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本期是 2018 年職人社 × 森林會客廳活動的最後一期,我們邀請了部分職人社的老朋友一起到山裡以酒為伴,互相學習。本次分享的主要嘉賓是小米印度產品負責人。他過去幾年都在做印度市場,經歷了小米在印度的建立到成長,深度觀察印度市場。當天,他和我們分享了印度的悠久歷史對今日印度互聯網的影響、2016 年開始印度進入高速互聯網發展階段的標誌。同時,伴隨著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他認為印度市場是未來幾年內,被持續看好的出海戰場。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 2019 年見啦。


以下為現場分享部分節選,刪減了不適合公開發表的內容,萬字長文,建議閱讀時間 35 分鐘 。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 現場參與者


印度的歷史


雖然要講的是21世紀的印度互聯網,我們還是先稍微往前一點點,看看印度的歷史。瞭解一點歷史,很可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下。

從地理上來看,印度是整個南亞大陸上最大的國家,在陸地上的國土面積很大,整個次大陸的大部分土地都在印度控制或輻射之下。而實際上印度的海洋邊界也很大。你們去查地圖,能看到孟加拉灣的東部,緬甸西邊的海里有一片群島——安達曼群島。整個孟加拉灣的大片海域都在印度的輻射之下。的確是南亞的一個大國。這裡就不得不說一個國家,你們去看孟加拉這個國家,領土面積其實不小,但是他幾乎只有一個鄰國就是印度(另一個是緬甸),無論路上還是海上,被包在了這裡。

從地形圖來看,整個印度被喜馬拉雅山攔截在了整個大陸的南端。一般來說,只有一條相對順暢的陸路通到印度,就是在現在阿富汗的這片地方,翻過興都庫什山,來到印度河流域,就是現在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歷史上曾經有多次外來人從這個地方入侵印度,直到荷蘭、法國、英國這些國家的艦隊從海上來到印度。

印度地區的歷史極為悠久,最早的城市據說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世紀(眾說不一),比中國的夏朝(公元前21世紀)還要早。印度大陸的原始人種是黑色人種,但和非洲的黑人不大相同。當公元前17世紀雅利安人(白人人種)入侵印度之後,也慢慢形成了我們現在聽說的印度種姓制度。(不過種姓制度已經在上個世紀40年代被廢除了)

佛祖釋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四、五百年,和中國的孔子(春秋戰國)幾乎是一個時代。在那之前後早期的印度教已經統治了印度。所以佛教當時是一個反主流宗教的狀態,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是講究眾生平等,這和印度教的一些理念截然不同。不過要注意的是,今天的印度可並不是一個佛教國家,作為佛教的誕生地,公元八世紀之後,佛教在印度幾乎消亡殆盡。現在的佛教據說是從斯里蘭卡回傳到印度的。

公元前300年左右,印度的孔雀王朝幾乎統一了南亞次大陸,這是印度第一次覆蓋全境的大帝國。堪比中國的秦漢。事實這個時間比秦朝早了幾十年,幾乎是同時,這是時間聯繫。而另外一件事則產生了空間聯繫,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篤信佛教,不僅在國內尊崇佛教,到處建立佛塔,他還派使者向四面八方傳播佛教,比如南邊的斯里蘭卡,東邊的中南半島。而向北而行的使者,經過中亞、中國新疆最終將佛教傳到了漢地中原。

中國和印度地區從那時候起就應該有雙向的交流。比如在印地語當中,中國的發音是「Cheen」, 就是「秦」嘛,都不是「漢」。當然中印兩國古代交往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唐僧取經。公元7世紀,唐朝僧人玄奘歷經艱險到印度取經,沿著佛陀的腳印遊歷了整個印度。期間玄奘在印度的最高佛教學府那爛陀大學求學。做為一個外國留學生,他不僅學有所得,更先後被尊為那爛陀的十大高僧,甚至「解脫天」、「大乘天」,在印度辯經從無敵手。

與前輩法顯不同,玄奘來回都是經陸路。來印度時,他曾途徑高昌國,高昌國王禮佛更惜才,一定要玄奘留下輔佐,玄奘絕食抗議,一心西行求法。高昌國王忍痛放行,並幫助玄奘修書備禮,助他通關。玄奘也答應他年從天竺返回,定當再到高昌,在當地弘法。誰知道等他回程時,高昌國已經被唐朝滅掉,故人早已不在。

