔任,此人是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不太懂經濟,但聽蔣介石的指揮。

蔣介石下決心是因為,一,美國新的援助5億美元來了。二,中共沒有新的軍事動向。

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政權宣佈實施金圓券方案。內容大致是,一,老百姓不能持有黃金美元外匯等硬通貨,必須上交國家。二,金圓券與黃金掛鉤。按道理說老百姓可以持金圓券在銀行換黃金。

所以,這兩項規定是矛盾的。隨後蔣介石將黃金運往臺灣。他的初衷未必是搜刮老百姓財產,可能是為了黃金安全。但最後的結果無疑是,聽信政府規定上交黃金的老百姓一貧如洗。

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幣制改革推行後的第二個月,即1948年9月,濟南戰役爆發,另外,遼瀋戰役打響。

電視劇裡講上海的“大老虎”囤積居奇,造成幣制改革失敗,其實是比較幼稚的金融觀。

金圓券的失敗,本質上還不是是否能兌換黃金。而是物價。物價是否穩定並非奸商問題,首先是市場上是否有貨物,如果打仗,生產、交通癱瘓,市場上就沒有貨物或貨物減少,另外交通成本增加,商品成本上升,這個時候限價,是想當然的,不合理的,結果只是雪上加霜。在不合理的限價制度下,商人的對策是囤積居奇,老百姓的對策僅有搶購。

在此時,濟南戰役失敗後美國撤走了軍援,國民黨的軍心大亂,國統區民心受到極大震撼。

和平、民心、外援、黃金、信用均喪失殆盡,幣制改革的失敗是正常的。


神州袖手人


既然是從電視劇層面來談,那麼就不能完全依照歷史。本文先以電視劇為本談這個問題,最後補充一點史料當中所呈現的幣制改革目的。

首先,在電視劇當中,以蔣經國為代表的太子黨,是國民黨當中力圖改變改革,從而挽救敗局的一股勢力。幣制改革是他們的最後一博。從蔣經國及其心腹下屬曾可達的角度來看,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完全失敗,曾可達努力的在執行蔣經國的命令,實際上也間接的反映出蔣經國本身並沒有失去信心。我們不能用其他人的判斷來認為蔣經國及其下屬已經對國民黨政權完全失去信心。

其次,北平無戰事的主題,本質上是反映國民黨政府的腐朽。電視劇是以北平為背景展開的,沒有直接展現南京國民政府高層的活動。所以著力點主要放在展現國民黨在地方的中下層官員,以及中央的中層官員的腐敗問題。對於國民黨最高層是否利用幣制改革搜刮民眾財富,沒有直接呈現。這是相對明智的一種做法。主要是因為各種原因非常複雜,現在的資料也不完全公開,因此很難一概而論。

最後,對於蔣氏父子而言,幣制改革的終極目的究竟是最後一搏,從而穩定幣值,還是藉機搜刮民眾財富,為自己留條後路。根據現存史料判斷,這兩種目的都是有的。但究竟是以哪種目的為主,恐怕就很難確定了。先說前者。國民政府在歷史上曾經利用收購黃金的方式來穩定法幣幣值。這一次通過更嚴厲的強制收購的方式,是希望能夠取得比上次更好的效果。蔣介石是個貪戀權力的人,如果能夠保持自己在大陸的統治地位,他當然會放手一搏。再說後者。當時主持強制黃金收購的是財政部長王雲五。此人前往臺灣以後,曾經說過自己出任財政部長最大的貢獻就是搜刮了一大批黃金。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介石日記公開以後,有部分學者前往查閱。根據蔣介石日記的記錄。在幣制改革的時候,他也已經意識到了大勢已去,所以搜刮黃金成為了重要目的。


zyb38537240


如果說這件事情是蔣經國自己要做的,他做的反而不會這麼認真!正是因為這個東西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蔣經國才會如此的想要在這件事情上面做出成績,才會犯了眾怒。

歷史的都知道,蔣金國曾經在前蘇聯留學,並且當時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以後,前蘇聯跟蔣介石關係交惡,和前蘇聯讓蔣經國寫了一封信。信不是蔣經國自己寫的,但是簽名確實是他,讓他斷絕跟蔣介石的父子關係。

蔣經國和蔣介石之間是存在著間隙的,二者之間是存在過不愉快的,所以我們看到蔣經國回到蔣介石身邊以後,兢兢業業板戰心驚,做好蔣介石交給她的每一道命令!

