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砝码”西咸新区有多重……

一年前的那次全国“两会”陕西代表团的审议现场,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徐徐展开一张图。

那张图被很多“10万+”微信的作者描述成一张关于大西安建设的“神秘图”。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那是一张《大西安规划效果图》。

“神秘图”的展示只是王永康的引子,王永康向李克强汇报大西安规划建设情况时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西咸新区交给西安市代管,要求加快西安和咸阳一体化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大西安格局,建议把大西安纳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国家中心城市”才是核心诉求。

从“丝路”重要支点、到自贸区,再到国家中心城市,城市Title争夺战的硝烟从未停歇。

就在2017年全国“两会”之后仅不到一年,西安就出现在国家中心城市名单里。

不过国家层面支持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只是这个城市承担国家职能的开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个长征的起点,诸多领域亟待重新盘估。

我们以西安为例,看看在西安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西咸新区等区域的“砝码”对其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助力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砝码”西咸新区有多重……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之重

其实“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概念。

大约在2010年2月,国家层面开始设立国家中心城市,当时住建部发布了一份《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建设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广州首批被确定——似乎并无异议。不过当“国家中心城市”这个Title被冠以城市之后,争夺战自然开始。

各个城市的触觉是异常灵敏的,因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级别是“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塔尖”——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最大的城市代表。

说白了,头戴国家中心城市的“帽子”,要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除了表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政治、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代表,是国家或国家主要经济区域内经济活动组织和资源配置的中枢——这种吸引力对城市竞争来讲,不可谓不巨大。

此后,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陆续发函,支持成都、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但承担了诸多国家战略使命的“网红城市”西安,自然不甘落后。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呼声四起。

一直到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才正式宣布西安成为全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我们知道,西安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大都市。在引领西北地区发展中,西安作为最重要的节点城市,有沟通西北主要经济区的综合性交联通道等作用,同时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资本和科技等发展要素,更多地参与全球生产分工。

西安此次被划为国家中心城市,对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带动整个大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将会有重要作用,将西安打造成西部的国际开放门户。

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目标是:“西安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功能吸纳显著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位置更加凸显。”

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同时引领和辐射带动关中城镇群发展,打造国家大区域中心极核。

关中平原城市群在经济体量上远远不能和其他城市群相比,但关中平原城市群承载着的战略区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令其势必会成为中国第8个城市群。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袁牧就说:“此次把关中平原城市群列为与成渝城市群并列的国家级城市群,其目的之一在于让西北和西南齐头并进,把整个西部发展起来。”

助力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砝码”西咸新区有多重……

“砝码”西咸新区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国家层面支持一个区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一种光环,更是一种责任。这就要求一个城市必须加强其区域带动能力。

今年9月底,《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报告(2018)》发布。

这份报告对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进行了逐项评分,上海、北京、广州处第一梯队;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处第二梯队;西安、郑州处于第三梯队——这个评分似乎在预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评分指数评价体系中,经济活力、生产服务、公共服务、信息枢纽、交通枢纽、创新资源、科研平台、要素投入、创新成果、国际商贸、对外交流等诸多指标,西安都亟待加强。

同样位列国家中心城市,经济体量这个硬指标一直是西安的短板。

以2017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GDP看,前7个城市GDP都过万亿,而且第七名武汉2018年预估会达到15000亿元,排名第八的郑州2017年GDP录得9130亿元,预估2018年也能过万亿。但西安2017年的GDP仅为7469.85亿元。

GDP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尽管“GDP增速的量性要求”在中国官方的提法中式微,但GDP一直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冷暖最清晰和有说服力的显影。

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之下,大西安的整体经济体量必须要改变。

我们注意到,获批国家级新区之后,西咸新区成为中国西部招商引资的重镇。官方公布的数据,2017年西咸新区固投预计超2000亿元,招引内资420亿元、外资2.24亿美元。动辄千亿元的投资最终会体现在GDP中——这对加码大西安的GDP裨益良多。

助力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砝码”西咸新区有多重……

而另一个层面是,大西安建设中城市扩容成为发展之必须。西安、西咸新区的区域融合,为大西安建设乃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提供了保障。

考量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更多的是要考虑到对区域的带动性。

这就是为什么广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尽管深圳GDP超过2万亿(2017年),甩开绝大多数城市,但在同一个珠三角,后者不会再被纳入。

西安被确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被赋予“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国家职能。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和咸阳之间,这种跨地市的特殊性,让其在区域联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来看,西安托管西咸新区,去年4月8日起,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15乡镇街道——这种实质性的区域融合中,西咸新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区域融合是目前大西安在承担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靠着西安自身的影响与驱动力,就目前而言,很难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比拟。

依照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初衷,国家中心城市除了是区域经济的中心,还要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也代表着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下,国家对外开放转变为陆海国际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在这一新格局下,内陆中心腹地及其中心城市在国家战略板块格局中的地位逐渐上升,逐步成为国家系列战略部署的支点。西安作为这一战略板块的核心城市,无疑要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域引领作用。

其实,与中国西部大多数城市一样,西安对外交流、合作与贸易一直是其短板。

不过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功能定位下,“开放”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助力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砝码”西咸新区有多重……

西咸新区域内自贸区片区是它“创新城市开放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除此之外,还有依托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构建通达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目前,先后吸引东航等13家航空企业总部和普洛斯等66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开通国际航线55条、全货运航线14条,临空经济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再加上,西咸新区域内的中俄丝路创新园,这种跨国合作新模式——对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是一张重要的加码。

此前一名在西咸新区投资的企业人士说,与传统区域相比,西咸新区能给与投资者一种“新势能”。

从区域总体的定位来讲,西咸新区被赋予的国家职能是要“打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典范”,而官方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上,也是要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推动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这是一种内在的契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