唐僧往返長安一共 17 年,走之前唐朝初建根基不穩,外敵強大;回去時唐朝已經打敗突厥,控制西域,成為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帝國。帶回豐富典籍的唐僧窮盡一生譯經著述,成果斐然。他是中國佛教歷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人物,在我看來,也是整個佛教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在玄奘回唐朝之後,佛教在印度就開始逐漸衰落了。在公元八世紀來自中亞/中東的穆斯林逐漸侵入印度,佛教竟至滅絕。當近代西方人到達印度時,已經沒人相信佛陀是真實存在過的人,而佛教在印度仍然存在有大量遺蹟。正是靠著玄奘留下的《大唐西域記》以及更早的取經人法顯的《佛國記》,才挖掘出了許多當年的佛教遺蹟,例如玄奘求學的那爛陀,佛祖得到的菩提迦耶,初轉法輪的鹿野苑等等。(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玄奘大師》這部電影)

穆斯林在印度的統治時間很長。在 1526 年,來自中亞的蒙古人建立了穆斯林國家,莫臥兒帝國。這是印度的最後一個近乎統一全境的王朝,大概就是明朝中後期到清朝中葉的時間。很多有名的建築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的,例如兩處紅堡、德里的胡馬雍陵、阿格拉的泰姬陵,這些都是世界文化遺產。

泰姬陵修建前後的一段時間,算是莫臥爾王朝的最鼎盛時期。但也恰恰在此時,西歐人從海上來到印度,先是葡萄牙人,後來荷蘭人、法國人紛紛來到,而後來居上的英國人逐漸獲得了統治地位。

最早到達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達伽馬。在印度西海岸有個城市叫果阿就是葡萄牙當年的殖民地,就像中國的澳門一樣,果阿的多所教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但其實達伽馬最早登陸的地方不在果阿,而是更南一些的古裡。這個地方和中國也頗有淵源。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也到過這個地方,在第七次航海的途中,鄭和就死在這個叫古裡的地方。

英國人到達印度的時候,莫臥爾王朝已經不復當年的強大。當時整個印度有若干個小國。英國人做事很有謀略。不像其他國家劃地為王,英國人在這裡佔領港口,典型的就是西海岸的孟買和東海岸的加爾各答。他們的艦隊強大,在這兩個港口,一旦碰到當地的衝突搞不定,他們還可以回到船上。那個時候「印度」還更多是一個地理名詞,很多小國也是各自為戰。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也很有意思,僱傭西方人打東方人,僱傭東方人打西方人,慢慢地統一了印度。在那之前,印度不像中國一樣一直有一個「中國」的概念,反而是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慢慢地開始有了「印度」的民族家國感覺。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也是在這個時期,印度開始有自己的獨立運動,有了自己的黨派和民族領袖。最為大家所熟知的當然就是國大黨和聖雄甘地,他提倡和平、非暴力。現如今在印度各地都能看到甘地的名字,畫像。很多城市的主幹道就叫甘地路。當然還有其他的政治名人,比如建國後的首位總理,尼赫魯,當時是甘地的左膀右臂,他和周恩來都是萬隆會議的主角。尼赫魯的後人也一直活躍在政治舞臺上,比如他的女兒英迪拉·甘地、外孫拉吉夫·甘地都當過印度總理,而拉吉夫的妻子索尼婭·甘地現在仍然是國大黨主席,拉吉夫的兒子拉胡爾·甘地現在還是總理大選的競爭者。

那時的印度國大黨還有一位人物叫鮑斯。他應該算是國大黨裡的激進派,提倡暴力推翻英國統治。鮑斯先是在印度組織武裝起義被捕,成功越獄後輾轉來到歐洲,投奔德國的希特勒。他本來以為作為戰爭對手,希特勒可以支持他對抗英國,但似乎未能如願。接下來這位革命家從德國乘坐潛艇,繞道非洲漂洋過海來到了日本。在日本的支持下,組織了東南亞的印度人經緬甸打回印度向英國進攻,但作戰失敗。日本投降後,鮑斯在臺灣乘坐飛機飛往日本時遭遇事故,不治身亡。這也是一個很傳奇的故事。

