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雲龍《風箏》入圍,流量明星全軍覆沒,華鼎獎為何這麼敢評?

有“觀眾口碑大獎”的第24屆華鼎獎,在公佈“中國百強電視劇滿意度調查入圍名單”之後,又確定了一條消息,華鼎獎已完成在香港特區政府的登記與註冊,其亞洲運營總部從此正式落戶香港,這意味著,華鼎獎已經由一個較早在內地完成評選並頒獎的活動,完整地實現了國際化轉身。

柳雲龍《風箏》入圍,流量明星全軍覆沒,華鼎獎為何這麼敢評?

今年華鼎獎的入圍名單,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特別的關注,除了各家明星們的粉絲為他們的偶像獲得提名擊掌相慶外,也有不少網友敏感地發現,《風箏》《天盛長歌》《如懿傳》《和平飯店》《虎嘯龍吟》《面具》等優質電視劇,幾乎被華鼎獎一網打盡,比起內地其它一些電視劇評選獎項,華鼎獎給人一種更加追求客觀公正的印象。

柳雲龍《風箏》入圍,流量明星全軍覆沒,華鼎獎為何這麼敢評?

柳雲龍《風箏》入圍,流量明星全軍覆沒,華鼎獎為何這麼敢評?

對於一個已經舉辦了24屆的評獎活動來說,用“聲名鵲起”來形容今年的評獎結果,似乎有些晚了,但事實恰恰證明,獎項與觀眾之間擁有著微妙的互動關係,獎項每向觀眾走近一步,觀眾自然就會給出相應的熱烈反應。在華鼎獎進入階段性最有威望的時刻時,它本應紮根本土、再接再厲,讓獎盃上的光芒更迷人,但在頒獎禮舉辦之前宣佈“搬遷”,多少還是令人有點意外。

也許比用“出走”比“搬遷”更適合形容華鼎獎註冊地的更改。瀏覽相關新聞會發現,除了亞洲運營總部落戶香港,華鼎獎的全球運營總部選擇了好萊塢,中國運營總部紮根於澳門。事實上在前幾年,華鼎獎就已經有了國際化的跡象,比如在國內外多地舉辦頒獎禮,邀請奧斯卡頒獎晚會製作人唐·米歇爾和其團隊加盟,妮可·基德曼、尼古拉斯·凱奇、昆汀·塔輪迪諾、艾薇兒、娜塔莉·波特曼、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梅爾·吉布森等眾多國際明星出席……從形式到內容,華鼎獎的國際氣質早已是無法遮掩的事實。

柳雲龍《風箏》入圍,流量明星全軍覆沒,華鼎獎為何這麼敢評?

柳雲龍《風箏》入圍,流量明星全軍覆沒,華鼎獎為何這麼敢評?

“樹挪死,人挪活”,一個獎項的挪動,也會觀察到它的“求生欲”,以及想要更好發展的慾望。作為民間評獎活動,越做越大的華鼎獎,的確也需要更好的環境舒展身子骨,否則,民間性質將會成為一根繩子,將它徹底栓在某個無法掙脫的樁上。

中國的影視劇如《白日焰火》《山河故人》《歡樂頌》《琅琊榜》《甄嬛傳》等,都已經完成了“走出去”的願望,擁有了一定數量的海外粉絲,影視“華流”正成為建構國家形象的重要渠道,發達國家想要通過“華流”瞭解中國,而像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追捧中國影視劇,則是在重複當年中國推崇日韓影視劇的模式。對比國產影視劇的快速輸出去,國內影視評獎的腳步卻沒有跟上,

華鼎獎的外遷,或剛好承擔了把中國影視作品更好地介紹給外界這一責任。香港有金像獎,臺灣有金馬獎,轉身之後的華鼎獎如果能以上述兩獎項為標榜對象,則有望在現有基礎上再添分量。

柳雲龍《風箏》入圍,流量明星全軍覆沒,華鼎獎為何這麼敢評?

而拘泥於內地,是沒法幫助華鼎獎往更高的方向走的。內地影視評獎,一直存在這樣那樣的詬病,比如獎項內定,評選規則缺乏透明性,缺乏競爭等。外部力量難以向獎項評選滲透,使得影視評獎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而民間獎項作為最好的衝擊力量,一直沒能得到重視,早就有人呼籲,文藝評獎的權力應屬於全體大眾,只有多元聲音發出來,最好的影視作品才會得到更公正的評價,只有不分官方、民間的性質區別,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才能建立起來。

魯迅有一個著名的命題,“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這個命題可以同樣用於華鼎獎出走,不再與內地獎項競爭,意味著華鼎獎拋棄了既定的制度與秩序,也不會有諸多有形無形的約束,但作為一個大膽的嘗試,華鼎獎在融入國際化評獎體系的過程當中,將會呈現出更多的希望之光,比如,從相對公正走向絕對公正,以輸出國內影視文化捍衛影響力,以權威性倒逼內地獎項進行改革……華鼎獎“出走”帶來的化學效應,將會在未來觸發各種微妙的變化。

柳雲龍《風箏》入圍,流量明星全軍覆沒,華鼎獎為何這麼敢評?

奧斯卡的成功,在於它尊重觀眾與藝術,在評選規則與結果呈現上,體現出了最大可能性的透明與公正,這是它盛行不衰的、也是公開的秘訣。國內的影視評獎以及國際化評獎,在理念上也時常致敬奧斯卡,但只有在具體執行的框架與細節上,坦然但堅決地走公開、透明、權威之路,才能獲得真正的影響力。

華鼎獎的“出走”,無疑是奔著更好的前程去的,但國內影視評獎機構,不能對此無動於衷,也是時候反思問題、奮起直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