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

12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礦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京師律師事務所礦產資源部主任曹旭升表示,從國內外礦業形勢來看,礦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

根據《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8)》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非油氣礦產勘查投資198.36億元,連續五年下降,與2012年的510.15億元相比,下降61.1%。2017年中國採礦業固定資產投資9209億元,連續第四年下降,與2012年的1.31萬億元相比,下降29.7%,與2013年的1.48萬億元相比,下降37.8%。2017年非油氣探礦權2.12萬個、面積36.33萬平方公里,2013年則為3.2萬個、67.3萬平方公里;2017年非油氣採礦權5.66萬個、面積9.59萬平方公里,2013年則為9.1萬個、10.6萬平方公里。

曹旭升表示,從這些數據來看,我國礦產勘查和採礦業五年來一直處於萎縮狀態,且無明顯好轉跡象。

與此同時,新的環保稅法和礦業權退出政策,以及《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改革方案》和《礦業權出讓收益徵收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也使國內礦業企業的經營成本和關停風險不斷增加。“如何處理好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之間的關係,在考驗著礦業企業家的智慧,同時也在比拼著礦業企業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曹旭升指出,足夠的資金投入、先進環保工藝技術與環保理念才能建設真正的綠色礦山,才能得到國家的認可,從而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進一步推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國內礦企困難重重,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則是國外尤其是“一帶一路”區域的礦業開發有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曹旭升表示,當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越來越多,人民幣國際化雖然遇阻,但仍在向前推進,“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礦產品需求局部增長。

曹旭升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礦產資源豐富,擁有眾多勘探的空白區,當地政府也積極通過一系列政策優惠等方式吸引我國礦業企業投資礦業開發。我國大型礦業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通過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新理念能夠帶來巨大利益。

“與國內礦業形勢相比,‘一帶一路’區域擁有資源優勢、政策優勢、政治經濟優勢、環保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等,礦業‘走出去’是大勢所趨。”曹旭升說。

“走出去”同樣也存在著風險。曹旭升指出,除了政治風險、文化風險,還有法律風險、技術風險和管理風險等,“一帶一路”區域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但工業基礎落後,我國礦企在“走出去”過程中需要做好萬全準備。(許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