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合江白沙古鎮記錄過去與現在的更迭——瀘州古鎮溯源尋蹤

古往今來,合江的古鎮文化可以說獨特而璀璨,因為每一個現存下來的古鎮都有自己獨立的歷史文化,只是有的被保存得相對較好,有的已經破敗消亡。如今,合江有古鎮的地方還不在少數,比如白沙、九支、榕山、先市都還有古鎮,這些古鎮沒有光環照耀,只有默默無聞的任憑風吹雨打。

昨天介紹了九支,今天再繼續介紹白沙古鎮

白沙古鎮

瀘州合江白沙古鎮記錄過去與現在的更迭——瀘州古鎮溯源尋蹤

瀘州合江白沙古鎮記錄過去與現在的更迭——瀘州古鎮溯源尋蹤

合江縣白沙古鎮位於長江北岸,濱江地帶是偌大的沙灘、石灘。晴天沙灘一片白色,“白沙”由此而名。石灘跌宕逶迤,其中的大蝦蟆、小蝦蟆石灘是長江上游名灘。清代《合江縣志》載縣令李顯祖《祭白沙蝦蟆石灘文》說:蝦蟆石灘“灘流似箭,濤聲如雷,舟子驚心,柁工駭目”,“令人股慄而心寒”,時有舟船翻覆。舊時,行走江上的鹽船、糧船、礦船等船隻和竹木排筏都依石灘水濠靠岸,進白沙鎮上喝茶、進餐或歇宿,故白沙古鎮成為著名的水碼頭。上世紀八十年後期代起,隨著城鎮建設石材市場的日益興旺,白沙石灘被大量開採。後來,鋼筋水泥房基、保坎逐步推廣,石材市場萎縮,白沙石灘的開採才告停止。現白沙石灘雖然失去了原來的風貌,但仍不失美麗,依然是古鎮居民休閒觀景的好地方。

瀘州合江白沙古鎮記錄過去與現在的更迭——瀘州古鎮溯源尋蹤

瀘州合江白沙古鎮記錄過去與現在的更迭——瀘州古鎮溯源尋蹤

瀘州合江白沙古鎮記錄過去與現在的更迭——瀘州古鎮溯源尋蹤

白沙依水而建,長江白沙段有險灘,上下船隻都要在這裡靠頭,自然便形成了一個繁華的水碼頭。白沙古鎮便依江而建,風貌獨特,是名副其實的山地居民建築群。

瀘州合江白沙古鎮記錄過去與現在的更迭——瀘州古鎮溯源尋蹤

老街的建築類型分為兩部分,一是居民住所,二是公共建築。民居結構通為穿逗式,保留清初風格,鋪面臨街,多為上個世紀初期所建。

瀘州合江白沙古鎮記錄過去與現在的更迭——瀘州古鎮溯源尋蹤

古鎮斜度大,多作臺基、堡坎,立面方式大多相同。居家者多把大門、門道、踏步、窗欞、斜撐、吊柱……做得格外古樸。河街或臨江居家其後立面多為幹欄式建築,家家都有門、窗、欄杆、挑臺與江面疏通。

瀘州合江白沙古鎮記錄過去與現在的更迭——瀘州古鎮溯源尋蹤

古鎮全盛時期有一寺、三宮、二廟、一殿。這些宮廟建築為戲樓組合體,進門洞後,上為演出舞臺,下為通道,左右為廂房。如今只剩下文廟存於正街123號,建築面積250平方米。

現在可能需要你自己去尋找還有那些遺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