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裁員實錄:整個11月公司微信群裡消失了200多人

" 沒想到裁員來得這麼快,也沒想到會先從我開始。"在創業公司工作的一年多以來,市場部經理李遠的考核成績一直是最好等級,但這並不能改變他被裁員的事實,幾天後,他就將離開公司,進入待業狀態。

裁員來得有點突然。李遠所在的公司規模在300人左右,以拓展海外市場為業務核心。在被老闆叫到辦公室的那個下午,他正坐在工位上為公司規劃第二年的品牌推廣方案,老闆給了他兩個選擇,要麼離職,要麼轉崗做變現業務,這意味著他的崗位要被"砍掉"。"轉崗只是公司的一種說辭罷了。"李遠選擇了前者。

在挖財工作了三年多的張偉,在11月下旬的某一天被迫"離職"了,他至今也沒弄清楚自己被裁的理由。他只是聽說,近期公司內部在執行第二波的裁員計劃,要求每個部門不論組員數量,必須裁去至少一名員工,而他恰好是部門"躺槍"的那位,"到底要裁掉多少人我也不清楚。"他無奈地說。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這個年底爆發式地上演。從10月開始,網絡上就陸續傳出不少公司或裁員或縮招或凍薪的"爆料",其中有成立不久的初創公司,也不乏那些站在聚光燈下、備受關注的明星公司。

10月23日,社交平臺上出現了一則有關阿里"全面縮減人員編"的消息,有網友回覆:"阿里要裁員50%,剛收到的通知"......

11月27日,有網友匿名爆料,稱"京東將裁員超10%,擬先裁未婚未育女性"......

12月6日,鬥魚深圳的70名員工在沒有收到任何郵件的情況下,被口頭傳達了裁員消息......更有接近鬥魚的人士稱"鬥魚武漢總部也有裁員計劃"......

12月11日,在脈脈、微信等社交平臺上,有多位自稱知乎員工的網友爆料稱,知乎正在大規模裁員,比例將達到20%。更有內部員工留言證明,目前已經裁了500人,裁員還將繼續,被裁的員工可以獲得N+1補償......

儘管裁員爆料的消息一出,公司都紛紛出面闢謠,並多以"組織結構調整"或"人員結構優化"為由來表達淘汰部分員工的合理性,但頻頻爆出的裁員消息卻因其發生之突然、裁員規模之大而讓很多公司人陷入了恐慌。

2018年的這個寒冬,危機四伏。

一些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根據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第三季度的招聘需求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要知道,從2011年至2017年,該數據均呈現同比上升的趨勢。

而對應的結果是,在同樣由智聯招聘發佈的《2018年白領秋季跳槽及職業發展調研報告》中顯示,公司人就業信心指數僅為2.91分,是近3年以來的最低值......

寒冬裁員實錄:整個11月公司微信群裡消失了200多人

為什麼這波裁員搞得人心惶惶?

在探討這個問題前,首先要分清"裁員"和"減員"的區別。後者是一家公司的正常行為,出於增加效能的目的,在正常考核之後,公司會將個人或是單元產出低於平均線以下的員工淘汰--被辭退的公司人多少對此有所準備。

但裁員則不同。此次裁員潮之所以搞得人心惶惶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毫無徵兆",有人上午還在改bug,下午就被通知走人;有人剛過試用期準備轉正,等來的卻是辭退信......很多被裁的員工之所以懵圈,正是因為沒人對他們被辭的原因做一個解釋。

挖財的裁員計劃從今年7月就開始了,10月之前已經完成了第一批"人員調整"。張偉之前就聽說自己的部門要被撤掉重組,但第一次裁員還是主要集中在非贏利部門。

" 這種裁員就是悄悄的,單個突破,只看到群裡的人數每天在減少,大家人心動盪。"據張偉回憶,此次大約裁去了10%的員工,共100人左右,按照績效考核的方式執行末位淘汰制。"但管理層好像對第一波裁員不太滿意",11月初,第二波裁員接踵而至。

在兩天內接連被老闆和HR談話的過程中,業務能力不錯的張偉都反覆詢問過自己被裁的理由,但得到的答案很含糊,老闆給出的說法是"這是必須要背的指標",而HR只會不斷充滿歉意地說"這是公司的錯,和你沒有什麼關係。"整個11月,公司微信群裡消失了200多人。

寒冬裁員實錄:整個11月公司微信群裡消失了200多人

為什麼裁員潮爆發在年底?

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今年宏觀經濟增速的持續放緩。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放緩明顯,而前三季度經濟平均增速為6.7%。此前幾年,國家還接連下調了經濟增速的目標,諸如2011年時增速目標為8%左右,2012年為7.5%左右,從2017年開始調整為6.5%左右。在宏觀層面上,中美貿易摩擦也是影響經濟的一大因素,結果的不確定性將會直接影響到擁有進出口貿易企業的經濟利益問題。

於是在年末做第二年規劃的時候,企業變得謹慎起來。 "當下,行業內普遍有一種氣氛,就是對明年的整體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不太樂觀,所以形成一種準備過冬的局面,比如說將預期的擴張降低,或者為了降低成本儲備現金而做一些裁員。"科銳集團副總裁段立新說。

資本市場迴歸理性也使得公司收緊人才需求。"如果公司對未來預期不太樂觀的話,可能會砍掉一些創新型業務或是進展不理想的業務,在這個時間點,他們會提前考慮要不要留這麼多的資源繼續發展。"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李強解釋道。

在整個經濟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今年國家出臺的幾項政策對於不少企業來說同樣是一記重創。

比如2019年1月1日即將全面實施的稅改新政就著實引起了一批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內部動盪。林卓在一家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內擔任管理層,同時也是人員架構調整的決策者。在他心中有一個賬本,他清楚公司在每一位員工身上的實際支出是發放工資的1.5倍,其中包含五險一金的繳納以及日常辦公室和辦公用品的投入等。而在稅改新政策敲定後,按照目前的人員規模來看,公司平均每半年就要多繳納4000萬元左右的稅款,造成的人員成本同比上升30%,"人力成本直線拉昇,未來會更加註重人效。"林卓的想法也代表了多數中小型創業公司管理者的想法。

可以說,年底這波裁員潮是各個因素疊加之後的結果。對於任何公司而言,裁員都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