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發物”會影響傷口癒合?真相:正確吃“發物”可以養生防病

大家經常會從中醫口中聽到“發物”這個詞,有人說海鮮是“發物”,身上有傷口不能吃;有人說,魔芋是“發物”,嘴巴爛了也不能吃;......

那麼所謂的“發物”到底是什麼呢?又是哪些人不適合吃呢?

中醫認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於它本身特有的性味,這就是食物的“食性”。

如果不懂食性,那麼對某些特殊體質的人或患者,食性就會誘發舊病,加重已發疾病,削弱藥力,這是食物的“發性”,也就是民間所說的“發物”。

所謂“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

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體內存有“伏邪”,如果吃了“發物”,就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導致疾病反覆發作。

而如果體內沒有“伏邪”,身體健康,根據自己的體質適量吃些“發物”則是無害的。

吃“發物”會影響傷口癒合?真相:正確吃“發物”可以養生防病

"發物"一般可以分為八大類:

1、發熱之物:

指使人體產生火熱性現象的食物,如蔥、姜、韭菜、胡椒、羊肉、狗肉等溫熱、辛辣易助熱上火的食物。

2、發風之物:

如海鮮、魚、蝦、蟹、雞蛋、香椿芽、鵝等易使人生風、疾病擴散、加重皮膚病變(如蕁麻疹、溼疹、丹毒、瘡癰疔癤等)的食物。

3、溼熱之物:

指影響脾的運化,助溼化熱的食物,如飴糖、糯米、豬肉等。

對於脾胃虛弱、痰溼體質等人群,溼熱發物都不適宜多吃。患有溼熱、黃疸、痢疾等疾病者應忌食。

吃“發物”會影響傷口癒合?真相:正確吃“發物”可以養生防病

4、發冷積之物:

是指具有寒涼的特性,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導致脾胃、心肺、肝腎等臟腑陰寒加重而導致洩瀉、冷痛、咳嗽、胸痺等病症,如西瓜、柿子、冰糕、冬瓜、四季豆、萵筍等食品。

5、發燥之物:

可使人體產生乾燥津液不足的食物,既具有火熱的性質、又具有傷津液的特徵,如炒乾果中炒板栗、炒花生、炒瓜子等。

6、動血之物:

能傷絡動血的食物如胡椒、辣椒、桂圓、羊肉、狗肉、白酒等。

此類食物多具溫熱性質,易迫血外出,如血熱上衝的衄血、吐血、咯血,或血熱下注的痔瘡、月經過多、血尿等。

吃“發物”會影響傷口癒合?真相:正確吃“發物”可以養生防病

7、滯氣之物:

如豆類、薯類、油膩食品、油糕、蕎麵、莜麵、芡實、蓮子、芋頭、紅薯等,這類發物有滯澀阻氣的作用,不易消化會導致氣機阻滯不暢,產生胃脹、腹脹。

8、光敏性食物:

光敏性食物指那些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的食物。如萵苣、茴香、莧菜、薺菜、香菜等。

這些食物不大量食用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但過敏體質人群要少吃。

發物的範圍其實很廣泛,幾乎涉及大家日常飲食的方方面面。

其實與其時時對各種“發物”保持警惕,還不如好好認識發物,正確吃發物。

只要懂得如何結合自己的證型去吃“發物”,就能達到養生防病的功效。

關注 ,收穫更多皮膚科普小知識!

點擊“瞭解更多”,速掛【皮膚科專家湯映平】專家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