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276年、明276年、唐290年,為何古代王朝超不過300年?

L丶佳能


題主,你問的這個問題,牽扯到了一個概念,叫做“歷史週期律”。

他是什麼意思呢?我簡單給你講一下。

我們古代是一個農耕文明國家,那麼農耕國家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什麼?是土地!土地的分配就是關係到百姓生活的根本。

當一個新的大一統王朝剛建立,之前肯定是經過了劇烈的戰爭兼併(秦末大起義,隋末大起義,元末大起義,明末大起義),人口損失大,無主土地增多,於是底層農民相對能夠分配到足夠的土地,於是生產積極性提高,王朝進入發展期。

當王朝建立第一個百年之後,隨著各種治世盛世的到來,人口暴漲,必然帶來相對土地減少,再加上各種天災,政策等原因,許多農民破產失去土地,這些土地被少數人或購買,或掠奪到手裡,這邊是土地兼併。

土地兼併是一個不可逆過程,隨著大量的土地被兼併,地主士紳階級實力暴漲,開始更加殘酷的剝削農民,底層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第一個一個過不下去的人開始站出來,他可能叫陳勝,或者王薄,或者黃巢,或者劉福通,或者李自成,或者……隨後,經過劇烈的戰爭,大量人口損失,無主土地增多,新王朝建立後,土地被重新分配,一個新的循環開始了……

這就是歷史週期律,土地是生產資料,生產資料的最終充分配過程,完成一個循環,差不多要三百年左右。

後來生產資料就變了,比如房子。


扣毛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為何很難過300年。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首先是朝代,而不是國家。因為春秋戰國的很多國家不但過了三百年,楚國甚至還達到了驚人的800年。眾所周知,春秋是一個奴隸制時代,戰國則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換的時期。這樣一個落後的時期,為什麼反而比後面的封建王朝延續還要長呢?因為當時這些國家始終處於擴長期,並且土地面積一直在變化,外部矛盾始終存在。就造成了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直到最後一個大一統國家出現,也就是秦。



大一統朝代往往有一個特性,就是疆土不會有太大變化,就意味著土地不會從外部增加。當內部能開墾的土地(中國曆代從未放棄對國內土地的開墾)到了極限的時候,就無法養活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同一塊土地會因為逐年的耕種,出產量也會邊下降。那多出來的人口會怎麼樣?就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但是仔細想想,這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土地兼併則大大加劇了土地不足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先說一說普通人之間的土地兼併吧。中國古代一直是一個農業國家,土地就是百姓的命,賣土地這種事情不到逼不得已,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加入某家出了個敗家子,或者突然生了重病(一般情況下農民生了病會等死,這裡是為了講述情況危急)。就把田用市價或者低於市價賣給了與他一樣的農民。買地的農民用所有的閒錢先買下土地,然後他的產出就會大幅度增加(古代農民可能一輩子沒見過錢,以物換物是常見現象,產出基本可以直接看作財產)。依照開頭提出的馬太效應,幾代人下來,最初買地的人家可能已經成為了大地主,嚐到了甜頭後,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土地兼併。


下面就是貴族和官僚階級的兼併了,通過巧取豪奪,勒索,稅法,高利貸等等,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迅速完成土地兼併。普通人之間的土地兼併他再兼併也有問題,他要交稅,即使雍正以前的中國農業稅的徵收有很大問題,但是國家也能收到相當一部分,但是官僚階級和貴族就不一樣了,政府是收不到稅的,於是官僚和貴族階級開始了更加肆無忌憚的土地兼併,就是白拿的錢,只要你處於這個階級,就可以合法合理的剝削百姓。 土地兼併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經濟收入(國家當然是希望大家都是自耕農)。以前看過一個非常有針對性的資料:當一個朝代農民的平均耕種面積低於開國時期平均耕種面積的四分之一的時候,就是這個國家的極限,而這個過程在古代大約是十代人的時間,也就是270年左右。

根據這篇文章,我們要找到的朝代滅亡的普遍性。在我看來中國封建王朝滅亡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就是宋以前,第二個就是宋及以後。為什麼要這麼劃分呢? 宋以前軍事貴族一直存在,並且對國家的影響非常大,甚至國家就是由軍事貴族建立的,與國同休,國家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們的國家。在這裡,必須重點提一個人,就是曹操。曹操以前,手握重兵的如白起,王翦,周亞夫,衛青之流都沒有造反,其餘的造反也大多是從政治層面造反,王莽篡漢,田齊代姜齊之流。從曹操開始,一直到宋朝建立以前,手握重兵然後造反的臣子數不勝數,整個南北朝的興替大多也來於此 曹操 宋及以後,科舉制度大大緩解了社會矛盾(唐朝的科舉制度以走後門為榮,實用性不高),對於武將的限制級大。杯酒釋兵權,以及朱元璋的大肆殺戮開國功臣,國家(皇帝)對於軍權的掌握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所以宋明皆亡於外族(明是被李自成滅了,但是南明是被清滅了)。



