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從東方園林“聯姻”三峽集團看PPP的破題之道

10月23日,東方園林發佈公告與三峽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共建以水資源治理為核心的長江大保護合作平臺。在生態環保PPP模式爭論不一的輿論背景下,東方園林的這次“聯姻”可謂意義非凡。

三峽集團是長江流域實力雄厚的央企,其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共建長江大保護的骨幹力量,此前合作如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能建,中國中鐵、中國電建、北控集團、碧水源等均為赫赫有名的央企或質地優良的龍頭企業。此番躋身三峽集團“豪華朋友圈”的最新盟友,成為水環境治理方向的頭號力量,東方園林在生態環保業務領域的領頭羊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但民營資本在環保類PPP項目中想要“吃得開”,並非易事。

從本次東方園林與三峽集團的合作模式來看,民企參與PPP資金難的痛點有望迎刃而解。在本次合作中,雙方將借力三峽集團超大型央企的資金和項目資源優勢,而東方園林則以“輕資金、重技術”的方式參與生態長江、綠色長江的保護和改造,此舉有望成為環保領域國資與民企共同參與PPP模式的創新樣本。

據悉,基於東方園林在生態環保、綠色產業運營方面的多年實踐及其技術、人才和項目運營綜合優勢,雙方將共同探索走出一條由政府引導、產業投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新型綠色發展道路,通過借力三峽集團下轄的長江大保護資金投入平臺等多種合作模式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產業經濟運營合作。

一段時間以來,東方園林參與PPP項目的投資模式已悄然發生改變。10月19日,東方園林公告稱聯合中標樅陽縣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項目總投資21.48億元。從中標文件來看,該項目投資方由中國中材國際牽頭並作為SPV第一大股東與東方園林聯合投標,這是一種央企分擔資本金投資,由民企參與方承接設計建設運營的新模式。

此舉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不同優勢,也極大程度緩解了因PPP項目融資回款週期較長而對民企資金面形成的掣肘。

業內人士指出,國資與民企以聯合體的形式中標,由國企作為主要資本金出資方,民企作為技術提供方,通過工程利潤反哺與確保資本金收益,這種全新模式,或將成為未來PPP項目的主流趨勢,也充分體現了行業領先者的應變能力。

近期東方園林一直在埋頭推動與央企、地方國資PPP項目的合作,例如10月初,東方園林與中車環境就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全域環境綜合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開展多種模式的合作。基於東方園林強大的市場能力、技術能力與創利能力,足以為國資帶來大量優質投資項目機會和資本金投入的穩定回報,有消息稱,國資方的反饋十分積極,還有多家央企、地方國資平臺正與其展開密切接觸、深入洽談。

業內人士認為,東方園林這種對於PPP模式的創新與探索,堪稱PPP模式的東方之道,可謂給國家重大生態環保PPP項目的落地,指出了一條可行之道。國企的資金優勢與融資能力優勢明顯,民營資本技術實力雄厚,運營能力強大。讓國資成為PPP項目的主要投資方(即承擔SPV公司的資本金),從資金層面推動國家級及各區域重點項目落地,讓民企成為PPP項目的主要設計建設運營方,從技術與人才層面保證項目的建設質量與運營效率,這應該是後續大型PPP項目模式的破題之道。(王華)

(本文為個人觀點,文責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