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寶貝兒》95%戲份靠補拍

杨幂《宝贝儿》95%戏份靠补拍

由劉傑執導,楊冪主演的電影《寶貝兒》10月19日已於全國上映,上映首日排片佔比23%,為同檔期影片中最高,首日票房1084萬,排名第三。但上映第二日,影片排片便降到17.2%,上座率5.8%,為同檔期影片最低。截至發稿前,該片上映四天累計票房2280萬,而其口碑也呈現出兩極分化,之前在多倫多電影節展映時,海外媒體評價該片“充滿了引人入勝的勇氣”,但很多國內觀眾認為影片過於平淡,豆瓣評分僅為5.7分,僅高於導演劉傑的上一部作品《捉迷藏》(豆瓣評分5.4分)。而劉傑認為生活就是平靜的,真實更重要,“我要面對的是兩種觀眾,一種觀眾是願意去看到很多的留白,有自己很多思考的空間,還有另一種觀眾是希望你帶著我嗨,希望你明明白白的告訴我,我不需要去動腦子,我只是來娛樂一下。後面這種觀眾我覺得就不該來看我的電影,這是一個誤會。”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導演劉傑,重點聊了下影片中楊冪的表演等幕後創作過程。

臺 詞

我不給你詞兒,有時反而會生動

觀眾看片時會注意到一個細節,楊冪在說臺詞的時候,經常會重複一些話。劉傑解釋道,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臺詞造成的,“有時候她情緒到了之後,詞窮了,但這時候又得說點什麼,就只能重複之前說的話了。”在劉傑看來,這正符合楊冪飾演的這個角色,“她本來就不是一個太聰明的小姑娘,如果她有各種精美的詞兒,然後說話還有遞進變化,我覺得也不符合這個人物。”這也算是劉傑調教演員的一種方式,“當一個演員拿到劇本之後,在那背臺詞,然後再考慮怎樣處理臺詞,用什麼情緒來陳述,這就是演,我不給你詞兒的時候,只告訴發生了什麼,你現在要表態,她說出來的就是真的。”不太依靠劇本的創作方式是劉傑在2012年拍《青春派》的時候開創的,結果後來一試這種方式還挺好,“會帶來人物的生動。”

表 演

之前沒看過楊冪的電影

在選擇演員時,劉傑之前也有過別的選擇。“我第一次見她(楊冪)的時候,我看她那勁兒,就覺得OK,當然演得了啊。”劉傑是在一次給朋友探班時,第一次遇見楊冪,“聊了會兒天,我倆聊得很熱鬧,就說有機會一起合作拍個戲。”劉傑本以為是個玩笑話,結果第二天早上六點,楊冪經紀人給劉傑打電話,說小冪昨天聊天很開心,想確認下昨天說的合作是不是真的。劉傑連忙說,是真的啊。

劉傑之前從沒看過楊冪的電影,“看片子沒什麼意義,因為她以前演的片子跟我的片子不是一回事兒,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我信人。”他一直認定一個說法:“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在劉傑看來,觀眾對於一些演員帶有一種傲慢與偏見,認為演文藝片的就是實力派演員,演那種很Low的戲就是流量小花,“在我這沒有(這種劃分)。”

拍 攝

“冒險”補拍兩次

劉傑說,楊冪太有標誌性了,只要讓觀眾在電影中看到一點楊冪的影子,就失敗了。要想把楊冪變成電影中的角色江萌,不是靠演就能演出來的,必須得進入那個情境中去。為了讓楊冪成為電影中的角色,導演用了9個月時間,前後補拍了兩次。

2017年3月

第一次開機殺青就知道要補拍

2017年3月,《寶貝兒》在南京正式開機之後,劉傑就從來沒給過楊冪好臉色,“我是一個對演員挺狠的人,我這種狠都是在精神上折磨。”因為片中楊冪飾演的江萌這個角色就是被社會打壓的底層小姑娘,導演首先是聯合劇組所有工作人員集體冷落楊冪,“沒有人等著她,沒有人誇她一句,她一直是這待遇。”有時候,楊冪受不了也崩潰,就跟導演說:“導演我不演了,你換盼盼(楊冪助理)吧,反正我聽說你經常換人,戲拍到一半都換過女主角。”就這樣在導演的折磨下,5月底,拍攝了70多天後,影片第一次殺青。臨分別時,楊冪問導演,咱拍的有能用的嗎?導演說,一定有能用的,但之後還會補拍。

2017年11月 第一次補拍17天

第一次殺青之後,楊冪就進了電視劇《扶搖》劇組,但中間劉傑還隔三差五提醒楊冪,不要忘了補拍這件事,時刻記住江萌這個角色。2017年11月份,《扶搖》殺青之後,楊冪便無縫銜接第二次進入《寶貝兒》劇組。時隔半年再次見到楊冪之後,劉傑就覺得楊冪沉穩多了,“當你向一個人連續半年灌輸一個東西的時候,這個角色就一直還在她身上。”第一次補拍的時候,楊冪最關心的是這次要補拍多少,以前那些有能用的嗎?就問導演:“你覺得我還行嗎?”導演回答:“當然不行啊,不行才叫你回來補拍的嘛。”

這次補拍總共用了一個月時間,但中間有時候導演覺得楊冪狀態不對就停機不拍,“只要狀態不好,不拍,你別今天到這來混日子,在這撐著給我演,我只要狀態好的,所以在一個月時間裡,我們只拍了十七天,但這個電影95%的戲是這17天拍的。”

2018年3月 第二次補拍3天

第一次補拍完後,導演心裡就踏實多了,不過覺得還有一些不太滿意的地方,就在今年三月份又補拍了一次。不過這次補拍時間很短,就兩三天。劉傑導演斷斷續續兩次補拍,其實是冒了很大風險,因為劇組和楊冪籤的合同就是2017年3月到5月那70多天的時間,後面兩次補拍,不在合同內容之列。

採寫/新京報記者 滕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