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业绩全靠卖房!上市公司纷纷打折出售

- 1 -

券商抛售房产

最近,一则关于国元证券转让上海房产的消息引发关注。

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国元证券拟转让的这部分资产,分别位于上海市浦东大道1097弄和斜土路500号,两地均各有两套房产。四套房总计面积599平方米,合计转让价格3542万元。

另外,国元证券还在披露中特别注明,不接受以贷款方式支付交易价款。

国元证券售卖房产的举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个月前中原证券对11处房产的抛售。

10月30日,中原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出售位于郑州、北京、河源的11处房产。拟出售房产的账面净值达2143万元,评估值合计达6835万元。

以此计算,中原地产通过大规模抛售这11处房产,可以获得4692万的收益,这批房产的增值率高达218.9%。

事实上,抛售房产的上市公司,远不止国元和中原两家券商。

据新京报统计,截至目前,四季度已经有1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卖房信息,今年以来卖房的上市公司则已经达到33家。

仅10月份,就有7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出售房产信息,合计出售房产数量达78处,涉及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出售价格或评估价格合计达到5.5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抛售房产的大潮,在2017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

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半年报中,披露了投资性房产数据的1494家上市公司中,有1163家持有的投资性房产环比减少。减少1亿元以上的公司13家,超过10亿元的公司3家。

也就是说,披露了投资性房产情况的上市公司中,77.8%的公司都在卖房。

- 2 -

卖房拯救业绩

投资性房产是不少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有力武器,通过出售投资性房产来亮色业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非一件新鲜事儿。

今年以来,受到去杠杆和对外贸易摩擦的影响,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不少上市公司都面临业绩压力。就连一向不差钱的券商,也都直呼“活不下去”。

国元证券房产抛售背后,是公司今年以来业绩的节节败退。公司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26亿元,同比下滑34.92%,净利润则遭到腰斩,揽入3.2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3.15%。另一方面,公司经纪、投行以及资管等三大业务更是全线下滑,无一幸免。

再来看国元证券这次拟出售的房产。据国元证券事务部透露,这几处房产由公司在10多年前购置,购买价格为每平方6000元左右,而目前这些房产的价格已经翻了10倍左右。

苦心经营的证券业务,在今年业绩不升反降,而十年前通过购置房产,什么也不用做,躺赢10倍收益。券商尚且如此,其他实业就更不用说了。

前两年,宁通B发布的一则公告,让市场哗然。

公告称,公司将以公开挂牌方式售卖北京西城区的两套房产。值得玩味的是,这两套房都属于市重点北京小学本部学区房,评估价高达2272万元,销售单价超过10万元/平方米,相比公司2004年时的购买价214万元,增值率高达1651%。卖出这两套房,ST宁通大几率能扭转亏损局面。

从此,“上市公司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卖两套学区房”,就成为了江湖上广为流传的“神话”。

所以,很多企业也不脚踏实地干实事了,都抢着拿地炒房,今年华大基因、科大讯飞等假借发展技术名义拿地的新闻就闹得沸沸扬扬。

- 3 -

楼市下行,高位抛售

用投资性房产亮色业绩,是基于房价一路上扬的行情,但到了今年,楼市行情似乎急转直下。

先是传统楼市销售旺季“金九银十”成色不足;再有北京、深圳等楼市风向标,去化率严重下滑,新房滞销,二手房交易低迷;还有多个重点城市的商品房交易价格持续下滑,虽然幅度不大,但是楼市总体下行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晰。

最近,深圳万科业主的按揭利率维权,牵动了不少人的心。网络上流传的一份公开信称,万科星城为提高放款速度,与个别银行勾结,统一利率为上浮15%,而同地段同期开盘的另一楼盘华强城,贷款合作银行浦发银行只上浮了10%。感觉受到欺骗的业主们便结队维权。

有分析认为,深圳业主这次维权表面上是因为银行上调贷款利率,但实际上,他们维权的根本逻辑,和房价下跌维权是一致的。

因为,如果人们认为未来房价会保持持续上扬的趋势,业主很大情况下并不会在意这5%的利率差别,但在未来房价下行趋势明显的情况下,5%的利率差别,也会格外刺眼。近段时间一系列的维权事件都说明,投资者对未来房价上涨预期没有前几年那么强烈,预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个体业主看到了这个趋势,上市公司不可能看不到。所以,这次上市公司大规模的房产抛售,一方面是为了在年末润色业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看到了房价下行的趋势,高位抛售套现。

而上市公司对持有的投资性房产的大规模抛售,将很可能引发房价的进一步下调。

楼市凛冬,仍在持续。

今年业绩全靠卖房!上市公司纷纷打折出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