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還能不能吃?2560次實驗結果表明……

你是不是曾經將掉落的食物迅速撿起,

吹一吹就繼續吃下去了呢?

有人對此做出了精確的量化,

得到所謂的“5秒規則”

——食物掉在地上後,

如果5秒內被撿起來就還可以食用。

畢竟細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爬”到食物上…

說得好像還挺有道理的,

然而……

科學實驗實力打臉——

這,理論上,不可能!

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還能不能吃?2560次實驗結果表明……

“5秒原則”的來歷

“五秒原則”其實是美國芝加哥的一名高中生的猜想,她還因此獲得了2004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在她之後,這一猜想產生了很多其它的變種,包括“10秒原則”、“3秒原則”甚至“0秒原則”。

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還能不能吃?2560次實驗結果表明……

閃電般的手速也沒用

其實,掉在地上的食物會增加患腸道疾病的風險,而掉在地上的時間長短對這一風險沒有絲毫影響。

美國科學家經過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結轉移到食物上的細菌數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食物表面被汙染的面積,地板的材料也會有所影響。也就是說,食物是否被細菌汙染,與食物掉在地上的時間長短沒一毛錢關係,“5秒原則”並不可靠。

水分是關鍵

細菌轉移最重要的因素是溼度和水分。因為細菌沒有腿腳,只能跟隨水分或空氣移動。比如,西瓜掉在地上只需要不到1秒鐘就可以沾染大量細菌,這是因為它表面的水分很多,而表面乾燥的橡皮糖沾染細菌最少。

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還能不能吃?2560次實驗結果表明……

油性表面的影響要比水分小得多。麵包片和塗黃油的麵包片沾染細菌的數量並沒有明顯差異。

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還能不能吃?2560次實驗結果表明……

不同地面有差異

另一個影響細菌轉移的重要因素是地面的平整度。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平整光滑的瓷磚、不鏽鋼表面更容易讓細菌沾染食物。這很可能是因為平整表面可以提供更大的實際接觸面積,而地毯粗糙的纖維表面相對而言更不容易讓細菌沾染食品。

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還能不能吃?2560次實驗結果表明……

當然,實際情況很可能相反。克萊姆森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食物沾染細菌的數量主要取決於地面的清潔程度。因為地毯更有利於細菌存活,它的帶菌量可以是普通地面的成百上千倍,因此實際上食物從地毯沾染的細菌可能比地板更多。

總之,食物掉地上沾染細菌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你用嘴吹、用手搓、用水衝,細菌也很難完全去掉。

最佳的選擇當然是不吃,但如果你不介意吃一些無害的細菌,通常也不會有事。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家裡養了寵物或有老鼠光臨,最好還是謹慎一些,因為他們更容易攜帶致病菌乃至寄生蟲。

說一千道一萬,

掉在地上的食物,

到底能不能撿起來吃?

味道君覺得,

咱不必太過糾結於5秒原則。

有網友總結,主要取決於這幾點:

一是食物貴不貴,

二是好不好吃,

三是吃了胖不胖,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旁邊有沒有人……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覺得文章有用,趕緊轉發給更多朋友分享吧!有啥想說的,歡迎私信騷擾味道君。

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還能不能吃?2560次實驗結果表明……

點一點“+關注”,獲取更多營養健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