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让袁世凯到厨房传菜,他却枪毙了厨师,还说:违抗军令者死

袁世凯自幼受教于名师,一直希望在科举道路上有所斩获,能得到一个进士的功名。无奈运气不济,连乡试这一关都没过去,几次名落孙山。激愤之下,经过慎重的考虑,他将自己以前所作诗文付之一炬,发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大帅让袁世凯到厨房传菜,他却枪毙了厨师,还说:违抗军令者死

后来,他得到周馥的一封举荐信,是写给当朝重臣李鸿章的。不过,袁世凯贵在有自知之明,他深知李鸿章幕府中人才济济,他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后辈,即便到了他府上,也难有作为。于是,他另辟蹊径,投奔到了淮军名将吴长庆的营中。

当时吴长庆的庆军六营正驻扎在山东登州,督办山东海防。吴长庆起初并不看好袁世凯,不过看在自己与袁保庆是盟兄弟的情面上,还是将他留了下来,并每月给他10两银子作为零花钱,让他在营中好好读书。袁世凯本是弃文从武,如今又要走科举的老路,不免大失所望。

不过吉人自有天相,第二年,袁世凯便获得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1882年春节,营中按例放假数天,远离家乡亲友的士兵,利用假日,或是逛游市镇,或是聚赌于营盘。一些士兵赌着玩着,发生了矛盾,两帮人相互争吵、殴打,最后发展到开枪的地步。

大帅让袁世凯到厨房传菜,他却枪毙了厨师,还说:违抗军令者死

眼看事态扩大,如果不马上制止,可能会引起哗变,后果不堪设想。大凡人们遇到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好的办法就是远远避开。因为,一旦处理不当,风险还要自己承担,何况,弄不好还要担上“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嫌疑。

不过,袁世凯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没有退缩,在营中秩序无人维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大胆地假传统领的命令,带领亲兵赶到出事地点制止动乱。查明真相后,他立即将肇事者就地正法,干脆圆满地了结了这场械斗。事后,他向吴长庆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并且就自己假传命令擅自杀人向吴长庆请罪,吴长庆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嘉奖他有应变之才,此后对他日益信任。

大帅让袁世凯到厨房传菜,他却枪毙了厨师,还说:违抗军令者死

当然,仅凭这一件事并不能凸显袁世凯与众不同之处,后来,又有一件事才彻底的让吴长庆和各级将领认识到了他的能耐。

吴长庆多年征战在外,别的爱好没有,唯独对吃情有独钟,因此他的身边就有一个跟随多年的厨师,烹饪技术很高,擅长做一手好菜。这个厨师因为常年在吴长庆身边,两人虽有主仆之分,却也有深厚的感情。有一天午餐的时候,吴长庆肚子饿的不行,却迟迟未见厨师将饭菜端上来,于是,吴长庆便让袁世凯去催问。

袁世凯在军中,纪律严明,厨师耽误了大帅的膳食,等于就是违抗了军令。袁世凯接令后马上携手枪来到厨房,可是转了一圈也不见厨师的影子。最后还是在地下室,看见厨师正在吞云吐雾地吸食鸦片。袁世凯大怒,二话没说,拔出枪就击毙了他。

大帅让袁世凯到厨房传菜,他却枪毙了厨师,还说:违抗军令者死

吴长庆得知后,十分懊悔,知道自己日后口福不在,同时也责备袁世凯轻杀。袁世凯回答说:“吸食鸦片者斩,不是大帅亲手制定的军令吗?我恪守军令,不能算是轻杀。”吴长庆说:“厨师不是军人,初犯可免其一死。”袁世凯却坚持己见,说:“军中名册有厨师的名字,怎么能说他不是军人?如因厨师初犯免死,则其他犯者皆以此为借口说他们也是初犯而要求宽宥,此项军令还行不行?”

话说到这份上,吴长庆也无可奈何,因为军中无戏言,袁世凯所作所为毕竟占着理。有道是“言必信,行必果”,军中的纪律关乎战斗力,这一点,吴长庆还是知道的。自从这件事发生后,大家都知道袁世凯纪律严明,不留私情,连吴长庆都敢得罪。

大帅让袁世凯到厨房传菜,他却枪毙了厨师,还说:违抗军令者死

事实上,袁世凯弃文从武这条路走得是明智的,选择投奔吴长庆而不是李鸿章更是明智的。这两次举枪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在朝鲜的战事中,袁世凯又发挥出了他善于带兵的优势,并逐渐赢得李鸿章和朝廷的赏识,最终得以进入精英的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