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真的是為自己學的

1

從小到大,父母在教育上說的最多一句話就是:“你是為自己學的,不是為我們學的。”

那時並沒有完全理解這句話含義。雖然也知道父母良苦用心,但是一拿起課本還是坐不住。

為什麼?因為學習苦啊。

整天對著方程式ABC化學反應小球碰撞朗誦並背誦全文,哪裡有灌籃高手馬里奧還有金庸科幻世界有意思?

這些玩物,能夠立即給人反饋快樂和成就;而學習的樂趣,要經過很久以後才可能會有體會——還可能根本體會不到。

所以學生時代最樂此不疲的事,就是和父母老師鬥智鬥勇,能抄到同學作業都沾沾自喜,上課偷看“閒書”就洋洋得意,自以為佔了大便宜。

實話實說,那時候真就覺得學習是給別人學的。就好像我認真學的那些知識,最後都會進了人家的腦袋。

可是這個“別人”,除了真正關心你的人,還會有誰呢?

那時候耍的小聰明,到最後發現都是自己吃的虧。

離開校園也有好多年,自己大腦尚未退化,但學習新東西已經越來越難。翻開書就忍不住想去抓手機,打開電腦刷半天微博而word還是空白一片。

和學生時代不同的是,身後再也沒有人去催促監督,也沒有誰再去語重心長地說:“你可都是為自己學的。”

在學習能力最旺盛的階段,總想著如何逃避學習;等意識到學習重要性時,自己的學習能力又嚴重退化。

注意力難集中,拖延症已晚期,這也是很多現代人的學習困境。有的人,可能一出校園,學習層次就永久固化了。

2

這幾天我還和徐同學聊天時說起,如果憑藉現在的思想認知和人生閱歷,再穿越回學生時代,會不會就更努力?

她先是給了個肯定回答,然後憂心忡忡地說就怕即便努力還是考不上好學校,所以如果有這麼一個機會,最終可能只有淪落到趕緊買房的境遇。

我一頭黑線,但仔細想想,好像這個時代買房確實比讀書收益大、見效快,穩賺不賠。

事實上,這麼想是因為很多人潛意識裡存在一個定式:我們通常喜歡把能否通過考試當作學習是賺是賠的標準。

有這樣的認知,學習也就成了為考試而學,為分數而學,為名次而學。

假設高考的難度設置到小學知識水平,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會再去學中學內容。

其實名利是學習很重要的一個動機,特別是在自律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學習進階到更高層次,是極好的鞭策和途徑。

但我們並不愛學習本身,我們更愛學習帶來的實實在在利益: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有份好薪水,獲得好身份。

一旦擁有了這些,學習沒有了利用價值,至此被忘卻。

在之前推薦過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裡面第三集介紹雲南一個偏小小鎮的初中,校長在學生中推廣詩歌教育。許多家庭貧困的孩子第一次接觸了詩歌,他們創作的詩,質樸感人,鮮活生動。

那位校長說;沒有一所學校不看中升學率,考大學不考詩歌,但是學了詩歌的孩子,不會去砸玻璃。

這不正是學習最根本的價值嗎?它讓我們變得更美好、更積極、更豐富。

而不僅僅是,幫助我們考了多少分。

3

這些天,因為特殊時期,難得有了大把空閒日子,有天突發奇想,何不趁著這幾天去學習一些技能?

於是我點開一門關於PS的教學課,視頻裡飛著大把彈幕:我們在這裡相聚,都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沒想到同道中人這麼多,真得閒夠了、玩夠了,還是覺得學點東西才能讓人生充實起來。

我還在網上慕課開通了一門電影藝術鑑賞課,對我本身能力提升不了多少,但眼界思維開闊了許多。

只是這份激情恐怕也維持不了多久,等到危機解除,大家重新忙碌起來,學習這種事,又是永遠只躺在計劃表裡,實施起來卻一拖再拖。

在網上也看到一些孩子因為遠程開課,各種牴觸。

有的舉報教育局,有的給視頻軟件打低分解恨,有的交流如何在屏幕面前矇混過關。

我無意評價這些舉動的好壞,學生很累,孩子想玩,我也都經歷過。

我上學那會兒,沒有這麼多無孔不入的教學方式,但他們那些舉動讓我很熟悉,逃避學習的心思感同身受。

毫不客氣講,如果我現在也是這些孩子的一員,我偷奸耍滑的手段不比他們差。

但與此同時,我現在又是多麼羨慕他們啊。

即使家門阻隔,還有人願意在屏幕另一邊耐心教著書本上的東西,即使有一天它們都會還給老師,但在大腦上打下的烙印是不會泯滅的。

有的人百般牴觸,有的人奮筆疾書,他們之間的不同,一定會在某一天有所顯現。

我也知道,就算我有如此的心境,真坐在屏幕前,如何保持住學習定力,又是我這個許久脫離學習的成年人一大難題。

學習這件事之所以這麼矛盾,主要原因恐怕還是那句把耳朵磨出繭的那句話。

學習,是為自己學的。

我們對待自己,總是太縱容、太放肆、太不知深淺。正因為是為自己學,所以學不學無所謂,學的好壞不重要。

我們實在太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