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每次來蘇州,車子一爬上高速,我便在心裡便列起了清單:三蝦、燜肉、爆魚、爆鱔、蟹粉、凍雞、蕈油、滷鴨……

蘇面裡,最叫我掛牽的便是澆頭了。盛夏趕來,其實是耍了點小聰明,想著運氣好點,春夏秋三季的時令澆頭都能吃一吃。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蘇州的麵館很多,但好吃的基本在老城,蘇博、拙政園等主要景點也都在姑蘇,同去的朋友說,姑蘇就是蘇州的市中心了。

到地方了,發現這所謂的市中心實在太不像樣了,幾近沒有高樓和大廈,主道干將路兩側也盡是些粗糙得上不了檯面的商鋪,和一箇中國的省城沒什麼兩樣。直到一腳踏進御面齋,才猛然發覺:嗬,還真不太一樣,哪個小縣城一碗麵敢賣上百塊,還大把人排隊等著買。 大家像等梅蘭芳一樣翹首以盼,等著牆上的菜單貼出“三蝦面上市”幾個字。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御面齋在“蘇面一條街”的嘉餘坊,對面就是同得興和裕興記,相比這兩位前輩大佬,御面齋小得多,樓上樓下統共能放下6張桌子,也秀氣得多,每張桌上都配了金駿眉和紫砂茶壺供泡茶飲用。看這排場,158一碗的三蝦面,我們也乖乖點了。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是對的選擇,因為等面上桌時,就聽到老闆娘和後面排隊的客人說,三蝦面今天賣完了。Lucky me, 趕緊動筷。

御面齋做的是新式蘇面,這碗三蝦面沒有過橋,也沒有青菜、薑絲等配菜,蝦仁、蝦腦、蝦籽和麵都盛在一個碗裡,蝦仁漿得很薄,一顆顆亮晶晶的。為了不奪走主角的絕代風華配合的調味都很剋制,淋上去的那一勺蝦籽醬油也高明,混著蔥油香,學了個當地的詞:時鮮貨。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鄰桌是一群從上海開車過來的年輕人,三個人三碗麵五個左右澆頭,結賬一千多塊。有人打趣道,怕是這輩子吃過的最貴的一頓面了,大家都笑,老闆娘也笑。

我也跟著笑,吃完一碗麵,頓覺得這人生都膨脹了。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蘇州的麵條差別不大,主要是澆頭,變幻萬千可以列出一道排列組合數學題。想起第一次去同得興,看到菜單的頭幾秒,竟有種皇帝選妃的遊戲人生之感。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同得興的規矩是,光面底不單賣,面澆可任意組合。一塊奼紫嫣紅的木板,掛在收銀臺的後上方,面、澆頭、小菜按不同色塊區分開,左上側九分之一的紅色牌是屬於面和湯的,邊邊角角的黑色掛著荷包蛋、青菜、酸梅汁等小配菜的牌,最中間的C位是一大片的藍色區域,各式各樣的澆頭。

有個音樂家朋友很是誇張,一個人過來,一份楓鎮大肉面配了11個澆頭,他稱之為一碗蘇面和11個澆頭的邂逅。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為了一碗大肉面,我早早去嘉餘坊那家報到——但再早也沒有澆頭們早——店面每天早上6點半開門營業,夜裡兩三點麵館便忙起來了。因為所有澆頭不能隔夜,都只能當天現做。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凌晨時分,五花肉送到店裡,師傅們拔毛清洗後先將肉用鹽處理,再放佐料到鍋裡燜四五個小時至酥爛,等冷卻下來斬成一樣大小的厚塊做面澆,燜肉的湯汁則用來做麵湯的底湯。

蘇式面的澆頭都是極有尊嚴的,並不直接盛到面上,而是放在隔壁的小碟子裡。

清晨來上一碗白湯麵底,外加楓鎮大肉、清溜蝦仁、黃金大排、油燜茭白、炒什錦的澆頭,三葷兩素,喝口湯,吃口就了薑絲的面,再一口澆頭一口肉,便自覺是半個本地人了。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說起來,蘇州人其實是不太待見我們這種外地來的“澆頭黨”。在他們看來,蘇面菜單的C位是湯,所謂“唱戲靠腔,下面靠湯”。