宋以前軍事貴族則讓政府時刻處於不穩定當中。軍事變革則讓宋及以後的國家只要過了開國期,軍隊就毫無戰鬥力。 在軍事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到了三百年就已經是極限。讓我們再次緬懷時代的進步,跨入了新時代,逃出了封建王朝的死循環。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

手機打得,排版和圖片都沒去弄好,回去儘量改


砍歷史


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輪迴宿命,而古代王朝300年就是一個時間“魔咒”。

各位看官,我們一起來剖析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到底是因為什麼導致300年的時間“魔咒”。

一、中國古代歷史就是兩種社會制度中不斷地更迭與演化,跌宕起伏中前進

1.奴隸制社會制度:主要矛盾是奴隸與奴隸主階層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中國古代第一個奴隸制社會制度朝代是夏朝,夏朝國祚延續470年;夏桀暴政之後,商湯奴隸主起兵造反,推翻夏朝的統治建立商朝,商朝國祚延續554年;商紂王荒政寵妲己,造成國內民不聊生,大奴隸主周文王姬昌起兵造反,在周武王一統天下,促使周朝(西周與東周)國祚延續,周朝國祚延續790年。最後造成戰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並起。

我們又在想為什麼夏商周三朝國祚延續超過300年?其一:是因為奴隸制社會體制下,當時的國家管理制度是分封制,就是各個大的奴隸主都有自己的領地,自己的小王國,可以自給自足,享受快樂瀟灑的日子。其二:是因為奴隸主與奴隸階層之間的衝突與交鋒並不激烈,三個朝代的更迭更多是奴隸主之間的“掰手腕”決定天下的歸屬哪家姓氏掌權罷了。其三:奴隸在當時的社會體制下是沒有自己的私有財產,沒有自己的人身自由,沒有權利,只有義務與徭役。

思想的開化程度不高,只想著“吃飽不死”的狀態,造成對於自己的需求與慾望滿足興致不高。

故才成就夏商周三朝代國祚延續這麼多年的主要原因。

2.封建主義社會體制:農民階層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中國社會發展導致生產力與生產資料的極大豐富,剩餘生產資料多,奴隸慢慢地開啟靈智,擁有屬於自己的生產資料,屬於自己的私有財產,為了保護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我的保護欲增強,

在社會中尋求國家的穩定,權利的訴求,私有財產保護三方面讓自己變得更加敏感,反抗意識更加的強烈。

中國古代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建立之時,正式進入封建主義社會,作為新興階層與舊階層之間的碰撞與交鋒,導致大秦帝國曆經二世而亡。

到西漢之時,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正式確立統治思想,封建主義社會體制才是真正成熟的標誌。自此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演變過程中,在封建社會歷史車輪上,不斷地搭載不同朝代的乘客,都沒有人能夠在這歷史馬車上坐穩300年,又被拋棄。

3.中國古代的正統思想:“何謂正統。正統集合法統,道統,禮統三者合一。法統就是尊五帝傳承標榜政權合法性;道統是尊三皇儒家先聖為國家文化治國育人;禮統是尊周禮為全國通行的禮儀標準。

南宋的理學家朱熹:“有始不得正統,而後方得者,是正統之始;有始得正統,而後不得者,是正統之餘。”按照這樣的正統思想的標準,東漢繼承西漢的正統,故統一稱為漢朝,國祚超過300年,南宋繼承北宋的正統,故統一稱為宋朝,國祚超過300年。

這是封建社會歷程中,只有這2個朝代國祚才超過300年,其他都遇到王朝300年的時間魔咒。

二、自秦朝大一統之後,每次朝代更迭都是這四種更迭模式反覆演變

1.農民起義:在中國古代歷史王朝更迭中,農民起義屬於次數最多的例子,最主要是封建社會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所決定的社會主要矛盾。比如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軍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朱元璋農民起義等等。

2.地主階級之間權力更迭:除了排行榜第一的農民起義,地主階層之間權力分配不均,總想著你可以做,我為什麼不可以做這皇帝寶座呢?比如隋朝逼後周靜帝禪讓制,唐朝豪族關隴地主李氏奪取隋朝天下,宋太祖黃袍加身開北宋帝國。

3.少數民族取代漢民族朝代更迭:在每一次氣候溫暖期轉換寒冷期,農牧民族之間的衝突較量都一直延續中國古代歷史歷程。比如金朝取代北宋,元朝取代南宋,清朝取代明朝。

4.國外異族入侵導致朝代滅亡:

近代史中,鴉片戰爭之後,八國聯軍入侵,異族入侵加速大清帝國的滅亡,這是特殊的例子。

三、自秦朝大一統之後,每個封建王朝從興起到衰亡過程,究竟發生了什麼?

