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01

今年的雙十一天貓的交易額

只用了2分05秒就達到了100億,

領先去年3分01秒的成績,

再創新紀錄。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雙十一買買買彷彿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大家都在分享又淘到了哪些好物,

剁手花了多少錢。

很多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

雙十一一到,也吵著要買,

甚至比家長還要“衝動”。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老師的一位同事今天在群裡吐槽說昨天雙十一10歲的女兒用自己的淘寶賬號買了不少衣服、玩具。

跟女兒商量說前幾天剛買了新衣服,少買兩件,結果她還不願意。

沒想到這個話題引起了不少媽媽的共鳴。

“女兒最近越來越喜歡買一些名牌的衣服和鞋子,普通一點的她都看不上了”“每次不給他買,就以朋友們都買了,而自己沒有做藉口”“最近我家孩子又說要買一個太陽鏡,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件事她已經幾天沒和我說話了。”


最後,大家得出結論現在的孩子們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孩子對於金錢基本上沒啥概念。

家裡吃穿不愁,爸媽們也不願意在物質上虧待孩子,基本上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這導致了不少孩子覺得理所當然,既沒有金錢觀念,也沒有對於父母辛苦付出的感激。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今年年初的時候,微博上叫做“一個失業父親等待女兒歸”的賬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賬號主人是位年近60的成都父親,他送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學校,在她提出想去加拿大留學後毫不猶豫地拿出幾十年攢下的300萬積蓄

說好每年給女兒30萬,不夠再加,銀行卡先由他保管。

沒想到孩子出國才一週,就偷偷拿了卡,試出密碼,把錢全部轉走。

非但沒有去學校報道,反而每天吃喝玩樂,買奢侈品炫耀,最後,面對老父親的苦苦勸告,她拉黑了父親的微信和微博。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無奈,父親只能找到女兒的好友,請求她幫忙轉達自己的心聲。

“女兒,你從小到大是爸爸一手拉扯慣大的,錢上和物質沒有讓你受任何委屈……難道我們父女之情在金錢面前那麼蒼白無力……”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最後,這位失望至極的父親反思到:

關於孩子的事追根溯源,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女兒太溺愛。我通過各種途徑勸過快一個月了她還是冥頑不靈,等你們做父母了才會知道絕望到什麼程度,才會將自己寶貝的劣跡發到網上去。勸各位父母以我為戒,不要重蹈覆轍,我是個失敗的父親......”

02

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個孩子問家長:“爸爸,我們有錢嗎?”

美國爸爸回答說:“我有,你沒有,你想有錢要自己想辦法掙。”

中國爸爸說:“我有的是錢,等你長大了,錢都是你的。”

中國父母的悲哀就是,你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越不懂感恩。有些家庭本身條件一般,長期超過自己承受範圍來滿足孩子的要求,除了無形當中讓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還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物質。

這些孩子一邊接受父母的付出,一邊卻嫌棄他們

去年一篇“考第一嫌棄父母沒錢”很火,引起了許多網友還有家長的深思。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在整個事件中,我們明顯地感覺到這個小朋友受到了周圍環境嚴重的“物化”,認為成績好也沒用,有錢打理關係、出國留學才是“正道”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我們不難看出,這對父母忽視了對孩子情商和愛的教育,過多的注重砸錢教育。

以為給孩子花了錢,就應該得到等價值的回報。

物質上富養,精神上窮養,導致孩子對父母有了強烈的不滿,認為父母的貧窮阻礙了自己高飛的路

這個孩子的言論是有些誇張,可留心查看,身邊其實不少這種例子:

“同學家有那麼大的房子,我們卻擠在這個幾十平的小房子,我都不好意思請他們來做客”

“XX過生日,她爸爸包了一個遊樂場請我們玩,我過生日也要那樣。”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更可怕的是,不少孩子還覺得這一切是那麼的理所當然,絲毫不對父母的付出有一絲絲感激之情。

就像某次問卷調查,問一年級小學生“媽媽生病了怎麼辦”收集上來的答案一樣,你為她做的一切讓孩子以為,你為他做這些,是理所當然的啊:

問:媽媽/爸爸生病了,你會怎麼做?

