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仍,卻名家輩出。面對兵災四起,強國欺負弱國,百姓流離失所的狀況,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堅定不移地站在了援助小國的立場上。他有工程師的技藝、科學家的聰明、軍事家的謀略,還創立了墨家學派,追隨者眾多。這不禁讓人想要一探究竟,是怎樣的人生旅程成就了墨子的光輝人生。
布衣蔬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用短短的24個字對墨子進行了概述:“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除了墨子的名字,其出生年月及出生地均不詳。墨子大約出生於公元前476年左右,其出生地有三種說法:一說宋國(今河南省商丘市),一說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一說魯國濫邑(今山東省滕州市)。
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之後。目夷國原為商王朝建立的同姓方國,入周之後,目夷國變成小邾國,先後曾為宋、邾、魯、齊等國的附庸。隨著歷史的變遷,目夷氏從貴族降為平民(目夷即墨夷,後省為墨姓)。關於墨子的出生還有一個“母夢赤烏”的故事。據《琅繯記》與滕州民間傳說,墨子出生前,“其母夢日中赤烏飛入室中,光輝照耀,目不能正,驚覺生烏”。烏即翟,是鳳凰的別名,因而取名墨翟。“子”是後人對墨翟的尊稱。今滕州市木石村有目夷亭,村西為狐駘(即目夷)山、目夷河;村西是落鳳山,傳說墨子出生時,鳳凰落於此山,因而得名。
墨子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他布衣蔬食,生活節儉。有一次,公孟子頭戴禮帽,腰間插笏,穿著儒者服飾來見墨子,問服飾與行為有何聯繫。墨子說:“從前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位國君,服飾貴賤不同,但作為都一樣。我以為有作為不在於服飾。”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經從師於儒者,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煩瑣的禮樂感到不滿,最終舍掉儒學,創立墨家學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相比。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一天墨子看到鳶在空中翱翔,就花了三年工夫,用木片等材料精心製作了一隻木鳶,飛了三天掉下來了。他的一個弟子說:“老師您真了不起,竟然能讓木頭做的鳶飛起來。”墨子謙虛地說:“我差得太遠了。我的木鳶,造了三年,三天就壞了。”
此外,墨子在自然科學方面也取得了時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墨子》中的《經上》《經下》兩篇中,記載了不少自然觀、力學、數學、光學等方面的知識,是我國古代科技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如《墨子·經下》記載:“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這是說,物影之所以倒立,在於發光體發出的光線的交點,恰巧就是隔屏上的小孔。光體和照壁距離交點的長短,關係到倒影的大小。成倒像的關鍵在於隔屏上的孔極小。這裡說明了小孔成像之理。墨子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在我國古代科技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為維和而奔波於列國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餘力地反對兼併戰爭。墨家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密紀律的團體,最高領袖被稱為“鉅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指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火,死不旋踵”。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魯,北至鄭、衛,南達楚國等地。
從《墨子》全書來看,墨子與宋國的關係最為密切,從“止楚攻宋”事件中可以看出這一點。宋昭公請墨子到宋國參政,拜墨子為大夫。公元前440年前後,楚國準備攻打宋國,請工匠魯班製造攻城的雲梯等器械。墨子正在家鄉講學,聽到消息後非常著急,他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釐帶領三百名精壯弟子,幫助宋國守城;一面親自出馬勸阻楚王。墨子到郢都後,先找到魯班,說服他停止製造攻宋的武器,魯班引薦墨子見楚王。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丟掉自己的彩飾馬車,卻想偷鄰居的破車子;丟掉自己的華麗衣裳,卻想偷鄰居的粗布衣,這是個什麼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人一定有偷竊病吧!”墨子趁機對楚王說:“楚國方圓五千裡,土地富饒,物產豐富,而宋國疆域狹窄,資源貧困。兩相對比,正如彩車與破車、錦繡與破衣。大王攻打宋國,這不正如偷竊癖者一樣?如攻宋,大王一定會喪失道義,並且一定會失敗。”楚王理屈詞窮,借魯班已造好攻城器械為由,拒絕放棄攻宋的決定。墨子又對楚王說:“魯班製造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勝的法寶。大王如果不信,就讓我與他當面演習一下攻與守的戰陣,看我如何破解它!”