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抗生素應用導致相關性腹瀉一例

摘要 患者女性17歲,因“10天前發熱後胡言亂語、幻視、幻聽、意識喪失間斷髮作2天”入院。2天前患者突發四肢強直、意識喪失,平均每6分鐘發作1次。診斷為病毒性腦炎、症狀性癲癇。予甘露醇、更昔洛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治療10天后出現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予去甲萬古黴素治療1周無效,遂加用地衣芽孢桿菌治療有效。該病歷提示,院內感染以G-菌感染為主,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是恰當的,但G-菌被大量殺滅,導致G+菌相對增多,發生菌群失調。地衣芽孢桿菌可提高腸道G-菌水平,加快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好轉。

案例:抗生素應用導致相關性腹瀉一例

患者女性,17歲,主因“10天前發熱後胡言亂語,意識喪失間斷髮作2天”入院。患者10天前於發熱後出現胡言亂語、幻視、幻聽。2天前突發四肢強直、意識喪失,平均每6分鐘發作1次,每次持續約1分鐘。以“病毒性腦炎、症狀性癲癇”入院。

患者否認家族遺傳性疾病、腫瘤史及結核病史,否認過敏史。

診治經過

體格檢查:體溫 37.7℃,血壓120/70 mmHg,呼吸25 次/分,心率 92 次/分,為嗜睡狀態。

患者入院後接受以下藥物治療:① 20%甘露醇,125 ml,靜脈滴注,每6小時1次;② 更昔洛韋,0.5 g,靜脈滴注,每天1次;③ 地塞米松,20 mg,靜脈滴注,每天1次;④ 15%氯化鉀 ,1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⑤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靜脈滴注,每8小時1次;⑥ 卡馬西平,0.2 g,每天3次。患者接受上述治療10天后出現腹瀉,約6 次/天,為水樣便。便球杆比回報:見多數革蘭陽性(G+)菌,少數革蘭陰性(G-)菌。

案例:抗生素應用導致相關性腹瀉一例

診斷

1. 病毒性腦炎; 2.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處方

去甲萬古黴素,0.4 g,鼻飼,每8小時1次。

病情轉歸

應用去甲萬古黴素1周後,患者仍腹瀉,3~4 次/天,為稀便。

藥師分析

患者為青年女性,由於病毒性腦炎病程較長,發生院內感染的幾率較大。院內感染以G-菌感染為主,因此醫師在初始治療時選用對G-菌敏感的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是恰當的。但同時腸道的G-菌亦被大量殺滅,導致腸道中的G+菌相對增多,發生菌群失調。

案例:抗生素應用導致相關性腹瀉一例

去甲萬古黴素在腸道內不被吸收,口服用藥可殺滅腸道中的大量G+菌,對治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是必要的。但由於僅殺滅G+菌,而腸道內的G-菌水平不能很快恢復,因此在應用去甲萬古黴素1周後患者仍有腹瀉。

微生態製劑地衣芽孢桿菌可提高腸道內的G-菌水平,加快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好轉。因此建議醫師可在應用去甲萬古黴素的基礎上加用地衣芽孢桿菌,用法為每次0.5 g,每天3次,鼻飼。

用藥2天后,患者排便次數減為1 次/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