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左小青:大家還是想看到好的戲,而不僅是看看流量明星

前幾天,在“第五屆中國電視好演員”頒獎盛典上,左小青獲得了“藍寶石”女演員稱號。她在微博分享了這個好消息,還玩笑表示會繼續“死皮賴臉”的演好戲,而粉絲們也在留言中跟她插科打諢地調侃起來。這是左小青很習慣的一種和粉絲交流的方式,“平時很像朋友,相處很放鬆,感覺他們都把我當成小孩。”

专访|左小青:大家还是想看到好的戏,而不仅是看看流量明星

在獲得中國電視好演員獎之後,左小青在微博上感謝粉絲

一直以來,左小青扮演了不少溫良賢淑的女性形象。幾年前的口碑劇《戰長沙》裡,她塑造的胡湘君一角,端莊大氣,外柔內剛,贏得了不少稱讚。今年播出的《臺灣往事》裡,她飾演的阿梅,也是一位優雅知性又不失堅韌勇敢的傳統女性。左小青直言,“這類角色比較貼近自己”,自然表演上比較駕輕就熟。然而,她和很多在表演上有追求的演員一樣,不想侷限自己,她表示“演員最怕的就是總在安全區裡表演,被定了一個模式,就很難再有突破了。”

一人分飾兩角的同時,左小青還擔任了《臺灣往事》的製片人。做了製片人,她似乎對市場變化和觀眾喜好更加敏銳了。說起現在觀眾觀劇喜好的變化,比起婆媳家庭劇,年輕一代似乎更喜歡勵志職場劇。似乎是為了尋求新挑戰,今年,左小青光是職場戲就拍了兩部,《平凡的榮耀》和正在拍攝的《標化人生》。再加上剛殺青不久的《帝凰業》,左小青這一年幾乎都是泡在劇組的。

专访|左小青:大家还是想看到好的戏,而不仅是看看流量明星

左小青出演的電視劇《如果歲月可回頭》

這對演員來說,自是常態,採訪左小青的前一天,她還熬了個大夜拍戲。但不規律又忙碌的工作中,左小青還是能擠出時間健身、跳舞。“我這不算什麼,有的演員,早上6點化妝,4點就先起來運動。”左小青感嘆,當演員不易,別看鏡頭前光鮮亮麗,背後付出很多。不管什麼情況,都要以最好的狀態出現在鏡頭前。“所以演員要特別自律,有時候真的需要強迫自己。”

左小青算過,自己基本一年有十個月在劇組,能有兩個月在家就算難得了。媒體往往會問她“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這對她來說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陪伴家人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業,難以兩全,尤其孩子才七歲,正是需要媽媽陪伴的時候。但對左小青來說,孩子也是她拍戲的一大動力,女兒放假了,也會來探班左小青。倆母女一點沒有代溝問題,“像姐妹一樣,她都叫我姐,親姐,反而我媽更像我倆的媽。”左小青邊說邊笑。

“我想成為女兒的榜樣”。孩子八個月大時,左小青就復出拍戲了,她希望女兒的成長中,能看到媽媽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沒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我覺得女兒好像有一點小小的崇拜我。”說起這一點,左小青很是自豪。

专访|左小青:大家还是想看到好的戏,而不仅是看看流量明星

左小青獲中國電視好演員獎的榮譽證書

【對話】

澎湃新聞:今年播出的《臺灣往事》是你首部製片作品,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題材?首次做製片人,又要主演,整個過程裡壓力會不會特別大?

左小青:我是因為對歷史的尊重和情懷吧,之前看過電影版的《臺灣往事》,非常喜歡,也很感動。那種故土情,民族情,所以我想用我的一點力量,讓更多人瞭解那段歷史。

首次做製片人,也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這確實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單純做演員不能完全體會幕後工作人員的辛苦,這次拍攝作為製片人,需要控制拍攝成本,需要保證拍攝質量,我瞭解了幕後工作的壓力和辛苦,這個過程裡,團隊給了我很多幫助。

