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掌握初中三年優秀的學習方法依然可以延續到高中受益無窮

作為初中老師,我所看到的不一定只是拼命學,我帶過的優秀的孩子,他們大多數都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家長協助他們做一些給力的規劃。

前段時間孩子們學習任務特別緊迫,幾個優秀的孩子雖然對自己的學習有把握,可還是沒有一絲怠慢。

我偶爾會和他們的父母交流,除了在學校的學習狀態,他們回家都是如何學習的,以及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背後做過什麼樣的努力。

我聽到後,只有深深的佩服。很想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以後有多絢爛其實是和環境、家庭有著直接的關係。

今天就分享一下,這些家庭的父母與孩子如何配合,總結他們的學習方式,真的可以從初中用到高中!希望各位父母們受益。

第一件事:規劃,規劃,規劃

初中數學在知識深度、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比小學有了質的飛躍。初中學習與小學學習是完全不一樣的,三年時間,變數很大,完全可以讓孩子從優秀落入低谷,也可以讓墊底的孩子變得優秀,所以千萬馬虎不得。

初中三年的重點分別是什麼呢?

初一就一個目的,讓孩子轉換好初中和小學的思維方式且不要厭煩學習。進入初中後,孩子不適應,成績有所下降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可不必因為他成績下降了就說他不好好學習了,或者智商不夠用了,或者一些什麼洩氣的話。我秉持的原則是:只要他的成績不至於太差,只要他在學習,家長就不要過度關注成績。

我接觸的很多家長,總會問我,“怎麼別人家的孩子一上初中就能學的那麼好呢?我要是不趕緊催催他,這以後不就越落越多嗎?”我一直相信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注意,不是智商不同,是特點不同,有一些孩子就是學東西快,但是呢,忘得也快呀,有一些孩子學新東西慢,因為這類孩子想的特別多,比較軸,但他一旦繞過這個彎兒,他會理解的特別深,記憶的也特別牢。

這兩類孩子沒有任何好壞之分,或者說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缺點,初一不要怕孩子暴露出自己的問題,這是一個他逐漸瞭解自己,慢慢用自己的優勢來彌補自己劣勢的過程,慢慢為自己想辦法的過程。你不鼓勵他初一就把問題暴露出來,難道要他初三才暴露嗎?

與其說初一是開始,初二才真正進入最重要的攻堅階段。對於初二的孩子來說,課業量突然增加、能力也要求高。因為初二的內容佔了初中3年內容的70%。如果初二不好好把握,初三除非付出超出常人的的努力,否則很難讓成績有一個大的提升。

很多過來人的經驗和教訓表明,如果說初一你還未完全跟上的話,初二還有機會進行補救。初三就是衝刺的時候。初二的暑假和初三上學期,是孩子最後一個彎道超越的機會,一定一定要安排好。

培養孩子掌握初中三年優秀的學習方法依然可以延續到高中受益無窮

團結協作

第二件事 功夫在平時

中學生這些日常,一個都不能少:

1查漏補缺

初中課程比較緊張,孩子要掌握的知識點,難易度會增加很多。這個時候,及時哪一科哪方面出了點問題,都要及時搞清楚,千萬別任其存在和發展,以免影響整個知識體系的完整把握,對中考造成影響!

2強化基礎

經過了初一的適應和認知,初二的很多知識都是以後學習中必須用到的基礎知識。因此,這個階段對所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一定要牢。如果發現有知識沒有掌握好,一定要及時補上,千萬不能拖到初三再補。

3均衡發展

任課老師看單科,中考卻是看總分。因此,對於每位初二學生來說,保持各科的均衡發展相當重要。畢竟,一科考150分,另外一科才考五六十分,你依然沒有多大競爭優勢。要想取得好成績,嚴重偏科可不行,即使你對某科很不喜歡,但也一定要讓其保持一定的分數。

4提前備考

千萬不要覺得中考是初三的事情。其實,進入初二階段,可以說,你儲積的每一個基礎都是在為中考打基礎。這個階段,就要做好提前備考的準備,看一下自己的還有哪些知識點掌握不足。

5突破瓶頸

其實初二的時候,很多孩子會在學習上遇到挫折,表現就是無論怎麼努力,成績依然上不去,這個時候要格外注意,因為好不容易孩子對學習有些感覺,如果成績上不來,也許會徹底放棄。

相信各位父母都會感同身受吧,孩子到了初中,學習的事兒,自己想插手都心有餘力不足了,如果孩子自己已經很努力,可還是不見成效的話,可以考慮去給孩子報個課外輔導,這樣見效快

“學習習慣發生積極的變化,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現象,但時間久了不見成績,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學習方法有問題,需要善於總結學習方法的老師進行指導。”

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一個孩子,學習不好的根本,要麼就是興趣,要麼就是方法。沒有興趣,是因為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得不到成就感和樂趣,如果找對適合他的學習方法,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有所突破,這一點,我相信大海1對1可以做到。

第三件事 父母要注意言行

從小到大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父母擁有教育智慧,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重要,最能體現出你教育智慧的地方是什麼呢?就是你和孩子的日常溝通了。

提到溝通,我一定要提醒各位家長,溝通,絕對不是你一直在說,孩子一直在聽;溝通是,你也說,孩子也說,甚至,你引導孩子說的多,你聽的多,這種溝通才會更良性。

那你引導他說什麼呢?說他現在遇到的困難,問他現在是不是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還是他想需要一些時間自己戰勝這個困難。而絕對不是去安排他,去控制他,只想讓他提高分數;還可以說什麼?還可以引導他說一些無關學習的事情,然後跟他一起笑、一起吐槽。不要讓他感覺你只關心他的學習,他成績提升你就高興,他成績下降你就生氣或表現出很明顯的著急上火。

智慧的父母,一定不會抱怨,而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鼓勵孩子重拾信心。

智慧的父母,一定不會放棄,而是默默支持孩子努力,減輕孩子的壓力,嘗試新的方法。

這一點,是我最想給各位家長分享的,因為你們的智慧會讓孩子少走很多彎路,會幫助孩子做出更加合理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