所以當蔣介石讓他去主持幣制改革的時候,蔣經國會如此不遺餘力的去做這件事情,哪怕得罪的是自己家裡的實權的親戚。

蔣家王朝陳家廟,宋家公司孔家財。這是當時國民黨內部的一句順口溜,說的就是四大家族之間那點瓜葛。

蔣介石為什麼能夠贏中原大戰,為什麼能夠在抗日戰爭的時候能夠抵擋住日本侵略者,能夠把全國大大小小軍閥消滅以後再組建起800萬的美械師?很大一部分原因,他掌握著全國的錢財,並且跟全世界最大的資本美國有著很好的關係。美國在中國的最高代理人就是蔣介石。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錢的問題。蔣介石手裡有錢了,有東西了才能夠打得贏戰爭才認為自己能夠肯定能夠贏下這一場解放戰爭!(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我說自己手裡連錢都沒有了。蔣介石就會感覺心裡面發慌,這也就是為什麼蔣介石身邊有那麼多人曾經冒著蔣介石的怒火,去跟美國人搭上頭,最後被蔣介石一個一個給處理了就是因為你搶了老子的活路了,你知不知道!

對於國家內部那些靠著囤積物資或者是囤積銀元來獲取利益的商人,蔣介石本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我能夠賺到更多的錢,我就不在乎你們這點小錢了,你們愛怎麼賺就去怎麼賺,算是你支持我們蔣家王朝我給你的報酬。

但是到了解放戰爭末期,實際上明眼人都已經看出來了,在江北,這些部隊一旦損失完畢的話,蔣介石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掌控全中國的能力了,這個時候對於蔣介石來講,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投降共產黨自己等著被殺頭第二條逃到臺灣。到臺灣或者逃到美國都行,但是這需要錢錢從哪裡來就從這些商人的手裡面挖出來。

不是一次兩次了當時日本侵略者拿下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後,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大小地主以及商人展開了胖削以及剝奪包括通過假幣或者是直接強來掠奪中國的財富,然後運回日本國內籤。如今日本國內很多文物就是那個時候搶過去的,日本當時只有兩艘航空母艦,結果等到中國搶了黃金錢財以後,日本趕緊將開工的兩條航空母艦加快速度,然後再重新建造兩艘航空母艦。到珍珠港戰役發起之前,六艘航空母艦準備完畢。由此可見,日本侵略搶走了多少血液!

蔣介石這個時候做的跟當時的日本侵略者沒有任何不同,是同時蔣介石也自己明白,這個時候針對這些投機商人進行處理,看看能不能對於正面戰場有所影響。

到了1948年,蔣介石掛在自己嘴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黃埔精神不能死。什麼意思?邱清泉在戰場上面,舉步不前,放任自己同僚被殺這個事情,蔣介石在飛機上面看的是一清二楚!蔣介石因為這個事情差點把這個邱瘋子給宰了,雖然他之後沒有做這件事情,但是與此同時還把自己手裡比較寶貴的一個兵團交給了黃百套,要知道黃百韜這個人不是他的黃埔學生啊!

蔣介石也明白,這個時候底下的那幫人陽奉陰違,已經到了一定的地步了,但是她沒有辦法下手去對付他那些學生,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說是不是?此時此刻,蔣介石得要趕緊找一隻替罪羊來給他鬆鬆筋骨!先傷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打壓你我可以拿到相應的錢才支撐我去支援前線的作戰或者是逃到臺灣,並且我殺雞給猴看,我讓其他人也看看違抗我蔣家王朝挖國家牆角會是一種什麼下場!

但是蔣介石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竟然會挖到自己的牆角,由此可見蔣介石組建的所謂的反動政府,實際上最大的成立障礙就是他自己和他身後的那一批大財團。


漩渦鳴人yy


幣制改革,說的好聽而已。實際上就是為黃金和美元,為了逃離大陸作準備。國軍在內戰的戰場上,敗績已顯而國軍以無力迴天才搞出來所謂的幣制改革。結果就是搜刮來的民脂民膏,都變成一文不值的金元捲了。黃金和美元?都被蔣下令秘密運往了臺灣島。一麻袋鈔票都買不到一麻袋糧食,這個就是所謂的幣制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