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大數據總監劉幸:大數據&智能化體系的建立|FMI2018AI大數據

貨拉拉大數據總監劉幸:大數據&智能化體系的建立|FMI2018AI大數據


10月28日FMI-2018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高峰論壇深圳場圓滿落幕,貨拉拉大數據總監劉幸以大數據&智能化體系的建立為主題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以下是劉幸演講內容,飛馬網根據現場速記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有刪減):

劉幸:大家好!我今天分享內容的標題是《從零建立大數據&智能化體系》。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大數據行業綜述

首先從不同行業大數據的發展來探討一下當下的現狀。

金字塔頂端是互聯行業,因為互聯網行業資源充足,其次互聯網行業有成熟的工程師文化,數據團隊是作為核心競爭力,最後外包模式雄厚的資金也使得互聯網居於大數據行業的頂端。

第二梯隊的是金融行業,金融行業特色採用“外包+正式編制”,重分析和業務。數據可以給金融公司帶來可觀經濟效益,所以很重視數據驅動營收的模式明顯。 第三梯隊是

交通運輸、醫療健康、公共管理、能源、科教等等。這些偏向公益型或者政府主導的,帶有大量數據積累的行業。

第四梯隊、第五梯隊,是製造、建築、房地產、餐飲、農業、住宿等等。這一批信息化弱,本身的數據沒有太多積累,且資金相對薄弱。

大數據、智能化不分家,兩者都面臨著數據價值落地難的業界痛點。

數據團隊不直接產出價值,而是通過業務團隊間接產出價值,很難衡量中間的價值量。

產生價值要數據科學團隊和業務團隊緊密配合。這個配合涉及兩個很大的問題:一個滿意度問題,一個是部門牆問題。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1、構建數據體系,用好數據。

2、通過業務將數據找到價值出口,這裡面最關鍵的是團隊合作。

數據價值落地閉環

從數據源開始,然後收集埋點、信息轉化、數據處理,最後得到結果(可以是統計分析學結果,可以是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等出來的結果)。

如何用數據?

我們要運營數據,通過做迭代、做循環,有結果要分析、要洞察、要引導決策、持續優化,最後形成數據的反饋閉環。其中引導可以人也可以機器引導,人引導是分析師做的事情,機器引導是人工智能做的事情。

數據團隊體系的組織架構

1、矩陣型(模式典型):業務黏度最高

2、中心型:在影響力、決策相應度、可複用性和團隊結合效率更好。

成熟數據體系的特徵:

1、數據有價值。

2、數據成體系。

第二部分:企業級大數據體系建設實踐

如果要從0開始建設大數據和智能化的體系,應該怎麼辦?

第一步做數據轉換。二是做數據的處理和整合。信息經過分析變成情報(可以理解為組織得比較好,經過統計和挖掘相關出來的數據,這其實就是情報),情報通過學習變成知識,知識放在應用裡面變成智慧,這就是我們講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的系統做出來安到設備上就是實踐,實踐之後產生很多數據然後進行反饋,最後就形成一個閉環,這是數據自己的閉環。

發展願景

創業團隊或者內部創業團隊都有發展願景:一是建立數據體系,二是數據化運營,三是數據驅動業務,四是智慧物流企業,五是驅動產業鏈升級。

方法論

發展方法論也叫專業、夥伴、未來。

1、專業:就是深化內功,帶動技術方向,樹立業界大數據專業地位,彰顯大數據團隊的專業知識優勢資源。

2、夥伴:數據也好、智能化也好,要通過業務找出口和價值,需要成為業務的夥伴,業務和數據是相互合作的關係。只有做成夥伴之後才能更好的驅動業務價值產出。

3、未來:讓業務更加智能,讓公司更加適應大數據時代或者大數據時代。

建設原則

指導思想是平臺化、服務化和應用化。

1、平臺化:平臺使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不再是一個工具,不再是一種技術,而是集中資源優勢,對數據資產進行深度整合、開發和利用。

