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頁岩氣開發進入爆發期,石油人2019有活幹了

文 | 沐雨

剛剛,四川盆地再傳喜訊,為今年頻頻爆發的頁岩氣開發加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2月24日,中國石油川南頁岩氣日產量達到2011萬立方米,突破2000萬立方米大關,同比增加119.3%,再創歷史新高,至此,川南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頁岩氣生產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份,川南頁岩氣日產量剛剛突破1000萬立方米,短短几個月,日產量就再翻了一番。產能的日新月異,不僅標誌著頁岩氣大規模

中國頁岩氣開發進入爆發期,石油人2019有活幹了

開發生產的序幕已經拉開,也開闢了石油人未來工作的新主場。

◆◆◆

頁岩氣迎來爆發

近年來,我國頁岩氣開發頻頻取得碩果,一個頁岩氣規模化生產的時代來臨。

12月24日,中國石油川南頁岩氣日產量達到2011萬立方米,約佔全國天然氣日產量的4.2%。至此,川南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頁岩氣生產基地。此外截至24日,川南基地今年已生產頁岩氣40.83億立方米,預計全年產量將達42億立方米,比去年增長40%。

川南頁岩氣開發成果取得背後,是中石油對川南頁岩氣勘探開發主戰場的定位。

為實現頁岩氣產量目標,今年11月份,中石油開放頁岩氣鑽井作業市場,吸引了包括中石化及眾多民營企業的鑽井隊參與其中。目前,共在川南地區動用143臺鑽機,較2017年的38臺增長3倍。

當然在頁岩氣開發上,中石化也不遑多讓。

今年3月份,中石化宣佈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如期建成100億方年產能,相當於建成一個千萬噸級的大油田。8月份,涪陵頁岩氣田產氣量創今年以來月度最高水平,平均日產量達到1640萬立方米。

作為目前頁岩氣開發的兩大主力,頁岩氣產能的相繼迸發標誌著我國頁岩氣正式邁進規模化生產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頁岩氣大規模開發生產,不僅體現在當前的頁岩氣產能規模,更重要的是國內頁岩氣開發技術已然具備頁岩氣規模開採的條件。

目前,國內頁岩氣埋深3500米全面實現工業化生產,埋深4000米左右更深層頁岩氣勘探也取得重大突破。今年6月8日,埋深3925米的足202-H1井,測試日產量45.67萬立方米,接著12月,中國石油最深頁岩氣井瀘202井開始產氣。兩口鑽井的成功也預示著海量深層頁岩氣資源將被解鎖。

未來,深淺兩個維度頁岩氣資源的規模化生產,都預示著頁岩氣產能的爆發。

◆◆◆

頁岩氣爆發背後推手

那麼,是什麼支撐了頁岩氣的爆發?目前來看,最為直接的是頁岩氣開採技術迎來轉折,足以支撐頁岩氣規模化生產。

自2010年我國產出第一立方米頁岩氣起,便開始注重頁岩氣的發展,但直到近幾年頁岩氣才取得重大進展,背後的玄機就在於技術。

頁岩氣開發初期,當時很多技術不掌握,裝備造不出來,處處受制於外國公司。

經過多年攻關,我國創新形成了適合頁岩氣開發特點的系列清潔生產實用技術,實現了氣田勘探開發全過程清潔生產,同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頁岩氣成藏理論、核心勘探開發技術等。

顯然,光有創新的理論開採技術是遠遠不夠的,

頁岩氣開發更需要過硬的技術裝備。

正如,在涪陵頁岩氣田開發過程中,中石化實現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化,創造了100多項頁岩氣開發紀錄。其中,自主研發了國內首臺步進式等大型裝備,以及螺桿等鑽具組合,實現了關鍵裝備和配套工具的國產化,打破國外壟斷,為中國頁岩氣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就這樣一路走來,多年的沉澱積累,關鍵技術的突破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之後,第三個實現頁岩氣商業開採的國家。

回頭來看,頁岩氣開發早期,技術的限制造成了頁岩氣開採成本的高企。為了改善頁岩氣開採局面,國家早在2012年開始,就連續7年出臺頁岩氣補貼政策。

今年3月29日,更是首次以減徵資源稅的形式出現。在公佈的《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對頁岩氣減徵資源稅的通知》一文中,提出自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對頁岩氣資源稅(按6%的規定稅率)減徵30%。

從上不難看出,無論政策利好還是技術突破,都反應了國內對於頁岩氣開發的重視,當然這種重視是有道理的。

有數據顯示,進入2018年以來,我國天然氣市場需求旺盛,消費總量同比增長17%,估計全年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2770億立方米。

面對我國天然氣持續攀升的市場需求,常規天然氣顯然不能滿足國內市場。而我國坐擁高達31.6萬億立方米,世界第一的頁岩氣儲量,頁岩氣的開發便成為現實之選。

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諸多利好,積蓄多年的頁岩氣開採迎來了爆發。

◆◆◆

頁岩氣市場帶來的機遇

頁岩氣迎來爆發之際,更多的企業和石油人有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有數據顯示,未來幾年,中國頁岩氣設備需求年均增速在50%左右。這引得多省共同競逐頁岩氣裝備製造產業。

作為國內頁岩氣開發的主戰場,川渝兩地最早發力頁岩氣裝備製造。川渝競逐的同時,千里之外的山東省也加入了戰局,其欲依託勝利油田,打造全國最大的頁岩氣裝備製造基地,並預計2020 年頁岩氣裝備製造業收入將達到500億元。

除了頁岩氣裝備製造業,鑽井市場將引入更多的企業,並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據悉,中石油預計在2018年到2020年新鑽井800口,最終達產120億立方米;2021年到2025年新鑽井1300口,最終達產220億立方米;2026年到2030年新鑽井2300口,最終達產420億立方米。此後,中石油將年均新鑽井約400口,實現長期穩產。

如此大量的鑽井作業,顯然中石油旗下的五大鑽探公司難以內部消化,屆時將有更多的石油人和鑽機湧入。

除了頁岩氣上游業務,頁岩氣在商用的過程中,必將帶來管道運輸市場的紅利。

考慮到未來四川盆地頁岩氣產能和頁岩氣商業,中石油、中石化之間的頁岩氣商業競速已經延伸到管道鋪設。值得注意的是,未來頁岩氣管網鋪設或不再是兩者的專場。

有消息透露,國家管網公司有望在2019年成立,新管網公司的成立擬引入約50%的社會資本,而新資本將用於管網擴建。屆時更多的民營企業將走向這一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