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書蟲拯救了明朝,最後卻被皇帝殺掉?答案全在這首詩裡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之後瓦剌趁機反撲北京,北京此時軍備空虛,形勢十分嚴峻。

正在危難之際,一個書蟲挺身而出,他在輿論上徹底壓制投降派的聲音,在軍事上調動各方兵力火速到京支援,終於力挽狂瀾,贏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然而,這個書生最後卻被皇帝下令殺死了。

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叫于謙的書生,一生嗜書如命,剛正不阿,為國家為生民赴湯蹈火,可最後怎會落得如此下場?

或許我們可以從他出仕前的一首詩裡得到答案。在這首詩裡,他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方向,而這份堅持,也註定了他最終的命運。

為何書蟲拯救了明朝,最後卻被皇帝殺掉?答案全在這首詩裡

詠煤炭

明代: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詩人以煤炭自況,自詡為時代的正義之光。他便是這看起來醜陋內心卻充滿能量的“烏金”,燃燒自己,為世界帶來光明和溫暖!他告誡自己,一定要保持這份初心,堅持到底。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抱著為生民請命的願望,踏上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官場,他本意是去做一個聖人,不討好任何人。

不討好任何人,一心捨己為公。這意味著會得罪很多人,包括皇帝。

為何書蟲拯救了明朝,最後卻被皇帝殺掉?答案全在這首詩裡

土木堡之變

明代宗執政期間,于謙知行合一,一心一意行聖人道,別人對他的記恨也越來越深。

最後的爆發是在1457年明英宗復辟,在明英宗的授意下,他的仇人對他群起而攻之,最終堂而皇之將他殺死。

于謙曾寫下一首鐵骨錚錚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為何書蟲拯救了明朝,最後卻被皇帝殺掉?答案全在這首詩裡

他如願做了聖人,名垂青史。然而我卻想象著他的另一種可能:

一個無用的書生,躲在書推裡,陽光透過窗子灑在他臉上,他痴痴看著書本,不時哈哈大笑。他就這樣笑著老死一生,毫無作為。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這個書生不也挺自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