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或許是比餘額寶更重要的一次創新

原創: 張翼軫Earl EarlETF

「你買了嗎?」,這兩天,很多朋友問我。

當然,他們說的,不是剛剛跌破 2500 點的股市,而是支付寶上新推出的 「相互保」 大病互助計劃。

「買了」,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事實上,在看到這個計劃推出的第一時間,我就參與了,還推薦了身邊不少人。

作為一個 2005 年就開始跟蹤保險行業的 「老」 保險記者,我絕不吝嗇任何溢美之詞來讚美 「相互保」 這塊產品,於我看來「相互保」甚至是比支付寶當年 「餘額寶」 更重要的一次創新

迴歸本源的創新

何為相互保?根據官方的說明:

螞蟻保險、信美相互聯手面向螞蟻會員推出 「相互保」,實現大病保障低門檻、高透明、還能互助共濟:芝麻分 650 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 歲以下)無需交費,就能加入到其中,獲得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 100 種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產生賠付時才參與費用分攤,自身患病則可一次性領取保障金。


相互保,或許是比餘額寶更重要的一次創新


是的,「相互保」 是一種創新的保險服務,而這種服務,是以一種藉助互聯網渠道的創新來回歸保障本源的方式來實現的

追溯保險的起源,大多會提及公元 2000 年前地中海船主們的互助行為。

當時船舶構造簡單,一旦遭遇風浪很容易沉沒,而避險最簡單的手段就是拋棄部分貨物降低船隻的載重量――拋棄誰的貨物,就成為當時最嚴峻的問題。

於是有了 「一人為眾,眾為一人」 的原則,併為公元前 916 年的羅地安海商法所採用,即為了全體利益而拋棄貨物,損失由全體分攤的 「共同海損」 原則。

當然,船東的互助,只是保險的雛形。

畢竟這樣的互助,建立在船東彼此相熟,事先能締約或有法律的強制――在船運這樣特殊環境下,或許還能締約,但是更多領域就很難完成這樣涉及大量人員的互助。

所以到了 1347 年一個叫喬治・勒克維倫的人簽發的承辦單,就被視為了現代第一張有跡可循的保單――保險不再是一種互助行為,而是成為了由專業人員以及專業公司經營的一門生意。

而如今,「相互保」 則是迴歸昔日船東互助的本源,走出了一條與現代保險產品截然不同的道路。

而這條本源之路,依託互聯網低成本、廣覆蓋的特徵,才重新成為了可能。

雖然在互助領域,「相互保」 並不是中國互聯網上的第一款產品,但是因為他是依託支付寶數億用戶推出的產品,有著最好的群眾基礎,才存在大量用戶締約降低賠付低成本互助的可能――才有可能改變千萬乃至上億用戶的保險理念,併成為一款現象級的保障產品。

從對手到服務,保險中的 Costco

迴歸保險本源的價值何在?

絕不是因為古老的就是好的,關鍵就在於 「互助」 兩字

是的,現代的保險產品,投保人與保險公司,本質上是一個 「對手關係」

相互保,或許是比餘額寶更重要的一次創新


保險公司希望更多盈利,所以往往希望將保險產品定價定的比較貴,並通過強大的銷售能力賣給投保人;而投保人因為信息上的劣勢,往往會遭遇銷售誤導等種種問題,買入了未必合適或者定價很高的保險產品。

雖然幾乎所有的商品都會存在這樣的 「對手關係」,但是因為保險作為一種超級複雜的金融產品,普通人難以掌握,所以保險公司往往佔據巨大的信息不對稱優勢。

在這樣的前提下,保險公司的訴求有時候往往是單件保險的利潤率最大化――羊毛出在羊身上,這自然是犧牲投保人利益為代價的。

但是,「相互保」則是截然不同的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螞蟻保險和信美相互作為 「相互保」 的共同管理人,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會產生相關運營成本和支出。

秉承透明運作的理念,一共只收取 10% 的管理費,用於分攤金額收支、案件調查審核、訴訟仲裁公證、項目日常運營維護等,以保證項目持續運作,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這意味著,在 「相互保」 下,沒有「對手關係」,所有的投保人都是「互助關係」,而螞蟻保險和信美只是收取固定服務費的「服務方」,他們沒有也無法通過提高利潤率來賺更多的錢――唯有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互助的好處,讓總規模做大,才能實現更多的服務收入。

看到這裡,你可曾想到了零售超市行業的 Costco?

