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六——艾窩窩

前言

經過三天的休息之後,我們又開始了忙碌的一週,不知道這幾天的假期有沒有讓大家放鬆下來呢?沒放鬆也沒關係,臉哥要告訴大家:今天已經是週三啦!想想再過三天就又可以放兩天假了,臉哥還有些小激動呢。

不過,臉哥可是個認真的人, 雖然只有三天,但臉哥的逛吃大運河系列還會繼續更新,小夥伴們記得過來圍觀哦~

1

在今天,臉哥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款老北京清真小吃,叫做艾窩窩。

艾窩窩是以糯米和麵粉做外皮,外面裹上江米粉,用核桃仁,瓜子,山藥等做內餡經過蒸制而成的風味小吃,做成之後的艾窩窩外觀呈白色,常在上面放一點紅色山楂糕點綴,另外因有糯米的緣故,吃起來軟中有硬,口味香甜,且營養豐富,是不折不扣的營養小吃。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六——艾窩窩

2

艾窩窩雖然是老北京特色小吃,但做法並非那麼複雜,大致步驟是先把米和山藥等餡料蒸熟,然後晾涼之後米用擀麵杖擀薄,餡敲碎搗成泥,把糯米外面裹一層江米麵,將餡包進去,再往上面放一小塊山楂糕,一個艾窩窩就做好了,當然臉哥介紹的只是大致步驟,要想做出好吃的艾窩窩,還有許多要注意的,比如蒸米的時長,食材的選擇等,每個細節都會對最後的成品口味有著很大的影響。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六——艾窩窩

3

說起艾窩窩的歷史,也是十分悠久的,相傳《明宮史·火集》有載:“初八日,進‘不落夾’,用葦葉方糯米,長可三四寸,闊一寸,味與粽同也。”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不落夾”是什麼呢?我們在明萬曆年間劉若愚所著的《酌中志》中找到了答案:“以糯米飯夾麻糖為涼糕,丸而餡子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由此可見,這個“不落夾”就是艾窩窩的前身,且已經在明朝就有記載,而關於艾窩窩,還有這麼一個故事:

當時在皇宮內有一座叫做“儲秀宮”的宮殿, 在裡面住著一些皇后和妃子,她們每天都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直到有一天,吃肉吃膩了,便想嚐點小吃。恰好宮內有一個回族廚師,剛剛回家探親回來,從家中帶的小吃艾窩窩被宮女看見了,於是宮女出於好奇便嚐了一塊,結果覺得味道還不錯,於是又拿了幾塊給皇后,皇后吃完也十分驚喜,立即讓這位廚師調崗到“專屬廚師”行列,以後專門為自己做艾窩窩。就這樣,艾窩窩搖身一變成為了““皇宮專屬”,也算是華麗蛻變了。

後來,艾窩窩傳出紫禁城,成為了民間流傳的小吃,在《北京傳統文化便覽》有記載:艾窩窩為“北京一種清真風味小吃。色雪白,球狀,質粘軟,味甜香,因明代為帝后所喜食,故名‘御艾窩窩’,後傳入民間,逐漸演化為‘艾窩窩’了。”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六——艾窩窩

4

艾窩窩作為老北京出名的傳統清真小吃,不僅味道出眾,還很有營養,裡面包裹的餡料,除了山藥,大棗之外,還可以是芝麻,核桃等,這些都是溫補身體的食材,不僅健脾養胃,而且還能消食補虛,是對身體有益的食品。

不過由於糯米不易消化,所以並不適於脾胃過於虛弱的人,而且裡面食材含糖量比較大,有糖尿病的人群最好少食,畢竟艾窩窩僅僅只是小吃,卻並非保健品。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六——艾窩窩

5

如今的艾窩窩已然成為“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像北京小吃街,一些回民小吃館,都有艾窩窩售賣,吃貨們如果對這款“營養小吃”有興趣,可以去品嚐一下哦,最後,臉哥用一首古人描寫艾窩窩的詩詞作為結尾:

白黏江米入蒸鍋,

什錦餡兒粉面搓。

渾似湯圓不待煮,

清真喚作艾窩窩。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六——艾窩窩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六——艾窩窩

我們是大運河文化在線,是大運河文化的傳承者,也是運河歷史故事的挖掘者,更是文創產業搭建的探索者,關注我們,臉哥帶你體驗不一樣的文化之旅。

更多精彩美食介紹請進入我們的官方網站“大運河文化在線”或者關注公眾號“大運河文化在線”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