前面我們從社會制度的根本性原因,造成王朝滅亡的更迭模式進行闡述。再從土地兼併,國家管理制度演變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土地兼併,民不聊生,造反在分配:每個新興朝代與舊王朝的更迭都代表著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共同訴求,土地重新再分配。每個新興王朝初建時,都是勸課農桑,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社會寬鬆的局面,我們簡稱為“短暫的美好”。歷數每個朝代的中後期,社會制度又在一次進入到封建社會固化階段,土地兼併,農民無地,重徭役重稅賦的固有特徵,這是每個朝代的“死循環”死結。最後造成天下大亂,農民起義,又再一次土地等生產資料重新再分配。只不過是天下大亂的時間長短罷了。

2.新舊王朝更迭,革新國家管理制度:每次新興的王朝建立,都是國家管理制度發生變更,而且一直符合趨勢發展,比如法家與道家,儒家思想為國家德治不斷地轉換;舉孝廉到九品中正制演變科舉制;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等等國家管理制度的革新,當每次王朝的滅亡與更迭之時,都是前朝的國家管理制度出現問題,新興朝代才會不斷地完善,符合社會讀書人或是文官集團的需求,尤其到宋代“重文輕武”的國策開始。

故從這三個大方面去綜合性論述為什麼中國古代王朝都沒有超過300年的時間魔咒的問題。

個人意見,如有不同,請關注並回復,如果覺得說的不錯,請點贊吧,謝謝!


歷史伴讀小二


經過兩百多年,土地已高度集中在權貴階層,低層社會已無法生存,為了生存只有起義了,加之社會兩級分化嚴重,所以容易引起整個社會的響應,引發整體蔓延。從多個王朝看,好多滅亡都是內行因造成的,或者說是內心起到主要推動作用!


天高雲淡27


我很無語啊,我看了一圈居然沒有人發現標題錯了,明276年,清267年,什麼時候明清存在的年代一樣了?


林帥101


獨裁政權長不了


灰灰125248919


清267年。唐289年。宋315年。漢400年。


我愛我家8673


改朝換代是一種歷史的必然,社會在發展,歷史在進步,當一個朝代的發展出現這種那種問體時,因為個別原因突然暴發,個種社會矛盾集中發難,這個朝代必然結束。但個有個的特點。如這位同學提到,的朝代,滅亡各有各的特點。

唐朝是由於安史之亂的爆發,在後來的平叛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的軍事集團,他們為了維持軍事集團,更加橫徵暴斂,土地兼併,農民留離失所,從而引發了黃巢起義,在鎮壓黃巢起義過程中,朝庭中央政府的財政經濟被拖垮、打斷,軍事集團更加膨脹,終於尾大不掉,分裂成縱多獨立王國,最終亡國,被後起後周大將趙老大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北宋。

明朝的滅亡是由於內憂外患所至。到了明朝後期,由於土地兼併較為嚴重,且又遇百年旱災,煌災朝庭處理不當,從而形成了大量留離失所的農民,代表人物李闖及張獻忠發動了起義;與此同時東北一帶的滿族建立的後金發展狀大,也開始有了逐鹿中原的雄心,雙重作用下,國破,皇帝死社稷,崇禎帝上吊。開啟了清朝三百年。

清朝的滅亡是,社會風氣日下,天國起義、世界格局垂塑的大背景下的後果。清朝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百年鼎勝後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階層分化嚴重,此時西方已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格命,清朝不思進取,已和西方裂強不在一個時代。第一次鴉片戰爭戳破了清朝表面強勝,裡面腐朽衰弱的本質,接二連三的西方攻擊,清朝戰敗,鉅額賠款,割地求和,加重了農民負擔,太平天國起義暴發,失敗後,中國接受先進理念的仁人志之前赴後繼的努,清朝被第二次起義武昌起義,因為這是資產階級革命起義,最終清亡。











玉之溪


一個朝代有200年就不錯了。


一葉知秋45863021


人無千歲!朝無千年!這是自然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任何事物都無法抗拒,因為,不破就不能“大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