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有一哥们,在广西求学、工作有上十年,我们自然有些革命交情。博士毕业后,他就去了外省大学课徒,见一面不太容易。前些日子,他突然要到柳州开个会,拉我去见个面。我正好没事,便答应了,顺便问他夜里想吃什么。柳州夜宵美味的主流,在我看来无非三大样——狗肉、螺蛳粉、田螺鸭脚煲。之所以这样问他,是因为他白天可能躲不开会议餐,只能晚上出门解馋,而这三样随便哪样都能把他撑得睡不着觉,只能三选二。但他一听,马上激动地表示——当老师的其实和学生一样,天真纯洁得像个傻子,一点世故都不通,也不懂得转个角抹个弯——紧接着他又下定了决心,“还是先吃狗肉吧,在家里老婆不让吃,一闻到狗肉味就不可开交。”

于是乎,我和柳州一位我们共同的哥们商量好,第一晚夜宵先吃狗肉。他是直接飞到柳州,我就着他的时间买的动车票。原本应该都是晚上八点多钟同时抵达,但高铁、动车几乎都准点到“分”,飞机延误动辄以“时”计数。我按计划在柳州站下车时,他的飞机还不下地。我只好按约定,先到了朋友订好的那家狗肉店。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这条街上,狗肉馆可真不少,羊肉、驴肉店也有几家

现如今世道如何不好评说,但在中国对待吃狗肉,就像美国人对待有色人种,绝对要站在“政治正确”的队上,否则前程莫测。很多地方对这道佳肴,有不同指待的说辞——香肉、地羊等,南宁人还有粤语谐音直接标了个数字代码“九六”,提示人们吃狗肉须得像地下工作人员接头一样谨慎。卖狗肉的店,叫香肉店为多。连年引起国内外舆论热潮的广西玉林市江滨路那家号称“玉林第一家”的店,连“狗”字都省略了,直接叫“脆皮肉馆”。去年在哈尔滨,一哥们要请我吃狗肉,告诉我店名叫“汉江狗肉馆”,让我先去。结果,我找到地方,怎么找也只找到一家“汉江餐馆”,又不敢敲门去问,问狗肉的事情往往会招人打,而且事关人家名器。好不容易等他来到,带着我徐徐走进汉江餐馆,痛快地吃了一顿朝鲜族狗肉。看看,吃顿狗肉,都把自己弄出一副“偷鸡摸狗”的神气来。咱们柳州人就没这么遮三掩四,这晚上柳州朋友定的店,在当地名气很大,我打车时一说司机就知道。此店所在那条街,一街都是狗肉、驴肉、羊肉火锅的专卖店,家家户户都堂而皇之打着亮闪闪的招牌。我一下车,就看到了约好那家店。

这家店店堂不小,但没有包间。分为上下两层,摆放的都是矮桌矮凳,人坐在小矮凳上围炉吃肉,看起来就像蹲着吃。除了一些地方的白切狗肉、腊狗肉、狗肉扣之外,狗肉大多是放在小火锅里盛上桌的,边吃边烧,味道不断变幻,越吃越有兴头。吃到最后,锅里只剩下香味冲天的狗油和一些残渣碎肉,再加点其他新鲜菜和主食进去炒或烫,香得让人忘了爷爷姓什么。因为要摆火锅,桌面太高了就不方便,所以专业的狗肉店,装修时就会先考虑到这点。反正,劳动人民的智慧发生了作用,两广民间狗肉店大多采用这种矮桌矮凳,多蹲几次就明白其中妙义了。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两锅狗肉摆着恭候,就像新娘子等着上花轿

