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宏孫穎浩獲“科普傑出人物獎”

2018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頒獎典禮於昨日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舉行,表彰為我市科普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植物生理學家、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許智宏院士,泌尿外科專家、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孫穎浩院士獲得本年度“科普傑出人物獎”。

本屆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共收到242個項目,比2017年多出25%。包括院士在內的75位專業人士組成了評審團,經獎勵委員會審議,共評出含提名獎在內的116個獎項。作為上海科普獎勵的“拓荒地”和“蓄水池”,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是全國首個由社會力量出資的綜合性科普獎項,由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於2012年正式設立,是上海成立最早、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市級科普獎項之一。

許智宏院士長期工作在科研一線,在專心科研的同時不忘開展科普宣傳,讓更多人對於生活、環境、科學有了更深入認知。“作為一名植物學家,我們要把科普放在與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能讓更多人領略大自然的美好,一起投入到保護大自然中。”許智宏院士說。為此,他與顧紅雅、呂植合作主編出版了《燕園草木》、《燕園動物》,介紹北大校園裡的生態環境。此外,他還提到這幾年來,自己一直堅持做轉基因的科普報告。

孫穎浩院士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長期與病患打交道,從業40年以來一直堅持結合醫學專長進行科普工作,經他治療的每一個患者能夠對醫學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普遍的認知。針對國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孫穎浩組織4位院士、635位知名教授,編寫出版了31卷的《名醫護航———健康叢書》,保守估計受益總人數超過70萬人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評審工作有三個特點,一著眼“基層”。通過深入基層挖掘,將評獎範圍進一步擴大,挖掘更多科普工作人才,激勵更多科普骨幹。二是突出“鼓勵”。媒體不僅是傳播載體,更是科普工作的實踐主體。為了突出媒體的傳播效應和科普工作落地,基金會調整了科普傳媒獎的授獎數量,以鼓勵更多媒體投身科普。三是關注“團隊”。在“優秀科普志願者獎”中增設“團隊獎”,鼓勵更多團隊力量投身科普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