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联赛外援新政引发思考 球员竞争上岗好过混吃等死

近日,据《日刊体育》的报道,日本J联赛将推出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外援政策的调整计划和“本地成长计划”成为重中之重。

中超前两年大牌不断涌入,俱乐部的整体实力提高,在亚冠联赛节节高升,甚至在积分上力压J联赛位居亚洲次席,中超的超级外援也让其他亚洲国家的球迷直流口水。

J联赛外援新政引发思考 球员竞争上岗好过混吃等死


可惜的是,超级外援的堆砌却并没有给国家队层面的竞技实力带来明显提升。在中超相继出台限制高额引援奢侈税、U23政策以及撤销亚外一系列举措后,中超球队在亚冠联赛中的竞争力骤然下降。而与此同时,我们的近邻日本,却开始酝酿全面开放外援注册的限制,试图以超级外援的“鲶鱼效应”为J联赛注入一剂强心剂。


  • 外援政策调整

下赛季J1联赛可以有5名外籍+1名亚外+1名提携国球员同时上场,J2和J3都会相应减少一名外籍球员,即4+1+1政策。(注:为了推广本国的联赛版权,日本J联赛不限制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和卡塔尔这8个J联赛提携国的球员报名和出场)


  • 本地成长计划
J联赛外援新政引发思考 球员竞争上岗好过混吃等死


在扩增外援人数的同时,为了保障本土球员的利益,J1联赛球队必须注册2名以上本地青训系统的球员(13-21岁),J2和J3联赛必须注册1人,但给予两年时间缓冲,2020年开始执行。

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调整,很可能引起日本J联赛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现在的比赛中,J1联赛虽然也可以注册5名不限国籍外援,但每场比赛能同时出场3名外援(不限制国籍)+1名亚外+1名提携国外援。调整之后,下赛季J1联赛将可以同时上场7名外援。也就是说包括门将在内,留给日本本土球员就只有4个名额了。

而更加激进的是,J联赛还将很有可能进一步彻底取消外援的报名人数限制,也就是说每支球队赛季注册报名的外援人数不限,按照外援政策要求的数量上场比赛就行了。只要球队外援储备足够,可以用外援直接换外援。如果J联赛球队愿意,甚至可以完全组成一个没有日本人的球队参赛,这个球队可以是3个巴西人加1个伊朗、韩国或者中国人,带着7个来自提携国的球员。

J联赛外援新政引发思考 球员竞争上岗好过混吃等死


难道日本足协和J联赛真的对日本球员的实力那么有自信?完全不担心他们在联赛中的生存空间被外援挤压无法出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竞技层面,日本足协和J联盟只是希望日本球员能够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去争取自己的机会,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就证明一定是最优秀的。换句话说,就是把J联赛变成让外援陪练日本球员的训练场。从这样的联赛里走出来的日本球员,跟已经走出去在欧洲俱乐部效力的日本球员再进行二次竞争,由此而产生日本国脚,战胜世界排名高居第五的乌拉圭,还算是冷门吗?

而在运营层面,最近几年,因为J联赛的营收萎缩得厉害,为此日本方面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改革。比如联赛设立前期和后期赛事,上下半年各打出一个冠军,最后赛季末再争个总冠军。用增加赛事的场次和悬念,来提升关注度。但是赛制的改革,未能延续J联赛的热度,其整体球队的观众人数都在呈下降趋势。

J联赛外援新政引发思考 球员竞争上岗好过混吃等死


在见识了中超外援带来的比赛水平提高和球市繁荣后,日本J联赛也开始将改革的方向转向通过开放外援政策来刺激球市。毕竟在J联赛中像神户胜利船这样背后有乐天集团支持,可以花100亿日元引援的俱乐部,目前日本还没有第二支。因此日本足协也不必担心J联赛俱乐部都会疯狂烧钱从而引发的恶性竞争。

反观中国联赛,在外援政策上不仅没有开放,反而进一步收紧,取消了亚外。下赛季,亚冠联赛已经确定继续保持3+1的外援政策。在J联赛扩增外援政策的影响下,下赛季的中超联赛适当地增加外援名额已经势在必行。

首先,在保留亚外的基础上,至少应该增加一名不限国籍的外援,以此来增强俱乐部的实力,提升中超球队在亚冠联赛中的竞争力。其次,也应该重视本土年轻球员的培养,夯实青训基础,完善青训体系,比如可以借鉴J联赛“本地成长计划”,来确保本土年轻球员的比赛机会。最后在限额引援和或将推行的“工资帽”政策的限制下,加强监管审查力度,避免俱乐部之间的恶性竞争和阴阳合同。在提升联赛观赏度的同时,也确保联赛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