我在這部戲裡分飾兩個角色,一個是阿梅,一個是陸敏英,還蠻有挑戰的,兩個角色差異很大。說實話,阿梅這個角色比較貼近我自己,溫柔賢淑嘛,這種角色我之前演得比較多。陸敏英比較颯,很彪悍,她是游擊隊長,英姿颯爽,天天揹著槍,這個角色對我來說新鮮一點。

专访|左小青:大家还是想看到好的戏,而不仅是看看流量明星
专访|左小青:大家还是想看到好的戏,而不仅是看看流量明星

左小青在電視劇《臺灣往事》裡一人分飾兩角,分別為上圖中林清文的母親阿梅,以及下圖裡游擊隊的領導者陸敏英

澎湃新聞:確實在很多觀眾心中,你塑造了很多傳統女性形象,大家覺得這些人物和你本人特質很貼合。但你覺得你的個人特質會影響你在角色塑造上的豐富性嗎?

左小青:其實我覺得,每個角色都會帶上演員自身固有的一些東西,首先你的臉就是一畝三分地了,是大家都熟悉的,不可能演這個角色就完全是這個角色,一定有你自己的東西。但我們可以在固定特質之外,賦予角色更多東西,個性也好,表演方式也好。觀眾很多時候會給演員貼標籤,“國民xx”之類的,我本身不想侷限於某種角色,因為一個類型角色演多了,沒有挑戰性,你會去習慣性表演,會在一個安全區表演。其實演員最怕總在安全區內表演,就被定了一個模式了,很難有突破。

澎湃新聞:國內特別愛提“少女感”,無論年齡段,女演員要有“少女感”成為媒體特別愛宣揚的一種審美觀。但這種審美觀似乎造成,到了某個年齡段開始,市場給女演員的戲路就開始變窄?

左小青:“少女感”當然好,有時候被誇有“少女感”,我也挺開心的,但這不是唯一。前幾天我在機場偶遇許娣老師,我特別喜歡她在《我的前半生》裡的表演。她跟我說她們正在拍一個戲叫《老閨蜜》,有潘虹老師,吳冕老師,宋曉英老師,王馥荔老師,我當時就覺得,哇,這是多棒的陣容啊,太難得了。所以我不擔心年齡大了就沒有戲了,總歸還是看實力吧。

专访|左小青:大家还是想看到好的戏,而不仅是看看流量明星

左小青被誇“少女感”,挺開心的,但她不擔心年齡大了就沒有戲了

澎湃新聞:感覺前幾年製作資源都是向流量明星傾斜,真正的好演員反而能接到的好戲少?

左小青:前兩年影視行業確實是進入一個怪圈,就是要年輕的,要有流量的,不管你戲好不好,所以有人吐槽說:現在看的都是兒童劇。當時我們會演戲的演員,就會說:不急,會迴歸的。大家還是想看到好的戲,而不僅僅是看看流量明星。其實現在是迴歸了,是回到了正常的軌道。

澎湃新聞:入行多年,對於表演的看法和感受有改變嗎?

左小青:我第一次接觸電影,是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會兒我剛從體操隊退下來,第一次“觸電”,也沒想什麼,就是好奇,想知道表演是什麼。拍攝時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看什麼都新奇。拍完後,小陶虹,夏雨,我,就都去考了戲劇學院。當時有一點點虛榮心的,覺得演員多風光啊,但慢慢覺得不是那麼回事,我愛上表演了,因為表演會讓你學到很多生活中學不到的東西,演員從自己的每個角色身上能學到很多,性格優點啊,處事啊,價值觀啊。角色和演員是“互相給予”,不光是演員成就角色,有時候角色也能成就演員。

专访|左小青:大家还是想看到好的戏,而不仅是看看流量明星

左小青出演的電視劇《戰長沙》

澎湃新聞:作為演員,往往一拍戲就需要離家幾個月,在這方面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左小青:其實好多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因為工作和生活真的很難平衡,我一年拍戲可能十個月,兩個月待在家裡,有時候可能只有幾天時間,陪家人的時間很少。尤其我女兒才7歲,正是需要我陪伴的時候。不過這幾天我女兒正在身邊,她放假了,過來陪我。我生完她八個月,就出來拍戲了,我就想給她樹立個榜樣,讓她看到媽媽一直在認真工作,有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