楚王答應後,墨子就用腰帶模擬城牆,以木片代表各種器械,同魯班演習各種攻守戰陣。魯班組織了多次進攻,結果多次被墨子擊破。魯班攻城器械用盡,墨子守城器械還有剩餘。魯班認輸後故意說:“我知道怎麼贏你,可我不說。”墨子答道:“我知道你如何贏我,我也不說。”楚王莫名其妙,問:“你們說的是什麼?”墨子義正詞嚴他說:“他以為殺了我,宋國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佈置好,我的大弟子禽滑釐能代替我用墨家制造的器械指揮守城,同宋國軍民一起嚴陣以待!即使殺了我,你也無法取勝!”這番話,徹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頭,楚王知道取勝無望,被迫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墨子用正義和智慧,勸阻了一場即將爆發的戰爭。當墨子完成止楚攻宋的壯舉後,拒絕了楚國國君的挽留和重用,決定由楚國返回魯國。當他途經宋國的時候,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宋國因害怕楚國的攻打而城門緊閉。墨子想避雨。他走到城池門邊,詢問守門的士兵能否打開城門,讓他進去。守門的士兵並不知道墨子剛剛冒著生命危險,為宋國躲避了一場巨大的災難,竟不讓墨子進城避雨。墨子不願譽於世人,也不想說明真相,於是揚長而去。事後人們問墨子:“你為什麼不讓他們知道你幫助宋國渡過了一次難關,救了全城上下百姓的性命和不計其數的財物呢?”墨子淡淡地一笑,說:“我做的那些事情並不是想讓天下的人都知道,為什麼要為了避雨而給別人講那些事情呢?”人們聽後,都被墨子的言行所感動。
止楚攻宋之後,墨子在楚、宋等國的影響與日俱增,一大批宋、楚及其他國家的人追隨墨子,跟著墨子學習。墨家學派的勢力也隨之擴大。但是墨子並沒有驕傲,仍然在魯國認認真真地教導學生,研究學術。此外,墨子不斷地向各國推行他的學說和思想。在止楚攻宋取得成功的第二年,墨子為推行自己的主張,專程到楚國獻上自己的著作。楚惠王讀了此書後,對墨子說:“您的大作很好。請您留在楚國,做我的顧問。每年俸祿一百鍾,委屈您這位賢人了。”墨子一聽到楚惠王如此說,就感覺到惠王不準備實行自己的學說,於是決意辭行回家。
魯陽文君聽說了這件事情,認為楚惠王做得實在是不妥。他見到楚惠王,就對楚惠王說:“墨子是有名的北方賢人,他有眾多的學生,有先進的理念,您不給予他相應的禮遇,豈不是叫天下賢士寒心嗎?”楚惠王覺得魯陽文君說得有理,就派魯陽文君前往墨子處,許諾以方圓五百里的土地封給墨子。可是楚惠王封地方圓五百里的厚祿,也沒有動搖墨子堅持推行學說的決心,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封地。他對魯陽文君說:“謝謝君王的好意,可是我聽說賢人給國君進言,如果國君不聽,就一定不能接受他的賞賜。仁義學說不被採用,不滯留於朝廷。現在我的觀點楚惠王不採納,所以我決定回魯國去,請你向楚惠王轉達我的謝意。”
之後,墨子聽說齊國要攻打魯國,就去幫助魯國國君鞏固城防。齊國雖然得知墨子在幫助魯國備戰,但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墨子心急如焚,於是親自出馬,會見齊國大將項子牛。墨子見到項子牛後,從齊國本身的國家利益出發,列舉前車之鑑,指出侵略者殘害他國,災禍必定反及於本國。項子牛無法反駁,於是就引墨子見齊太公。墨子對齊太公一連四個質問,問得齊太公垂頭喪氣,老老實實承認了錯誤。
墨子還曾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魯陽文君認為,要想強大,就要去攻打一些小的國家,擴大國土面積,掠奪他們的財物和人民。經過考慮,他計劃攻打比他弱小的鄭國。墨子聽到消息立即勸阻。文君說:“先生為什麼阻止我進攻鄭國呢?我這是順應上天的意志。”墨子說:“鄭國人殘殺其君主,上天已經給了懲罰,使它三年不順利。而你又要進攻鄭國,說是順天之意,這好比鄰人懲罰他的壞兒子,你也舉棍跟著打,說是順其父之意,這不是十分荒謬嗎?”魯陽文君遂停止侵鄭。
後來,越王邀請墨子做官,並許給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為堅守道義而拒絕了。
墨者的大義
為了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墨子甘願奉獻自己。為了實踐“兼愛”“非攻”的主張,他將弟子們組織起來,參與各類鋤強扶弱的行動。墨家學派與其他學派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有更加嚴密的組織程序和紀律要求。《淮南子·泰族訓》說:“墨子弟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這與墨子的聰明才智和人格魅力不無關係。
在墨子晚年,墨家的影響達到了與儒家齊名。鉅子是“墨子之法”的執行者。第一任鉅子是墨子,後來的鉅子有孟勝、田襄子、腹䵍等。墨家紀律的嚴明,由腹䵍的故事可以得見。腹䵍的兒子殺人,本應依法處死。但秦惠王認為腹䵍年老,只有一個兒子,就命令不殺。腹䵍卻認為,墨者之法規定:“殺人者死,傷人者刑。”這是禁止殺人傷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義”,還是堅持把自己的兒子殺了。
墨子死後,墨家弟子仍“充滿天下”“不可勝數”。墨家後來分裂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他們都傳習《墨子》,但有所不同,互相攻擊對方是“別墨”。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墨子為天下人謀利的精神、墨者嚴格遵守法則的嚴謹對於中國人俠義品格的鑄造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
閱讀更多 文化大觀2015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