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前陣子,醬油又雙叒叕出事了!

多款醬油被官方抽檢出問題,其中 “兒童醬油”更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母嬰群都炸了!後臺有太多媽媽留言讓我再測一波兒童醬油。

說來就來!這次耗費了半個月的兒童醬油測評終於出爐了~~

真相,實在是——

太赤裸!太殘酷!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國內外17個品牌醬油

你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有

一款兒童醬油,最重要的本職工作就是在提味的同時要儘可能的減少寶寶鈉的攝入,低鹽低鈉。

但有這個想法的妞們可能是天真了!

直接上數據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古X兒童醬油的鈉含量是認真的嗎?

是味X醬油的10倍!

拿千X180天釀造的成人醬油做參照,17款兒童醬油,只有4款日本兒童醬油比這款成人醬油鈉含量低,國內全部兒童醬油團滅

根據GB/T 23789-2009低鈉食品國家標準,聲稱"低鈉""低鹽"的產品,每100ml相應鈉含量應低於120mg,根據這個標準,全部兒童醬油團滅!

好吧,要求一個調味品做到真正的低鹽有點強“油”所難了。那和同一品牌成人醬油相比,兒童醬油有含鹽量少的優勢嗎?

扎心了!基本沒有!

不信瞅瞅數據!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只有禾然B.X.的兒童醬油減鹽量不到20%,其他兒童醬油鈉含量和成人醬油相比都沒有實質上的減少。

魔幻的是,加X海X的兒童醬油鈉含量居然比該品牌成人醬油還高!

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呢?!

很多家長覺得,醬油只是調味品,又不是當水喝,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包媽根據2016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整理出不同年齡段寶寶每日的鹽攝入量。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以這個標準看,有什麼醬油容易超標呢?咱們來算一算。

一餐輔食,怎麼也要來一茶勺醬油吧,1茶勺≈5ml。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孩子一日3餐,我拿3茶勺15ml醬油來計算,其中的鈉含量轉化成鹽的就很容易推算了(1克鹽約含0.39克鈉):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鈉含量小結

1歲以下的寶寶

任何醬油都不推薦。

1~2歲的寶寶

其實也不推薦任何醬油,但實在想加的可以考慮味X。

2~3歲的寶寶

理論上攝入量2g以內的產品都可以。但考慮其他食物和零食中的隱形鹽,妞們還是在千X、X井、福X、妙X、味X中選比較保險。

“鮮”作為一瓶醬油的靈魂,也是有衡量標準的,那就是產品介紹頁的那幾個小字“氨基酸態氮”。在國內,所有醬油都應該在包裝上標註出來。

可以說,氨基酸態氮的含量高低,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瓶醬油的品質。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不過,氨基酸態氮也是可以“造假”的。

微生物發酵是有極限的,不少廠家為了提高氨基酸態氮含量,添加了“穀氨酸鈉”、“5'-呈味核苷酸二鈉”、“酵母提取物”等提鮮劑提高醬油等級。

除了日本的妙X、X井、braxx、味X找不到具體含量外,其他13款兒童醬油的氨基酸態氮含量排名如下: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鮮”度小結

13款兒童醬油中,只有福X是第三等級,B.X.醬油是第二等級,其他都屬於第一等級,其中老X和的太油達到了特級醬油的最高標準。

不過,從配料表上看,只有寥寥幾款產品沒有添加提味劑,分別是:老X和、古X、千X、禾X、貝X、丸X、味X

上一輪倖存下來的4款日本醬油,在這輪“鮮”味PK中,要麼由於信息不全,要麼由於等級不高,全部淪陷!

更扎心的是,包媽對比了同品牌醬油的成人版,兒童醬油的氨基酸態氮的含量和增鮮劑的使用基本沒優勢,不少兒童醬油的氨基酸態氮含量甚至更低。

安全問題才是每個家長最最關注的問題,除了上文提到的提味劑,其實仔細端詳配料表,熱門款兒童醬油的添加劑可是一個都不少。

醬油配料表中經常出現的添加劑有: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其中,廚X、味X達、加X、海X、福X、丸X都不同程度地加了除提鮮劑之外的“料”。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添加劑小結

丨關於酒精

4款日本兒童醬油,就有2款加了酒精,難道是日本醬油的“傳統”?雖然一點點酒精不至於造成嚴重的後果,但兒童食品添加酒精真的好嗎?

丨醬油大戶集體中招

廚X、加X、海X、味X達這些醬油大戶成分表標示的添加劑有點多,介意的麻麻們慎選~

PS:只要是市面上正規售賣的醬油,添加劑含量都在安全範圍內,妞們其實不用太過糾結。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研究了市面上這麼多醬油,是時候說一句戳心窩子的話了:

“兒童醬油”其實是個偽概念!

1、“低鹽”和“鮮”不可兼得

只要是醬油,製作工藝無非是將大豆、小麥等原料進行微生物發酵。

而鹽在醬油發酵的過程中則起到了“防腐劑”“抗菌劑”的作用。

添加食鹽不僅能控制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的生長,防止發酵過度,同時還能起到增長保質期的作用。

可以說,醬油的製作工藝決定了根本不可能有低鹽的傳統釀造醬油存在。

2、醬油不能成為寶寶的營養來源

雖說氨基酸態氮含量越高,營養也越高。但是這點蛋白含量和寶寶每日需要的營養來源相比幾乎等於0

強化鈣、鐵等營養型醬油也然並卵,醬油的含鹽量決定了寶寶每天能從醬油攝入的營養元素非常有限。

總之,醬油作為調味品,我們不能在營養價值上對它有期待。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除了看鈉含量、氨基酸態氮含量、添加劑等,醬油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幫助你迅速分辨好醬油。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是否為“釀造醬油”

醬油的製作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和配置醬油,簡單來說,配置醬油就是沒經過發酵,直接用化學添加劑勾兌出來的醬油。

釀造醬油就是電視廣告經常看到的,經過77天、180天發酵的醬油,工藝成本更高,風味更佳。

分辨方法也很簡單,一秒鐘get!

靠譜評測: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給你真相

不過,不知其他城市如何,包媽跑了附近好幾家商超,基本沒見過配製醬油的身影。

是否為“高鹽稀態 ”醬油

醬油的發酵工藝分為

“高鹽稀態”“低鹽固態”兩種。很多人顧名思義,覺得“低鹽固態”含鹽量更低更好,大錯特錯!

兩種發酵工藝和含鹽量沒有一毛錢關係,反之,高鹽稀態發酵的醬油口味更濃郁,成本更高!

是否可以“佐餐”

醬油的食用方法還分為烹調和佐餐。佐餐醬油因可以生吃涼拌,所以衛生要求就更嚴格。

錯用烹調醬油涼拌,可能會把醬油裡的嗜鹽菌吃進肚子裡,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超市裡絕大部分醬油都是烹調和佐餐兩用的,不過也有極少一部分醬油仍舊只供烹飪,注意辨別。

注意過敏源

國內外的醬油,絕大部分都是用大豆和小麥或小麥粉混合發酵的,這次評測的兒童醬油中,唯一一款無麩質的是Braxx,但鈉含量不低。

所以麩質過敏的寶寶還是直接放棄醬油吧~

除此之外,像妙X、味X等日系醬油會加鰹魚粉、海帶等海鮮製品進行調味,海鮮過敏的寶寶要謹慎選擇。

關於兒童醬油,大家還踩過哪些坑?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