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明确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路线图—银保监会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指导意见简评

「宏观」明确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路线图—银保监会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指导意见简评

陈昊兴业研究分析师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宏观」明确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路线图—银保监会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指导意见简评

12月2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8〕7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大体延续了此前《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对异地非持牌机构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机构细化为“经营性机构”与“非经营性机构”两类,分别按审批制和报告制进行要求

经营性机构应获取监管部门相应牌照才能开展业务。经营性机构指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异地设立且实质从事业务经营、产品营销、市场拓展、项目调查、风险评估等相关经营活动的事业部及其分部、业务部、管理部、代表处、办事处、业务中心、经营团队等;可能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相关风险、可能对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构成损害、可能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或可能对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产生其他影响的机构也属于经营性机构。

非经营性机构则仅需及时向监管机构进行报告即可。非经营性机构机构指的是不开展经营活动,仅为相关业务提供后台服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异地设立的区域审批中心、审计中心、灾备中心、软件开发中心、账务处理中心等。

《指导意见》过渡期至2019年底结束,对于过渡期整改有困难的,经监管机构同意,可以适当后延。对于经营性机构,若其无法获得牌照,则应并入分支行或予以撤销;对于非经营性机构,则应及时向监管机构进行报告。此外,监管机构对于存量经营机构申请持牌的情况态度积极,允许其在2018与2019年年度机构发展规划外,向监管机构提交批量持牌申请。

如需阅读全文,请下载兴业研究APP或

「宏观」明确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路线图—银保监会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指导意见简评
「宏观」明确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路线图—银保监会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指导意见简评「宏观」明确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路线图—银保监会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指导意见简评
「宏观」明确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路线图—银保监会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指导意见简评「宏观」明确异地非持牌机构整改路线图—银保监会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指导意见简评

主体资质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