二戰期間,印度和中國還有一些淵源。我們知道二戰的時候,日本侵入中國,國民政府撤退到西南,陪都設於重慶。當時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城市就是昆明。著名的西南聯大就在這裡。當時美國對華進行軍事物資援助,是通過著名的駝峰航線進行航空運輸。駝峰航線的終點是昆明,而起點就在印度的阿薩姆邦。

二戰結束之後,印度獲得了獨立。1962 年,中印之間因領土爭端爆發了小規模戰爭。印度為此宣佈全國進入緊張狀態。中國軍隊在取得勝利的情況下主動宣佈停火。這場戰爭在中國的知名度遠不如印度,在印度,很多書店裡都能看到描寫 1962 年戰爭的書。


今日印度:一步走進移動互聯網時代


以上簡單瞭解了印度歷史,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來介紹印度的現代世界。

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先做一個判斷,其實印度是全球市場上,和中國可能最相似的一個大市場。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中國和印度有非常多的相似點,兩國都是文明古國,歷史極其悠久、都人口眾多、歷史上又都受西方人殖民;現當代呢,都不夠發達,相對沒有那麼富有,對西方的文化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嚮往。這些大背景之下,兩國市場的很多心理體現可能是類似的,比如年輕人多,競爭就業壓力大,小朋友的教育都受到極度重視,課業負擔重,國民心理缺乏安全感等等。這些東西反映到互聯網的產品設計上也會有相似的體現。這是後話。

我們先來看看當代印度的一些基本情況。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先來了解下印度的人口情況。

印度人口也在 13 億以上,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但也有觀點認為印度的實際人口已經超過中國。不管實際上誰多,我們基本可以認為印度人口約等於中國人口,後面當我們說到任何總數或者人均值的時候,你都可以直接進行比較。

雖然人口數量相似,結構卻很不一樣。到 2017 年,印度的人口中位數27.9 歲,而中國是 37.4 歲。這就是說印度有一半的人口都是在 28 歲以下,他們有時會在媒體上自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而中國社會相比之下就老了很多。同時,印度沒有計劃生育,家庭有兩到三個小孩的情況很常見。這麼龐大的年輕人社會,擁有廉價勞動力帶來的生產潛力,同時意味著巨大的消費潛力,這也是近年來全世界都在投資印度的一個大背景。

這裡岔開一句,經常有媒體報道印度的長壽老人。但實際上,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到 2016 年,印度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是 68.56 歲,而中國是 76.25 歲,差了將近 8 歲。

同樣是 13 億多的人口,有多少人已經聯網呢?到 2018 年的秋天,中國的網民已經超過了 8 億。截至到 2018 年 6 月,印度最新數據是聯網用戶 5 億出頭,其中高速網絡用戶(3G、4G和寬帶連接)是 4.47 億戶。在這 4.47 億用戶當中,僅有 2100 萬戶是連接有線網絡的,其他都是 3G/4G 的手機用戶。印度同時也是世界上移動互聯網流量佔總流量比最高的國家之一。

這裡有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印度的 WiFi 普及率截至目前都並不高。這和中國很不一樣。

2015 年,成都有一個團隊在印度做了一個產品,想要複製中國的 WiFi 萬能鑰匙,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沒有 WiFi,關鍵還是沒有寬帶鋪設,這裡面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印度的土地私有制國家收入都會影響基礎設施的建設,這裡不做討論。我們只看結果:這是一個有龐大互聯網用戶人群的國度,而絕大多數的用戶都沒有經歷過桌面互聯網,直接從手機開始了互聯網的使用。這就是「直接一步跨進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於中國用戶,印度用戶在桌面互聯網的經歷缺失可能會導致部分用戶心理和使用習慣的重大不同。

那既然說到「移動」互聯網,我們就講講移動運營商。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印度有二十幾個運營商。這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市場上目前有幾個巨頭。80% 的用戶都被前四大運營商所覆蓋。最大的運營商 Airtel,第二和第三大的運營商 Vadafone 和 Idea,這兩家今年完成了合併成為了一家,最後是最大的 4G 運營商 Jio。

2016年,改變歷史進程的第一件事:Jio 的出現。

這裡我們要著重講一下 Jio 這個運營商。他是一個純 4G 的運營,沒有 2G、3G 的支持。用戶用他們家的卡,無論是打電話還是上網,都是使用 4G。它也能很好的支持 VolTE 的語音通話。

為什麼要講 Jio 呢?大家還記的我剛才說的數字,印度的 3G,4G 的用戶一共就是 4 億出頭,那截至到今年六月,Jio 的用戶是多少呢?

