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是怎麼賺錢的?你們都說錯了

保險公司是怎麼賺錢的?你們都說錯了

1、

關於這個問題,保唄兒看到部分網友很有他們的一番看法:

“還用說?保險公司都是靠騙人投保賺錢的。”

“說白了,就是非法集資。”

“這不賠那不賠,可不賺?”

……

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評論不是飽含了自己的無奈故事,就是主觀臆斷肆意發洩或是人云亦云,沒一條是去認真瞭解了保險公司運作而客觀分析的。

保險公司是怎麼賺錢的?你們都說錯了

8021年了兄帶們,還沒有一顆學習進步的心,如果甚至你覺得保險公司不該賺錢,那也沒必要看下去了,右上角叉掉出門左轉慢走不送。

願意瞭解一番的夥伴就跟著保唄兒來看看,保險公司是靠什麼賺錢的。

2、

保險公司也是公司,也是靠利潤來賺錢。

其利潤又是通過“三差”來賺取的。

哪“三差”呢?

利差(Interest Margin)、費差(Expense Margin)、死差(Mortality Margin)。

※英文咱們也跟上go go~

★利差

保險資金實際投資收益率和預定利率之間的差異造成的盈餘或虧損,從而分為利差益及利差損。

★費差

與保險公司的運營情況有關,即實際的費用率和預定費用率之間的差異造成的盈餘或虧損,從而分為費差益和費差損。

★死差

是預定死亡率與實際死亡率之間的差異所造成的盈餘或虧損,從而分為死差益和死差損。

※益:收益,損:損失。

看正經的詞條解釋實在太枯燥了,還有些不知所云,保唄兒是時候上栗子了:

保險公司是怎麼賺錢的?你們都說錯了

2018年初保險A公司推出一款一年期的壽險產品,有100位投保人購買了此產品。

該產品的定價利率(即預定利率)是3.5%,而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費進行實際投資後,其投資收益率為4.5%,此處實際投資收益率與預定利率的差就是利差:4.5%-3.5%=1%,且1%為利差益;若實際投資收益率為3%,則0.5%為利差損。

同時,保險公司預計今年該產品運營過程中要花費50萬元的費用(預定費用率),而實際卻只花費了30萬元,那麼50-30=20萬元就是費差,此處為費差益,與利差同理,反之為費差損。

並且在設計產品時,精算師會依據第三套生命表(《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13)》)設定一個預期死亡率,即針對該產品預期每100人會有10人死亡,但實際這一年過去,100人中僅6人死亡(實際死亡率),那麼此時就產生了死差,10-6=4為死差益,同理,反之為死差損。

這三差之和就是某個保險產品為保險公司帶來的利潤。

3、

因此,最理想的狀態下,保險公司要賺錢就要實現:

利差益=實際投資收益率>預定利率

費差益=實際費用率<預定費用率

死差益=實際死亡率<預定死亡率

目前,在保險公司實際的運作中,特別是壽險公司,利差才是其收益的主要來源,其次才是死差、費差,而且大部分公司都是接受死差損和費差損的。

所以並非有的夥伴想當然的認為:保險公司是通過減少賠付從而增加死差益來獲得收益噢。

保險公司是怎麼賺錢的?你們都說錯了

並且即便是一些死亡率波動較高的重疾發生率及日後發展趨勢都趨於相對穩定,保險公司在預估發生概率時也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那些擔心保險公司會故意不賠的夥伴麻煩可以安心的坐下了。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保唄兒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希望能解決掉你們一點點疑惑。

回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