孫盛興的奧灶面主要是紅湯麵,除了紅湯常用的雞骨、豬骨外,麵館牆上的海報介紹說還加了中草藥熬製。本來是衝著這特別的紅湯底而來,卻還是被菜單上爆魚和滷鴨的“雙澆”圈了粉————兩位也確實是奧灶面澆頭的“雙驕”了,油爆後的魚焦香,鴨後腿肉酥爛。在沒有空調35度高溫的室內,我汗流浹背地吃完了一碗湯熱、面熱、碗熱的“三熱面”。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蘇州麵館的湯,其實也有菜單的,不過不寫在牆上紙上,都在老蘇州人的口頭上。有人曾這樣評價蘇州人:豆腐般的肩膀,芝麻般的膽子,件件樁樁都可退讓,唯獨這一飲一啄、一茶一飯,半點馬虎不得。倒真貼切,在同得興見過一位老者,口中已無牙齒,還特意囑咐跑堂的要“硬麵”。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蘇州人吃麵,和地下黨接頭一樣,有不少黑話暗語。老人說的“硬麵”便是面不要煮太久,早些撈進碗裡,後撈的是“爛面”。至於朱自冶喜歡的面,要“寬湯”——多點湯,與之相對的,“緊湯”

便是少要湯,“無湯”就是拌麵。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蘇面的麵湯就是老戲骨,整碗麵的大戲都靠它撐場,雖然它在菜單上佔的面積很小,但所有的澆頭小鮮肉都是曇花一現。一碗不玩花樣,老老實實的好湯才是關鍵。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蘇面的麵湯確實也靠“骨”。一般用棒骨、鱔骨、雞鴨等吊制而成,吊湯師傅天不亮就會來店裡吊湯,中間不能加水,一鍋湯要用到底。千碗麵一鍋湯,下到後來麵湯就糊了,出來的面就不那麼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麵湯氣,這便有了早起吃“頭湯麵”的說法。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朱自冶(陸文夫小說《美食家》的主人公)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什麼事兒都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奧勃洛摩夫那樣躺著不起床,必須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趕著去吃頭湯麵。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以前做美食編輯的時候,和蘇州當地的媒體聊起過幾句頭湯麵,他回憶說小時候經常被父親帶著去吃頭湯麵,有時候天都沒亮,他在被窩和美味之間一通掙扎,最後以被父親掀掉被子了事。長大了工作,每天都是掐著點起床,就再沒去過,吃頭湯麵倒成了他記憶中的吉光片羽。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所以這頭湯麵呀,怕多是夾雜了個人情愫在的,吃不吃得上主要看毅力。但拖拉到中午飯點再去也是不行的,畢竟同得興11點往後就要排長隊了,再晚些到下午一點,直接就關門了,想吃明兒您趕早過來。蘇州很多面館是不做晚市的,你若問起,人家只道句:忙了一天,晚上就應該回去弄兩個小菜吃吃,吃麵做啥?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每次到蘇州我都會住在平江路上,百年的老街,出門就是平江河,過橋走上三四分鐘,便到了本地人常去的小館——隨柳居。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隨柳居不是麵館,主營的是桂花糖粥、牛奶酒釀、銀耳桃膠等傳統蘇式甜點,兼營著蘇面,因為老闆也極喜歡吃麵。


蘇州的澆頭與麵湯各有尊嚴



每次飯點過後、客人少一些的時候,他就端著一碗光面外加兩碟子的澆頭,一個素澆青菜,一個燜五花,坐在店裡正中央的四方桌上,默默吃起面來。我有心搭訕,買碗麵和他坐在一桌,閒聊起來,一碗好吃的蘇面標準是什麼,他給了一個標準答案:寬湯、硬麵、重澆頭。

說起來,蘇州人還是挺善於把這種“形而下”的日常,昇華到“形而上”的文化的。在孫盛興奧灶麵館,看見過一位白髮老人,穿著件素色襯衣,戴金邊眼鏡,頭髮梳得一絲不苟,帶了自家餐盒來打包。當時真覺得,不管什麼時代,蘇州都不會沒落,因為這座城市的歷史、地理和人文早在一定高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