2.15 億。超過一半的手機高速網絡用戶都是 Jio 的。而這個時候距離 Jio 第一次在印度提供 4G 服務,一共才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這個速度,據 Jio 自己說,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獲取用戶的速度。

Jio 這個運營商是 2016 年的 9 月份正式開始向公眾提供服務的,在 2016 年的 9 月到 2017 年的 3 月,Jio 的服務是免費的。對,完全免費。開卡免費,上網免費,打電話發短信,通通不要錢;如果你使用 Jio 旗下的各種 app,比如視頻,也是完全免費。

那個時候 Jio 的網絡服務並不是很穩定,連接速度也不是很好,但是質量提升的速度很快,到現在 Jio 的卡聯網完全不輸給其他的運營商。

2017 年的 3 月,Jio 開始收費,那個時候的價格是這樣的:每個月 302 盧比,相當於 30 人民幣,給你每天 1 個 G 的流量,超過後限速不斷流;打電話完全免費。這個價格比同期中國的運營商價格低很多,也比當時印度的運營商價格低很多,在 Jio 的帶動下,從 2017 年的第二季度開始,印度的其他運營商也開始跟進 Jio 的價格策略。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事兒對社會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這張圖是月均每個用戶的流量消耗情況。我一直在跟蹤這個數據。第一次做這個表的時候是 2015 年底,那個時候印度的月均流量消耗只有 100MB 出頭,而中國是印度的三四倍。很多分析機構都說,如果印度要趕上中國當時的水平,需要到 2020 年。

可時間來到了 2016 年的 9 月份,Jio 發佈之後,奇蹟出現了,印度的人均移動流量消耗出現了猛漲。到今年的第二季度,印度的人均流量消耗已經到了 3 個多 G。與中國的差距從幾年縮小到了一個季度。

這背後當然是和 Jio 以及其他運營商的價格策略分不開。我們再看看印度人民享受的流量價格。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到 2018 年六月份,平均每 GB 的價格只有一塊兩毛錢。相比之下,中國的價格雖然在過去一年間有了不小的進步,但仍然有 11 元之多,是印度的將近 10 倍。請注意這個是全國數據,不是單一的套餐價格。中國雖然有大王卡這類流量很便宜的服務,但對全部用戶而言,這個價格仍然很高。

Jio 幾乎是憑一己之力,讓整個印度的移動互聯網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在 Jio 的價格之下,用戶量和用戶使用量都大幅快速上升,這也為整個國家移動互聯網的起飛貢獻了最重要的一個動力。

這是 2016 年的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是那一年改變歷史進程的一件事。而關於 Jio 本身,我們可以講的東西更多。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他可不只是一家簡單的運營商。

2016 年 9 月,隨著 Jio 4G 服務的推出,Jio 還先後推出了十幾款 app,包括支付、IM、信息流、雜誌、視頻、安全、電商、音樂等等,幾乎覆蓋了互聯網所有的主要應用場景,當然也是可能賺錢的主要場景。這些app,如果你使用 Jio 卡,當然都是免流量使用的;如果你不用 Jio 卡?那麼很多時候這個APP甚至都無法登錄。我在家經常要關掉 WiFi 使用流量,才能使用 Jio 的 app。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2017 年 9 月,Jio 還推出了自己的 Jio Phone。這是一臺支持 4G 的功能機,當然裡面用的還是 Jio 的服務。這臺手機是功能機不假,但是有了 JioSIM 卡加持,費用極其便宜,剛發佈的時候,只要大約人民幣 15 元錢,打電話全免費不說,上網流量也是無限量。您說這功能機為啥還要上網?這個功能機可不簡單,不僅能用瀏覽器訪問網頁,還內置了 Jio 的近乎全套互聯網服務,這意味著視頻、音樂各種需求都能滿足。同時,印度移動互聯網的三大 app,Youtube、Whatsapp 和 Facebook,在 Jio Phone 上也能照常使用。

此外,它居然還有自己的應用商店和遊戲中心,並且支持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 的印地語版本,就是在 Jio Phone 上面首發的。利用這個語音助手,你可以喚起上述任何一種服務。作為一臺功能機,Jio Phone 甚至支持 NFC 和在線支付,更不用提預裝的一大堆其他 app 例如農業資訊,英語學習,以及顯示良好政府關係的「莫迪」(印度現任任國家總理)app。

這麼牛的一臺手機,要賣多少錢呢?

