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鋼鋸嶺》:殘酷的戰爭,殘酷的人性,梅爾導演的精心之作

又重溫了一遍,不得不說這是一部美版抗日神劇。只不過,裡面的事是真實的,真實的讓你懷疑是不是像主角這樣的基督教徒,是否真的有他們所信仰的上帝在保佑他們。當然,本片的重點並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多斯對自己拯救生命信仰的堅持。

《血戰鋼鋸嶺》:殘酷的戰爭,殘酷的人性,梅爾導演的精心之作

從始至終都是強大的導演

導演梅爾-吉布森他刻畫人物形象真的是入木三分!可能編劇的人物小傳寫的有一個世紀那麼長吧,他電影總是給我一種每個人都是主演的感覺。從劇情構架,人物選擇,最後到鏡頭剪輯呈現出來的效果。還記得勇敢的心他被割喉的妻子,他總是用血腥暴力。史詩級戰爭大場面從大的歷史背景出發來詮釋他的精神內核,就是自己的信仰追求。

《血戰鋼鋸嶺》:殘酷的戰爭,殘酷的人性,梅爾導演的精心之作

但是我從這部電影中感受到了他對電影品質的追求。全實景,無CG,為的就是讓觀眾們身臨戰場,感受戰爭的殘酷,從而更好地刻畫多斯這個形象。不過3D確實沒什麼必要,但如果採用I-MAX技術,影片的震撼力應該會再上一層樓。希望我國的影片分級制度能完善,這樣就不用看刪減版了。

合理的劇情 豐富的演技 恰到好處的真實

《血戰鋼鋸嶺》:殘酷的戰爭,殘酷的人性,梅爾導演的精心之作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把這種極端瑪麗蘇的人演的正直溫和又不面譜化,那這個人必定是加菲爾德。你可以說他的表現方式是單一的,撩妹就只用甜膩的微笑和大眼睛,但這無往不利的一套很是厲害。他所演繹的所有角色內核都含有他自身靈魂中的脆弱和內斂。那種柔弱又銳利的堅忍,溫柔純善的氣質一直貫穿在他所以主導的影片中,與這Man氣十足的鋼鋸嶺結合形成的強大反差力度足夠切割任何人的小心臟。可以說,這次完美地演繹了多斯這個人物。

《血戰鋼鋸嶺》:殘酷的戰爭,殘酷的人性,梅爾導演的精心之作

無論是在信仰上的堅持,還是在戰場上的無聲的付出,都演得淋漓盡致。雖說不合情理,但他真的做到了,在不帶槍和其他武器的情況下,救出了75個人,其中包括一些日本人,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對他信仰的看法。故事在戴斯蒙德的精神信仰與殘酷世俗的衝突中展開,層層推進,最終在煉獄般的戰場上達到頂峰。"上帝啊,讓我再多救一個人吧",內心矢志不移的信仰與恐怖至極的環境形成了尖銳的對立面,在這個範疇裡將信仰最大化,這也是梅爾吉布森從"勇敢的心"裡那一聲高亢的"自由"之中一直堅持的東西。

《血戰鋼鋸嶺》:殘酷的戰爭,殘酷的人性,梅爾導演的精心之作

我不想談影片裡的戰爭場面有多宏大,不想提這是多麼實拍的良心鉅作。我只是想說,看到每個鏡頭的銜接和構成,戰爭的故事情節的慢慢推進,每個鏡頭的刻畫都是在豐滿著人物的血肉,多斯被驚醒的那個夢,運送傷員時對被磨破的手的一次又一次的特寫,臺詞再救一個和背後炮火的交相輝映,讓我第一次覺得暴力血腥可以與愛和信仰共存。被擊碎的血漿瓶,橫屍片野,每個群演都進行了細節的處理,鏡頭就所及之處每個傷員,樹枝,甚至彈坑都帶著濃濃的戰爭氣味,就連濃濃的迷霧彷彿都在訴說這這場戰爭有多慘烈。

《血戰鋼鋸嶺》:殘酷的戰爭,殘酷的人性,梅爾導演的精心之作

可以負責任的說,我看的的是用心在做電影的一群團隊,他們真的是在拍史詩。就連給主演特寫的時候爬在主演揹包帶上的蒼蠅的畫面都捕捉的恰到好處,這一個鏡頭我不知道都會拍多少條,畢竟蒼蠅怎麼會聽導演和攝像的話,在這個團隊身上我看的美國電影的精益求精。

《血戰鋼鋸嶺》:殘酷的戰爭,殘酷的人性,梅爾導演的精心之作

同樣也反思我們自己的戰爭電影,搞不懂明明中國經歷的戰爭也不乏各種以少勝多等膾炙人口的精彩戰役,也不乏和男主類似在戰爭中為人道主義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為什麼就拍不出一部經典的戰爭電影呢?彷彿現在一提起中國的戰爭類影視作品,就會出現大片噓聲和對類似手撕鬼子情節的嘲諷。我想,導演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當然,我這裡沒有抨擊的意思,中國抗戰片中也不乏金陵十三釵等精彩作品,只是當前大流如此。

《血戰鋼鋸嶺》:殘酷的戰爭,殘酷的人性,梅爾導演的精心之作

梅爾吉布森十年磨一劍,沒有老調重彈,影片以個人視角展現悲天憫人的情懷。血肉橫飛的戰場,手裡緊握的繩索,導演在所謂的人類通史中尋找著一絲不屈的堅韌,但是電影終究只是電影,最可怖的還是真實本身,人類追求和平,千萬不能忘記曾經的血和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