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若不是英年早逝,蜀漢可完成一統,司馬炎也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三國戰亂歷經百餘年,期間湧現出各路英雄豪傑,他們出謀劃策,他們馬革裹屍,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結束戰亂,完成一統,實現自己的宏圖霸業。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終其一生為完成一統而奮鬥,在血與火中殺出一片天地,奈何直到生命的盡頭,也沒有實現當初的夙願。三國紛爭的最大收益者是司馬氏,準確的說是司馬炎,前面無數的英雄豪傑用自己的生命為他做了鋪墊,讓他最終完成一統,留名青史。

此人若不是英年早逝,蜀漢可完成一統,司馬炎也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晉朝是建立在魏國的基礎上,魏國人才輩出,軍事強盛,經濟繁榮也為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除了魏國有能力完後一統之外,蜀漢也可以完成,只是需要藉助他的力量,但是他卻英年早逝,為蜀漢留下無盡的遺憾,他就是法正。蜀漢後期國力日漸衰退,但是前期卻是非常的強大,如果有法正在,蜀漢完成統一也不是沒有可能。

法正是三國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謀士,大家會提到郭嘉、賈詡、諸葛亮等等,但是卻不經常提到法正。正是這位經常被人們忽視的法正為蜀漢奠定了基業,成為劉備得力的謀士,備受重用。

此人若不是英年早逝,蜀漢可完成一統,司馬炎也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法正的早逝對於劉備的損失之非常大的,對於蜀漢來說也是一種嚴重的打擊。當年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戰略計劃是奪取益州,進而謀取天下。奪取益州的實施者就是法正,他為劉備帶來了一個穩定的地方。益州牧劉璋羸弱,不堪重任,因此法正決定擁立劉備為主,讓他佔據益州。法正引劉備入川,佔據益州,劉備這才有了一個穩定的地方,不再東奔西走,四處為家了。法正成為劉備的重要謀士,為他獻計獻策,力圖霸業,其中一點就是攻佔漢中。法正向劉備進言攻佔漢中,認為夏侯淵不能守漢中。劉備採取法正的建議,舉兵攻打漢中。

此人若不是英年早逝,蜀漢可完成一統,司馬炎也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劉備進攻漢中,與夏侯淵對峙與定軍山,採取法正的計謀將夏侯淵斬殺,隨後奪取漢中,自封為“漢中王”。益州和漢中是劉備的所有財產,也是蜀漢的根據,這一切都是法正為他謀劃的,可見法正的軍事才能是非常傑出的。在《先主傳》中記載:諸葛亮統籌政務,管理內政,法正隨軍出征,出謀劃策。劉備佔據益州之後,法正跟隨劉備征戰沙場,建立功勳。

此人若不是英年早逝,蜀漢可完成一統,司馬炎也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公元220年,法正去世,劉備傷心不已,這對劉備來說是一次天大的打擊。諸葛亮主內,法正對外,兩人之間搭配的非常的好。法正去世之後,全部的重任都落在諸葛亮一人身上,他也無能為力,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劉備夷陵之戰戰敗,諸葛亮感慨道如歸孝直在一定能夠阻止陛下,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如果法正不是早逝,和諸葛亮完美搭檔,蜀漢也有能力一統天下,就不會有司馬炎的事情了,而司馬炎也將退出歷史的舞臺。只是歷史沒有如果,一切都已經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