答案是不要錢。你要付 1500 盧比,相當於 150 塊人民幣。但如果三年之後手機還在,手機拿來,錢還給你。當押金處理了。

結果自然不難想象。Jio Phone 開賣之後,每個季度的市場佔有率都是第一,到今年 Q2,整個市場接近四成的功能機銷量都來自 Jio Phone。

2018年,Jio 再接再厲,除了新一代手機,還推出了有線寬帶和電視盒子服務。

其實對於 Jio 的老闆 Mukesh Anbani 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電信領域大鬧天宮了。早在 2002 年底,Anbani 就創辦了運營商公司 Reliance 電信,推出了 CDMA 服務,機卡合一的手機賣多少錢呢?

501盧比,相當於 50 人民幣,這可是 2002 年。這臺手機當年就血洗了市場。然而第二年他和弟弟分家分工時,運營商部分交給了他弟弟。

等等,這裡咋還有分家的事兒呢?其實 Jio 的全稱叫做 Reliance Jio, 它是 Reliance 集團的旗下子公司。 Mukesh Anbani 也是 Reliance 的老闆,財富多次超過馬雲成為亞洲首富。

Reliance,中文也翻譯成信實集團,是印度的三大財團之首,2018 年全印度營收和利潤第一的大企業。Anbani 的父親是初代創業者,從做紡織品貿易起家。到現在,Reliance 在印度有石油開採、化工、航空航天等多項業務,還是印度最大的線下零售集團,服裝和百貨零售都是印度第一。2017 到 2018 財年,印度全部出口總額的 8.9% 來自 Reliance;2017 到 2018 財年淨利潤約人民幣 360 億,相比之下中石油 2017 年的淨利潤是 228 億人民幣。

當然還有 Jio。Jio 在服務上線前的總投資應該在 1500 億人民幣以上,這和中國移動在 4G 服務上線先的投資額相當。而改變了市場規則的 Jio,一點都不像中國的運營商,他們靠極具性價比的基礎服務獲得用戶,在這個基礎上贏得微利,同時可能提供大量的互聯網服務以獲取長期收益。這是一個運營商領域的小米,一個比小米還要小米的公司。

更不用提,Reliance 旗下其實還有智能手機廠商 LYF。在中國手機廠商進入印度之前,這是一家能夠排進前五的手機廠商。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對了,Jio 雖然如此便宜,但它目前是賺錢的。當然中國移動確實更賺錢,我們可以比比看。


今日印度:支付變革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支付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我們先看一下銀行卡在印度的使用情況。到 2017 年,印度的人均借記卡數量是 0.6 張,中國是 4.7 張,相差 8 倍。信用卡就差的更多了,0.02 和 0.36,這是 18 倍。從信用卡來看,信用貸業務在印度還是有不小的發展空間。

其實 0.6 張每人在印度可能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數字。很多印度居民此前不願意把錢存到銀行裡。大家都選擇把鈔票存到家裡。日常交易也有大量的線下交易,這可能會助長逃稅、腐敗等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印度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比如,身份證件。印度的身份證件體系可能是相當混亂的(當然也可能相當方便)。比如我住酒店,進機場,可以用任何一個有照片的看起來是證件的憑證進入。我見過同事用駕照當證件的,也見過有人用自己打印出來的證件住酒店。這些證件的電子化程度很可能很低。

從 2009 年開始,印度政府開始有意識的推廣一個新的身份證:Aadhaar 卡。Aadhaar 在印地語裡面是基礎、憑證的意思。這個卡所有居民都可以申請,包括擁有居住資質的外國人。我在印度持有商務籤,就辦理了一個 Aadhaar 卡。

其實不辦不行,這個卡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前面提到過的住酒店、進機場,這個能用;辦理手機卡,申請信用卡,也需要這個卡。甚至到很多景點去,用這個卡可以享受本地人的價格。這個價格和外國人價格相比往往相差五到十倍。在班加羅爾的一個美術館,本地人票價只要 2 元人民幣,而外國人則高達 50 元。

