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刘庆峰:坚持“人机耦合”实现应用落地,拒绝神话人工智能!

10月24日,首届世界声博会暨2018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在安徽合肥奥体中心举行。会上,科大讯飞宣布推出《1024计划》、推出人工智能操作系统iFLYOS并发布了讯飞听见M1机器人。

科大讯飞刘庆峰:坚持“人机耦合”实现应用落地,拒绝神话人工智能!

首届世界声博会开幕式

“AI将像水、电一样无所不在”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以“顶天立地,共创未来”为主题的致辞中表示,万物互联和数据驱动将是人工智能时代两大必然趋势。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源头技术创新,都需要在源头创新上坚定前行,因为无论从国际大背景还是我们自己发展的需要来说,我们都需要真正开放心态的国际顶尖的源头技术成果,否则我们所有的开发和创新都将是在别人的院子里建大楼。”

刘庆峰表示,2015年科大讯飞正式提出AI复始万物更新,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逐步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而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我们人类对未来技术需求的不断的提升,我们需要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需要让每一个领域的人都能够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之上。

“人工智能拒绝神话,必须踏实前行”

“科大讯飞我们在过去19年坚守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历程中,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代表中国可以载入人工智能发展史册的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目前,科大讯飞离线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平均统计已经达到97%,超过了人类的速记员,同时语音合成达到了大学六级水平,所以我们结合最好的语音识别、最好的语音合成,再加上文字到文字的翻译,才使得科大讯飞可以代表中国做出全世界最好的翻译级产品。

在“同传风波”之后,刘庆峰在现场也正面回应:“机器翻译已经很好的可以满足实用需求,但我们从来不认为机器翻译已经达到了顶级同传、超过了顶级同传和我们的翻译工作者的水平,这就是今天技术的现状。”

以上是“能听会说”,那么“能理解会思考”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了?刘庆峰认为应该分两种场景,一种场景是有训练数据、有逻辑规律可循的场合,比如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比如说英语口语作文、数学物理的学习,以及呼叫中心、订票系统等应用领域,全机器智能来实现呼叫中心,在这些领域机器学习顶尖专家知识就可以达到一流专家水平,可以超过90%的普通专业人士,这是有数据有逻辑规律可循的。只要有数据、有规律可循的领域,机器代替人50%、77%,根本不用等到2045年,未来十年之内就将变成现实。

而对于那些没有先验知识的艺术创造,或者哪怕是常识的推理,机器还不到儿童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说“能理解会思考”,在有数据有规律可循的专业领域,目前最重要的是应用,落地应用是硬道理!而真正的没有先验知识的常识推理等领域人工智能才刚刚起步,所以人工智能既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科大讯飞刘庆峰:坚持“人机耦合”实现应用落地,拒绝神话人工智能!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人机深度耦合才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关键”

刘庆峰表示:“人机耦合是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落地的关键,即便在各种行业领域有数据和规律可循,我们也需要最好的人工智能算法、行业数据和应用专家共同的打磨。”

人工智能技术进化路径就要面对这样的信息情况不断变化、规律不断模糊,以及机器从监督训练到无监督训练自主进化的这样一个发展路径。

刘庆峰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人和机器的深度耦合才是真正的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关键,这个不仅是科大讯飞三年前就确定的核心技术研究路线,如何研究人工智能时代人和机器的耦合也是我们跟很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的方向,同时我也认为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伦理和人文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让机器完全代替人,我们要让每个人都站在人工智能的平台之上从而享受人工智能,这也是人机耦合的我们内在的精神动力。

刘庆峰期待,“到2029年,科大讯飞三十而立的时候,我作为董事长的工作有80%是机器帮我做的,20%是我来做决策的、做判断的,是一个典型的在企业治理和董事长决策过程中的人机耦合系统,是科大讯飞未来要建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