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20歲新兵壯烈殉國,父母時隔33年才找到兒子墓地

在雲南的一個烈士陵園裡,一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撫摸著兒子的墓碑說:“兒啊,爸媽終於找到你了。”這對老人的兒子叫趙德富。

對越反擊戰,20歲新兵壯烈殉國,父母時隔33年才找到兒子墓地


當年在參加老山戰役的時候不幸被越軍的狙擊手擊中,壯烈犧牲。趙德富犧牲後,部隊就通知了他的父母,趙家父母聽到獨養兒子已經犧牲的消息後,趙媽媽當場就暈了過去,之後就一病不起。

趙爸爸為了照顧老婆也沒法去參加兒子的葬禮,結果夫妻倆想給兒子掃墓也不知道該去哪裡。這次能找到墓地也是幸虧村裡的退伍兵從互聯網上查到可能會在雲南的這個烈士陵園,就找了過來。

夫妻倆好不容易湊齊了路費,終於千里迢迢來到了兒子的墓前,看著兒子的黑白照片,趙父趙母再一次哭暈在墓碑前,33年的時間,其父母流了多少黑眼淚,恐怕只有他們知道。

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一種什麼樣的痛苦,我們亦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對越反擊戰,20歲新兵壯烈殉國,父母時隔33年才找到兒子墓地


1979年,15歲的趙德富就到當地的武裝部去要求參軍打越南鬼子,武裝部領導立即拒絕了他,跟他說年齡還小,先好好讀書。

但是趙德富從來沒有放棄過參軍的這個想法。一直到了五年後,趙德富再次申請當兵,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可是他怎麼也沒想到,這次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去當兵,就再也沒能回家。

趙德富是1984年1月參軍的,新兵入伍後經過3個月的訓練,就隨著大部隊參加老山輪戰。在戰友們的記憶中,趙德富自入伍以來,一直是連隊的訓練標兵,無論是臨戰訓練還是內務整理,他的表現都是相當突出的。

當時連隊接到上級的命令要去參加老山戰役,趙德富第一個就報名要求參加戰鬥,本來連隊黨支部不同意他參加,因為他畢竟是個才入伍的新兵,戰鬥經驗不足。

對越反擊戰,20歲新兵壯烈殉國,父母時隔33年才找到兒子墓地


但是趙德富聽說連隊沒有把他的名字列入到參戰名單中,就寫了一份血書給連長,連長看他請戰意志如此堅定,再加上在新兵訓練中的表現如此突出,所以連隊最終同意了他上前線。

趙德富所在的部隊剛趕到老山,就遇到我軍正準備反撲越軍,奪回剛剛失去的領土。在進攻老山主峰西側的無名高地時,趙德富所在的9班負責攻打高地一號哨位。

要在敵人佔據有利地勢的環境下,收復失地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戰鬥打響後,越軍居高臨下,再加上重武器裝配精良,讓強行進攻的我軍傷亡慘重。

對越反擊戰,20歲新兵壯烈殉國,父母時隔33年才找到兒子墓地


9班的副班長中彈犧牲了,班長也在救援的時候大腿中彈,而趙德富看到班長中彈後前去救援,被敵軍的狙擊手一槍擊中,壯烈犧牲殉國。

在越軍的重火力下,9班傷亡慘重,直到援軍用炮摧毀了越軍的火力點後,步兵才能繼續攻擊,但是此時趙德富已經再也站不起來了。這一年,趙德富年僅20歲。

想當年,對越反擊戰,有無數條年輕的生命懷著保家衛國的心願奔赴戰場,這一去就沒有回來過。對於活著的父母來說,那些失去了孩子的悲痛永遠都無法填補。

對越反擊戰,20歲新兵壯烈殉國,父母時隔33年才找到兒子墓地


就像趙媽媽那樣,就算是過了三十多年,如今每天吃飯依然要在飯桌上多放上一副碗筷,似乎他們的兒子,永遠都沒有走遠,永遠在他們身邊。

曾有人說,改革開放近40年,幾乎所有的社會團體都受益,只是多與少的問題,唯獨缺少了當年參加對越反擊戰的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

對越反擊戰,20歲新兵壯烈殉國,父母時隔33年才找到兒子墓地


有網友曾經這樣嘲諷說:流血犧牲在賺錢的年代,亦是人吃人的時代。似乎並不是沒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