這個 Aadhaar 卡,是一個基於居民個人信息的證件。辦理這個證件,你需要被採集雙手十指的指紋,和雙眼的虹膜信息。在推廣 Aadhaar 這件事情上,印度政府體現出了相當高的效率。Aadhaar 的覆蓋度在兩三年裡面迅速提升,截至 2018 年的 9 月份,已經發放了超過 12 億張卡,意味著絕大多數國民都已經登錄信息並領到了 Aadhaar 卡。

順便說一句,印度政府在數據統計和數據公開這件事上也做的很好,比如剛才這個數據,在 Aadhaar 的官方機構網站上即可查詢,到九月底,準確數字是 1,225,750,033 張卡。這個數字是以天為單位進行更新的。

早年印度沒有翔實的人口統計,印度小說《白老虎》中有一個故事描寫: 主角少年時在村口的茶攤打工,適逢印度選舉年,有政府的計票員來到村裡統計選票。他問主角:“你多大啦?”,沒等回答,他就自己說:“你 18 歲,對不對?昨天就是你的生日。” 又指著同在茶棚打工的其他年輕人,“你們都是一天出生的,18 歲啦”。

實際上這是茶攤老闆賣了這幾個人頭的選票給計票員。印度曾經有一個 5 年現象,人口數量隨著大選年而增加。這個故事正是在討論這件事。可見身份事大。Aadhaar 號稱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生物特徵系統,一句解決了統計混亂的問題。同時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影響:銀行卡。

Aadhaar 不僅和你生物信息綁定,還和你的銀行卡綁定,也和你的手機號綁定。反過來,如果你要辦理手機號,或者辦理銀行卡,Aadhaar 卡都是一個必要條件。在 Aadhaar 推廣的過程中,政府也順便推廣了銀行卡——有了身份證,開戶就容易了。

但接下來的問題是,錢還在人們家裡,不在銀行裡啊。

這就是 2016 年發生的另一件改變歷史進程的事。

2016 年 11 月 8 日夜裡 8 點多,印度領導人莫迪總理突然發佈電視講話,宣佈幾個小時之後,從 11 月 9 日的零點開始,500 和 1000 兩種面值的印度盧比將不再流通,就地停用。手裡的鈔票只有一個去處:存到銀行,然後換新鈔出來。

這兩種面值的紙幣,當時佔了全國流通貨幣 89% 的份額。

這就是印度有名的「廢鈔」事件。在印度歷史上,這不是第一次。但是近三四十年來,這是第一次如此迅速的廢掉流通貨幣,某種程度上,堪稱「震驚世界」。

廢鈔之後的幾個月內,新鈔數量嚴重不足,ATM 機做了每日流量的限制,每天每個 ATM 機前面都排起了長隊。

在這件事情上,印度政府的執政能力與印度社會的適應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時至今日,印度還是印度,沒有起義,沒有反覆,算是順利渡過。

廢鈔之後,市面上沒有現金可用怎麼辦?PM 莫迪也有對策(對,人家也叫PM,Primary Minister):推廣線上支付。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印度本來就有網銀和數十家電子錢包,其中包括阿里投資的「印度支付寶”」Paytm。廢鈔事件後他們都得到了長足的增長。但現在要說的重點是莫迪的方案。

在廢鈔當天,莫迪同時隆重推薦了 UPI(Unified Payments Interface - 統一支付接口)。UPI 是個什麼東西呢?UPI 是一個大一統的支付方式。它等於政府做了一個通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寶」,並且開放給全市場使用。任何應用開發者,在合作銀行的協助下,都可以開發自己的支付工具,但背後的支付通道,全都是 UPI。這意味著你在任何一個 UPI 的應用當中,使用的都是 UPI 支付。事實上,UPI 的背後帳戶,直接就是你的銀行卡,沒有額外的電子錢包概念。

在中國,你可以在支付寶裡面存錢,也可以在微信裡面存錢,但是你不能從支付寶「轉賬」到微信,你只能「付款」到微信。而且支付寶和微信的帳戶,都是「電子錢包」,他們獨立於你的銀行帳戶而存在。在印度,還沒有電子錢包像微信與支付寶一樣強大,政府此時仍然有機會提前規劃市場。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自 2016 年以來,UPI 發展極其迅速。在印度,所有的銀行都已經支持 UPI。而市場上也有很多家應用廠商與銀行合作,支持了 UPI 支付或者接受 UPI 作為支付方式。在支付工具領域,大玩家有這麼幾家:

