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漢劍,漢代風格的寶劍。漢劍劍身挺直,劍刃由兩度弧曲而伸,入鞘樸實無華,出鞘則鋒芒畢露。中國劍歷來講究平直端正,在傳統意識裡,不但人要行止端正,連劍也要端端正正。

漢劍在中國刀劍歷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漢劍風格古樸,體現著秦漢時期粗獷大氣的風格,平直的劍身是為正氣,狹長的劍刃是為霸氣。

漢劍準確的代表了中國儒家文化的溫良謙恭和外圓內方的風格,而其中所蘊涵的“藏”與“顯”都是這種精髓所在。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總長:三尺四寸五(115cm)

刃長:二尺五寸有餘(84cm)

刃寬:2.9cm

刃厚:0.6cm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參照中國古兵器藝術博物館館藏、運用傳統工藝、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精心設計製作,由非物質文化遺產鍛造技藝第六代傳人劉文濤老師,歷時半年之久製作完工。

烏銅走銀是文濤坊特有的中國傳統銅製工藝 ,始創於雲南石屏。它以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然後將熔化的銀(或金)水填入花紋圖案中,冷卻後打磨光滑處理,時間久了底銅自然變為烏黑,透出銀(或金)紋圖案,呈現出黑白(或黑黃)分明的裝飾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別緻。由於一般多以鑲嵌白銀為主,故稱“烏銅走銀”。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一、煉製烏銅合金

用優質的銅和一定比例的黃金、純銀摻合其他十餘種貴金屬熔鍊成烏銅合金。二、鍛制烏銅片將合金以鍛打、碾壓等方法做成不同厚度的烏銅片。三、烏銅片上鏨刻圖案設計、剪材下料後在烏銅片上描繪出所需要的圖案紋樣或文字,線條應流暢,再用鏨子刻出各種花紋圖案。刻的深度根據烏銅片的厚度而定。四、走銀走銀烏銅走銀工藝最精髓的地方,烏銅走銀是用純銀銀屑或純金金屑填充到圖案處,以“走”滿為度。經高溫處理,銀屑或金屑與烏銅就自然熔為一體。五、焊接和組裝

焊接與組裝是一件工藝品成形的關鍵,任何一件烏銅走銀工藝品必須的一個工藝,焊接與組裝的好壞決定了一件產品的最終優劣。將走好銀的烏銅片進行打磨、組裝、焊接成型,或將製作好的烏銅片焊接組裝在已設計製作好的金屬器物相關部位上,使其成為一件完整的器物。

六、拋光打磨

拋光打磨分為粗拋光和細拋光,手工打磨,將初成型的器物進行清理拋光處理。(現在多用砂紙或砂輪作拋光處理)。讓其顯出銀白色線紋。

七、捂黑處理工藝用手掌捂起,待手出汗後,邊捂邊揉搓。通過長時間的手汗液與烏銅產生反應使烏銅器面發生氧化,生成一層自然的氧化保護膜,烏銅坯就呈烏黑髮亮狀態。

全裝烏銅走銀漢代饕餮紋飾及漢代幾何線條紋。線條自然流暢,體現極高藝術性。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劍身材質為文濤坊自煉土鋼與高碳鋼摺疊鍛打而成,子夜淬火,硬度極佳。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由文濤坊頂級研磨師,經18道工序,歷時數百小時小時,粗磨、細磨、精磨後鍛造結晶完美體現。花紋清晰、色澤分明。花紋自然,如山峰、祥雲、流水,體現極高鍛造技藝。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劍鞘軟木做鞘後,披麻掛灰,上大漆。手繪漢代紋飾,古樸大氣。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

烏銅走銀八面漢劍古法制作、工藝精良、古樸大氣。它更準確地表達了中國文化所蘊含的內涵,同時也是做人的正道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