2、服務化:讓大數據像當今的專業諮詢策劃機構一樣,不僅接受諮詢HIA提供解決方案。

3、應用化:深化大數據服務,使其有形化、標準化、品牌化。

大數據建設初期戰略

1、建團隊。搭建一個架構團隊,先建的是大數據平臺、數據分析平臺、大數據應用平臺,大數據應用平臺是大數據產品,後面就是數據倉庫,再就是算法,然後就是一個虛擬的架構組。

2、搭平臺:搭基礎平臺、集成開發平臺、數據服務門戶,還有企業級數據倉庫和人工智能平臺。

3、做應用:有大數據的解決方案,大數據產品和智能化產品。

數據從業者的技能棧:

1、數據技能:數學、統計學、機器學習、數據倉庫等等理論。

2、研發技能:Java、SQL、架構能力等。

3、軟技能:業務知識、抽象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溝通社交能力等。

相比數據技能和研發技能,軟技能很少受關注,但它們同等重要。

業務知識,抽象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發散思維,溝通及社交能力,特別是溝通能力和社交能力很重要,因為大部分數據都是通過業務產生價值,所以軟件特別重要。數據技能加研發技能,我叫數據工程。研發技能+軟技能,就是數據產品,產品經理、數據應用工程師等等這些。數據技能+軟技能就是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真正的數據科學就是這三個技能之間,既要懂數據技能,又要懂研發技能,還要懂軟技能。

第三部分:大數據在不同行業的案例

用戶畫像

所有的行業都需要用戶畫像。沒有做過數據的人一般對畫像停留在感官層面,而數據從業者則是要深入到每個人的內心,這樣才能做到數據有價值。用戶畫像是把用戶心裡怎麼想的用數據表達出來,這個技術其實就是打標籤,也即標籤化。

用戶畫像的數據構建(以金融行業為例)

1、客戶的基礎數據:金融行業是一個要求數據特別準確的行業,包括身份證、銀行卡、收入、職業等等都涵蓋在內,其客戶基礎數據非常全面。

2、用戶交易數據:金融行業最核心的業務數據。

3、客戶行為數據:包括交易終端、手機證券易淘金、金鑰匙等客戶行為瀏覽數據。

4、外部數據:如果想要一份完善的用戶畫像,最好是和外部數據關聯結合起來。在業界一邊是通過數據買賣或者是數據交易。

用戶畫像應用場景

用戶畫像可以做基礎統計、場景化運營、數據挖掘和運營服務評估。

1、基礎統計:個體分析和群體分析。

2、場景化運營:精準化營銷、客戶的生命週期管理。

3、運營評估服務:運營效果的評估

4、數據挖掘相關的功能。

用戶畫像可以理解為不是直接產生用戶價值的業務系統,而是給很多產生價值的東西提供數據源,提供數據畫像的數據源,它是一個基礎工作。

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是一個典型的應用,它一般分為三個小的模塊,一是機器人客服;二是機器人助手;三是智能問答服務。

客戶價值管理體系

這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典型的應用。在金融行業特別好,因為金融行業客服單價特別高。這一塊做的最多的是流失預警,原因是競爭對手比較多,單價比較高。

智能語音質檢

這是智能客服做的副產品。智能客服是提前打一道關,語音質檢是到語音客服手上,從語音對話上發現問題,打客戶的電話說電話會被錄音,錄音就是質檢。之前抽樣質檢,10%抽樣率,有智能化之後就變成了全量檢。

智能投顧

現在金融行業比較火的是智能機器人、股票機器人。

把人工智能技術用到傳統投資顧問裡面去的東西,有人說這個行業變味,變成推銷產品,用技術包裝一層然後推銷基金和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但是脫下高科技的外衣本質是一回事。這裡強調一下,這裡和賣理財產品有區別。智能投顧根據你的風險偏好和投資行為和風險承受能力,有的喜歡炒長線,有的喜歡搏短線,有的操作頻率高,有的操作頻率低,千人千面,每個人算一次,然後推薦喜歡的和感興趣的投資組合,進行自動組合,這是唯一的區別。本質還是一堆產品裡面挑你喜歡的。

手機APP崩潰分析。

個性化推薦。

我的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相信你對本次大會有了一定的瞭解。想了解更多更詳細內容的小夥伴們,可以關注公眾號:飛馬會,即可進行查看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