  • BHIM,UPI 的開發機構 NPCI(有點像中國銀聯)開發的官方標杆應用;
  • Paytm,印度最大的電子錢包,廢鈔之後收益很大,增長迅速,擁抱UPI之後更有不俗表現;
  • Phonepe,印度最大的電商網站 Flipkart 家推出的支付工具,主要支持 UPI 支付,藉助電商流量也增長很快;
  • Google Tez, Google 在印度的 Google pay,以 UPI 為支付手段,使用非常激進的推廣手段(轉賬一次哪怕只有 1 盧比,返現至少 55 盧比),上線第二個月就佔據了 UPI 接近 50% 的市場份額。


此外,Whatsapp,三星,truecaller 等公司都支持或正在準備支持 UPI 的支付。

UPI 對印度政府意義重大,市場上的電子錢包、銀行帳戶能夠藉此互通,而 UPI 也能借此掌握所有線上交易的細節,無論是稅務核查還是財產疏清,都方便許多。而在實際應用上,UPI 簡單易懂的操作也讓電子支付和轉賬變得異常容易。

首先,概念簡單。UPI 沒有額外的錢包,錢包就是你已經有的銀行卡,用戶不需要轉錢到錢包裡,碰到任何轉入操作也不會有資金停滯在錢包帳戶裡;

其次,帳戶簡單。印度之前用銀行卡轉賬,難度更甚於中國當年。用戶不僅要知道對方的銀行卡號,還要輸入銀行帳戶編號,不僅要知道別人的,還要直到自己的。作為一個習慣只用銀行卡,早把帳戶編號弄丟了的外國人,我數次轉賬都不成功。而 UPI 呢,就簡單多了,有一個UPI號碼就能轉賬,UPI 號碼有點像郵箱,其形式是 「賬戶名@UPI機構名」。賬戶名可以隨便起,很多人直接用自己的手機號,UPI 的機構名就像郵箱域名(比如,Gmail,outlook),很容易記。實在這個也記不住,前邊也提了,手機號和你的身份證、生物信息、銀行卡都是嚴格綁定的。在這個情況下,理論上知曉手機號,你就能向其他人轉賬。(前提是對方的手機號已經註冊了 UPI)。

最後,密碼方便。UPI 本身是獨立於支付應用的存在。無論你使用哪個應用註冊了 UPI,你都可以在其它的應用當中繼續使用同一個 UPI 帳戶(也可以不同,但背後都是你的同一張銀行卡)。密碼也是在 UPI 的獨立密碼頁上進行驗證,不需要單獨記憶。

我曾經教我們的印度司機使用 UPI。那次我租他的車出去玩,回來後要付錢給他。我沒有現金,又不願意用銀行卡轉賬,就問司機知不知道什麼是 UPI。他說不知道。我接著推薦了一個UPI 應用給他,請他註冊。不到十分鐘,他就發來了自己的 UPI 帳戶,可見其使用簡單的程度。

電子支付的發展,當然極大的促進了當地電商行業的發展。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從整個市場來看,印度智能手機在線上銷售的比例比中國還高。印度的比例是 30% 以上,而中國只有 20% 出頭。電商的發展紅利,很大一部分都落在了智能手機上,這也是各個中國廠商在印度高歌猛進的條件之一。

最後總結一下,剛才我們介紹的是發生在 2016 年兩件大事。這兩件大事都是影響印度移動互聯網歷史進程的事情。事實上,2016 年在印度互聯網歷史上極為關鍵,以小米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為印度人民帶來了質優價廉的智能手機;Jio 的出現使得人人都能使用便宜的高速網絡;而廢鈔直接推動了電子支付的發展。2016 年的印度移動互聯網,恰好似 2010-2012 年的中國移動互聯網。而那時的中國,誕生了小米、嘀嘀、美團、今日頭條、微信……而印度的未來巨頭們可能也已經開始生根發芽,正在南亞大陸的某個角落裡,等待長成參天大樹。


幕後花絮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 分享前一天晚上的晚餐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 登高放無人機




探秘印度互聯網:神奇的南亞歷史和神奇的 2016 年

△ 火鍋晚餐



2019 年,我們將繼續聯合森林會客廳做一些有趣的、有料的閉門沙龍,也感謝 2018 年來到森林會客廳的所有朋友們。希望到時候與你再次相遇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