答:我媽媽不會生病的,她從來不生病。生病的只有我。

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從小就要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減少攀比心和虛榮心,正確的看待金錢。


03

與孩子談“錢”,是每個家庭無法繞開的重要問題。

如何與孩子正確的談錢,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則體現了父母的智慧。

以身作則,教育孩子理智消費

首先作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節約,該花錢的時候不含糊,但是遇到不該花錢的時候,則要理性消費,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在《媽媽是超人3》的一期節目中,霍思燕帶著兒子嗯哼一起去化妝品買東西。

再挑了幾樣小東西后,霍思燕又看中一個很好看的腮紅,準備買下。

不過,讓霍思燕意外的是,嗯哼卻堅決不同意了。

嗯哼還對著媽媽說到:我覺得你挑的都蠻好看的,但現在不用多買了,因為今天買的已經夠多的了

霍思燕不甘心,甚至使出了不幫嗯哼多買玩具的“大殺招”,嗯哼也沒有妥協,反而同意以後不買太多玩具。

於是,兩人達成一致,不買多餘的東西要節約。

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是霍思燕非常注重孩子的節儉意識,家裡兩個孩子,小妹妹經常穿嗯哼的舊衣服、舊鞋子,嗯哼的衣服和書包也常常是一用好幾年,能節省就節省。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因此,嗯哼的節儉意識也是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下,從小就深深植根在心裡的


延遲滿足,先付出後獲得


要讓孩子養成節約的習慣,首先爸媽要正確引導孩子,不要太快跟孩子妥協,延遲孩子的要求,讓他知道優越的生活來之不易。

比如說,當孩子提出要買玩具,即使你當時覺得是可以買的,但也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媽媽這個月的開銷太大了,賺錢很辛苦,可不可以體諒一下媽媽,等發工資再買?”

或者讓孩子用自己的勞動來換。

當孩子提出想要一個價格比較昂貴的東西時,父母不要立刻就滿足孩子,比如可以跟孩子商量以付出勞動作為回報。

讓孩子先勞動或者先攢錢,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因為這可以教會孩子什麼叫耐心和等待,畢竟太輕易到手的東西,通常也不容易被人珍惜。

認識金錢 合理理財


在國外,從孩子3歲起,就開始玩銀行遊戲、售貨員遊戲來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了。

有一期《天天向上》,邀請幾位媽媽做客,主持人提問:

“如果你的月工資10000元,你會怎麼花?”

其中霍思燕非常霸氣地回答說:

“我們家的生活費,基本上都是我理財賺來的。每個月,每個季度,每半年都會去盤點賬目”。

18歲女生騙光退休父親320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誰的悲哀?


家長的金錢觀念會影響到孩子,從小讓孩子明白金錢的意義是為了更好的利用錢。

可以和孩子討論每個月零花錢的計劃,以及衣物的更新預算,並將商議好的預算交給孩子管理,如果孩子超過了開支,想要買其他東西的時候,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心軟,而要讓孩子明白如何合理的規劃應用。

窮養還是富養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關於“錢”的問題上如何向孩子輸出正確的價值觀。

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和父母換位思考,體諒父母的不易。

• END •

我們是青島艾蓓兒創藝英語,專注於打造少兒階段的 英語學習,純外教小班授課的上課形式,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專注於孩子的 英語學習,學英語,我們是認真的!青島少兒英語培訓學校,艾蓓兒創藝英語,作為擁有17年教學歷史的世界級名校,採用的是外教加助教授課,全觸屏視頻設備,美國研發教學、自學同步軟件,專屬亞洲少兒的課程教材,涉獵六大學科的知識,更具有創藝性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語言、思考、藝術,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藝術中成長。青島少兒英語培訓不僅僅是知識的培訓,更重要的是人際交流,情商、智商雙重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