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子的举止,竟让皇帝心怜情动,还促成了刑罚制度的改革!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励精图治,恭俭仁厚,以德化民,海内安宁,百姓安居,人民乐足,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汉文帝前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夏季,文帝还下诏书说:“祸从怨而起,福由德而兴,百官的过失,都应该由朕一人负责。”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竟达如此境界!

这位女子的举止,竟让皇帝心怜情动,还促成了刑罚制度的改革!

就在当年的五月,齐国临淄有一个叫淳于意的人,曾任太仓令(粮仓主管),为官清廉,因故犯罪,应当处以肉刑(肉刑,是古代残废肢体、残害肌肤、破坏身体机能的墨、劓、刖、宫等带有原始、野蛮色彩的刑罚)。文帝下诏,将他逮捕拘押到京城长安。

淳于意没有儿子,有五个女儿。当他被押解离家之时,喟然长叹,并骂他的女儿们:“哎!生女孩不如生男孩,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紧急事情,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听到父亲的话,女儿们只能是抱头痛哭。

这时,淳于意最小的女儿缇萦走上前来说:“父亲,孩儿虽是女流之辈,如今也要闯出一番事业来。我要和父亲一起去长安,上书皇上和官府,为您申辩鸣冤。”淳于意没有想到小女儿竟如此勇敢,心中感到很有些宽慰,但从齐地到长安路途艰险,没有同意。缇萦以死相求,只好带她前往。

这位女子的举止,竟让皇帝心怜情动,还促成了刑罚制度的改革!


缇萦怀着对父亲的深切热爱,冲破重重阻碍,大胆上书陈述冤情:“臣妾的父亲为官,齐中一带的人,都称道他的廉洁和公平,今犯法当受刑罚。臣妾愿意入官府为奴婢,来抵赎我父亲的刑罚,使父亲能够改过自新。”

这封上书呈递到文帝面前。当时官府中的奴婢生活是相当凄惨的,她们日夜劳作没有丝毫人身自由。缇萦为父亲免遭肉刑,千里迢迢冒死上书的胆识孝心和甘为奴婢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文帝。

这位女子的举止,竟让皇帝心怜情动,还促成了刑罚制度的改革!

文帝很怜悯和同情缇萦的孝心,免除了淳于意的刑罚,也没有让缇萦去当奴婢,同时颁发诏书废除残酷的肉刑:“《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诏书下达之后,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等立即修改刑律条文。当他们将修改好的有关废除肉刑的法律文书呈报给文帝时,文帝批了两个大字:“同意”。

这位女子的举止,竟让皇帝心怜情动,还促成了刑罚制度的改革!

缇萦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坚强,不仅使自己的父亲免遭肉刑,而且还让汉文帝废除了极不人道的肉刑,促成了汉朝刑罚制度的一次改革。

这位女子的举止,竟让皇帝心怜情动,还促成了刑罚制度的改革!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在《咏史》诗中由衷地赞叹缇萦这个普通女子:“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