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梅:養老目標基金推出破解養老金保值增值難題

2018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海通證券協辦的“第二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京召開。資本對於高質量多層次服務的需求,也是新時代經濟增長對於金融機構的必然要求,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在峰會上提到了破解這個難題的另一個思路——公募基金助力養老金保值增值的方式。

“21年前,馮小剛電影《甲方乙方》的最後一句臺詞感動了很多人,這句臺詞是‘1997年就要過去了,我很懷念它’,今年,我也想借用這句臺詞來回顧一下2018年基金行業的歷史性事件——養老目標基金元年開啟”。站在公募20年的重要節點上,李一梅談到公募基金行業養老目標基金的推出,信心滿滿。

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投資養老已經迫在眉睫

我國已經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標準,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達到10%,就意味著進入人口老齡化,而我國在2017年年底的60歲以上人口有2.4億人,佔比已有17%。另外,我國正在進入人口老齡化加速階段。

人口老齡化加速引發的社會養老問題隨之浮出水面。根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發佈的統計,2005年,中國每6.1個勞動力供養一位老人,到2025年,這一贍養比會變成2.5:1,而到2050年則是1.6個適齡勞動力贍養一位老人。李一梅講到:“這樣的社會大背景,給我們每個人都提出了一個問題:未來我們如何養老?如何優雅地老去?”

李一梅表示,即便整個社會的養老形勢已經非常不容樂觀,但是很多國人並沒有意識到的進行養老準備的重要性。此前,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一次國民養老準備調查發現,接近一半的已退休受訪者對自己的養老生活並不滿意,約30%的已退休受訪者認為目前的養老生活和先前的預期完全不符。

養老的嚴峻形勢擺在面前,國民個人養老準備意識和養老金投資意識又欠缺,如何破解養老難題?作為普惠金融的代表和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給出瞭解決方案。

李一梅分析稱,相較其他金融主體,公募基金在助力國民養老金積累方面,有以下幾方面優勢:一是,公募基金是目前市場上運作最規範、最透明的產品之一,通過及時的信息披露,投資者能夠對所投產品實現深入瞭解,讓投資者更安心地購買;二是,養老資金投資一般長達幾十年,提高投資收益的最佳方式,是適當增加股票等權益資產的投資比例;三是,公募基金投資靈活性更高,投資者不僅可以在投資前貨比三家,投資後也可以靈活變更。

公募基金擔當養老金投資管理的主力軍

實際上,成立20年來,公募基金已經成為我國養老金投資管理主力軍,無論是在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還是第二支柱的企業現金、職業年金,還是第三支柱方面,都佔據著重要分量。

公募基金經過20年的不斷髮展,確實有資本為國民養老難題的解決貢獻專業力量。養老關係國計民生,積極承擔養老責任也是基金公司應盡的社會責任。基金公司應積極推進養老金和公募的基金的協同發展,具體怎麼做?李一梅認為有兩個方面必須要重視:

其一,是要喚醒國民投資養老意識,轉變養老理念,這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急迫的事情。隨著時代變遷,國人傳統的“養兒防老”理念已經不能適用於當下的社會環境,僅靠“政府養老”很難確保自己能有一個高品質的老年生活,必須要樹立“投資養老”的意識。同時必須意識到,所謂的“投資養老”不是說把養老錢簡單存銀行,或者依靠買房養老,大家必須要一個全面、清晰的養老規劃,特別是養老財務規劃。

其二,要積極倡導、貫徹長期投資理念,避免養老長錢短期化。在堅持養老投資長期投資屬性的前提下,選擇靠譜的產品十分重要。基金業協會公佈數據顯示,公募基金20年,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達16.18%,債券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64%。而在產品設計、投研體系、基金銷售、投資管理以及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公募基金仍有很長的路在走,公募基金也在不斷努力。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