相互保,或許是比餘額寶更重要的一次創新


是的,Costco 的模式,堪稱超市行業的一股清流。

他為自己設立了毛利不超過 14% 的鐵律,「不打算靠賣東西賺錢,賣服務」,甚至他不認為自己是一家傳統零售企業,不通過賣貨賺差價,而認為自身是撮合供貨商和消費者的信息服務商

是不是覺得 「相互保」 很類似?

是的,正如 Costco 不依靠賣貨賺價差,「相互保」 也不像傳統保險依賴精算定價來獲利,就像 Costco 依靠每個用戶固定的會員費盈利,「相互保」 也是通過撮合用戶互助來收取固定比率的服務費――這樣的模式,顯然更能站在投保人的利益這邊(而不是對立面),像 Costco 那樣實現用戶的利益最大化

正因為這樣的轉變,「相互保」在我看來,才稱得上是一款比 「餘額寶」 更具創新價值的產品。

畢竟,「餘額寶」賣的還是傳統的貨幣市場基金,只不過是在渠道上做了創新;而 「相互保」 相比傳統保險產品,不僅僅是更多利用了互聯網渠道進行銷售(畢竟現在傳統保險也日益重視這一渠道),關鍵是在於利用互聯網改變了傳統保險的模式,為投保人帶來了更多的價值。

善行助推保險普及

作為一個 「老」 保險記者,我最樂於看到的,自然是上文提及的保險模式的創新變革。

但是在與許多朋友交流時才發現,他們對於 「相互保」 這樣互助模式的理解,迥異於對於傳統保險保費的理解,甚至某種程度上解決困擾保險難以普及的一大難題。

是的,中國雖然經濟發展,但是保險的滲透率始終不高,遠低於發達國家。

這其中,民眾的保險意識始終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許多人不願意為保障花錢。

相互保,或許是比餘額寶更重要的一次創新


我曾經給不少朋友推薦過一年兩三百元保障 50 萬元的消費型意外險,他們中不少人瞭解之後都會說一句 「如果我一年不出現,這幾百塊就打水漂了是麼?」

在他們看來,他們不認為一年兩三百塊的保險,是購買一年抵禦意外風險的保障,而是會覺得錢打水漂浪費了――正是這種心理作怪,所以在中國保險市場返還型的保險大行其道,許多投保人寧可每年比消費型多支出 10 倍甚至 20 倍的保費,也要還來不出險保費全部返還的特性――即使從精算角度,保險公司不過是用投保人多繳納的保費去投資賺來的錢代替其支付保障的費用(往往還能為保險公司帶來額外收益),對投保人未必划算。

但是我在與不少朋友分享 「相互保」 的時候,倒是沒有看到過 「打水漂」 的觀點。

相互保,或許是比餘額寶更重要的一次創新


對於每月金額不定的疾病分攤支出,他們中不少人甚至認為是助人為樂的 「善行」,反而願意視作是一種慈善捐款――並認為在此同時自己還能獲得 10 萬或 30 萬的保障也是件不錯的事情

不得不說,崇尚價值觀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在將價值觀融入商業產品上,從來有一套。

就像促進日活的那款小遊戲 「螞蟻森林」,卻潛移默化的將其與綠化植樹的善行聯繫在一起,既刺激了用戶的日活,又通過種樹提升了中國的綠化率,商業和善行雙豐收。

而此次的 「相互保」 也是一樣,通過 「互助」 的模式,讓 「相互保」 的開支帶有了 「善行」 的味道,讓普通人可以更順暢的打消 「保險保費打水漂」 的恐懼症,這無疑是 「相互保」 另外一個巨大的價值――如果這樣的 「善行」 理念,再加上支付寶龐大的用戶群體,能夠讓 「相互保」 為更多人所接受,那麼對於提升中國保險的滲透率,都是大有好處的事情。


餘額寶再偉大,也不過讓許多人每天多賺幾分錢的利息錢。

但是 「相互保」 就截然不同,當有一天上百萬乃至數千萬的人通過 「相互保」 實現重疾的互助,以低成本的方式抵禦疾病對於家庭經濟的威脅,避免 「因病致窮」 時,「相互保」真正的商業和社會價值或許才會真正得到體現。

筆者已經為這個夢想按下了支持的按鈕,即為自己保障,也為助人善行,那麼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