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兵工廠之一的鞏縣兵工廠,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蕭曉四姑娘


早在1912年就開始籌建的河南鞏縣兵工廠,是民國時期我國著名的四大兵工廠之一。全面抗戰爆發前夕,也就是1937年,鞏縣兵工廠達到巔峰,當時全廠佔地面積為1449畝,職工約4600多人,分為了動力廠、炮彈廠、制槍廠和機械廠四大部分。

兵工廠能夠製造七九步槍、俄式機關槍、手提機關槍、迫擊炮等20多種槍械彈藥。尤其到九一八事變東北陷落之後,四大兵工廠之一的東北兵工廠大量愛國職工來到鞏縣兵工廠,進一步加強了鞏縣兵工廠的實力。鞏縣兵工廠也由此一躍成為民國時期最重要的兵工廠之一。

最值得一提的是,鞏縣兵工廠還有許多名牌產品,如著名的中正式步槍和鞏式木柄手榴彈。1933年和1934年,常凱申兩次到鞏縣兵工廠視察後,對兵工廠製造的德國二四式步槍提出了改進意見,他提出“加長刺刀,縮短槍托”,使得該步槍更適合中國人的身體。

1935年,鞏縣兵工廠將常凱申提出意見並改進的步槍量產之後,經由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俞大維呈請批准,這種新的步槍被命名為中正式騎步槍。中正步槍也成為中國近代第一重量產製式步槍。倚仗鞏縣兵工廠強大的製造能力,投產後第二年,鞏縣兵工廠中正式步槍的產量就達到了4萬餘隻。

不過很快,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地處戰略要地的鞏縣兵工廠隨時有陷入日寇之手的危險,尤其當日寇佔據黃河以北後,與兵工廠僅有一河之隔。為了保證這個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兵工廠,1937年11月15日,在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的命令下,兵工廠開始向武漢搬遷。

第二天,搬遷的目標又改為株洲。兵工廠上下緊急動員,全體職工深知兵工廠對中國抗戰的重要性,他們竭盡全力,以驚人的速度開始了兵工廠的拆卸搬運工作。

但是,在搬遷的過程中,由於被日寇發現,搬遷工作開始遭到了日寇飛機的接連轟炸。兵工廠的人員和設備設施都因此遭到了巨大的損失。不過,在兵工廠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兵工廠人員和設備依然艱難的走上了征程。

由於抗戰形勢不斷惡化,兵工廠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兵工廠先是到了長沙,後又在煙溪建廠。1938年,鞏縣兵工廠被改名為兵工署第11廠。

1940年,兵工廠再次奉命搬往重慶。但是,由於宜昌被日寇佔據,鞏縣兵工廠到達重慶的只有一部分,從此兵工廠被一分為二。進入四川的部分兵工廠,一部分在巴縣建廠,另一部分則和第一兵工廠合併。而仍留在湖南的部分則在辰溪建廠。

抗戰勝利後,位於湖南辰溪的第十一兵工廠,也就是原來的鞏縣兵工廠,除部分仍留在辰溪之外,其餘的九個製造所都遷往湖北武漢。1948年,鞏縣兵工廠再次奉命在湖南株洲建廠。

1949年5月,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之際,不甘心失敗的國民黨則將鞏縣兵工廠前往海南榆林,當時去榆林的員工高達2000多人。1950年,海南島被收復之後,兵工廠再次被遷往臺灣高雄,被併入了第16兵工廠。從此,以鞏縣兵工廠為主的第11兵工廠,正式結束了它的歷史。


鳶飛九天2018


1912年就開始籌建的河南鞏縣兵工廠,是民國時期我國著名的四大兵工廠之一。全面抗戰爆發前夕,也就是1937年,鞏縣兵工廠達到巔峰,當時全廠佔地面積為1449畝,職工約4600多人,分為了動力廠、炮彈廠、制槍廠和機械廠四大部分。1949年5月,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之際,不甘心失敗的國民黨則將鞏縣兵工廠前往海南榆林,當時去榆林的員工高達2000多人。1950年,海南島被收復之後,兵工廠再次被遷往臺灣高雄,被併入了第16兵工廠。從此,以鞏縣兵工廠為主的第11兵工廠,正式結束了它的歷史。


星期三AAA


國賊袁世凱忌憚南方的漢陽兵工廠,因此把漢陽兵工廠的機器設備拆到了他老家河南變成鞏縣兵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