这也是柳州朋友把我们请来这里的原因。他属于修炼有成的老狐狸级人物,印象中平时请饭,起码先要个清静包间,带两瓶好酒。如此混迹于贩夫走卒中吃喝,于他来说简直是八九十岁高寿重入洞房的盛典。但非来此地,就真的吃不到狗肉味道。有句话说,“狗肉上不得台面”,不是说狗肉不好吃,也不是说吃狗肉不能当众而要背着人,而是说狗肉的味道正是如此架势才能吃得出来。所谓事出有因,便是此因。要不信,到高档饭店,往高台上给你置锅狗肉,任你怎么调弄,你吃得出大排档这种乐趣吗?挂条餐巾,文质彬彬地往嘴里小口小口地塞狗肉,怕是会越吃越绝望。大饭店一般不做狗肉,多半有这个原因,既犯嫌,又做得不好吃。我自己的经验,在正经饭店里凡是不拿火锅上的狗肉,不管口感如何,都索然无味,大多吃不完;就算也上个小火锅,吃起来也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豪阔派头。何况,在很多人眼里,吃狗肉是不太正经的事情,正好去不用那么正经的大档里消受一番。所以,在吃狗肉还是吃派头这个问题上,柳州之位老兄深明大义,拈花一笑,直指人心。

柳州朋友甚至为热心,还拉来了一帮柳州的新老朋友捧场,订了二楼的两桌,并排连在一起,方便大家叙话。我到时已近晚九点钟,一楼里几乎仍然还是宾客满座,但除了我们两桌尚未开幕,二楼的宾客尽已散去,等于独享了一个大包间。大排档里吃狗肉,什么都爽,唯独难受的就是太过喧哗,个个都大呼小叫,整个店堂里回荡着一股天上打雷的轰鸣声。每个人想说句话,都想力压群声,声嘶力竭地叫唤出来,这倒不是说明狗肉强壮滋补的功效,而是若非如此对方听不到,但就算这样对方还多半听不到。就像剧院里看戏,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看,最后总会变成大家站到椅子上踮起脚跟来看,结果还是一个都看不到。干这事情,咱们同胞太在行了,哪个场景都一样,大排档里吃狗肉,就是所有的人都用了最大的力气来呐喊,但所有的话都没人听见。但吃狗肉没有这股猛烈的咋呼劲儿,还有个什么吃头!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点火几分钟后就能烧开,待白烟冒出时已经可以伸筷子了

所以,一看到整个二楼相当于给我们一个大包间,我心情顿时愉快起来。凡事要往好处想,虽然开席晚了,但可以落个清静地方。这伙人都是磨嘴皮子的,见面图的就是说说话,不像我那么实在,有狗肉就成。狗肉已经做好,坐在桌面小煤气炉上,等人齐点火便可开吃。深黄酱色的狗肉和狗肠静候在白沙锅里,上面洒着青翠的生蒜苗,看着就想到开火后的翻滚腾挪,心神荡漾。

一问点的是生焖狗肉,觉得有点意外。广西吃狗肉,有几种主流做法,比较有地域代表性。桂林以灵川县的稻香狗肉闻名,柳州、河池一带则是脆皮狗肉出名,玉林、北海的传统是汤焖狗肉,另外桂东的岑溪市和南宁下辖的宾阳县,几乎都只吃白切狗肉,盛名在外。所以,到了柳州,不请我们吃美名远扬的脆皮狗肉,却上了生焖狗肉,一下子让人拐不过弯来。我过去来柳州,招呼我吃狗肉几乎都是吃脆皮狗。十几年前,柳州脆皮狗肉名声大震之时,柳江河畔露天的夜市摊点,绵延一公里多,尽是脆皮狗肉摊。因一个子虚乌有的狗肉节年年被爱狗人士闹上门来的玉林市,传统上做狗肉是焖成一锅连汤带肉的水锅,吃时也不上火锅,从大盆里直接盛碗里喝汤吃肉。现在却以上火锅边烧边吃的脆皮狗肉出名,爱狗分子传播的图片,就是脆皮狗肉火锅,据说全市生意最旺的就是“玉林第一家脆皮狗”。拆白了,对狗肉的爱和对女人的爱是一样的,不存在什么终身不渝——我有时候爱脆皮狗,有时候爱白切狗,但都是爱狗肉;我有时候爱小丽,有时候爱小美,但都是爱女人。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广西每个地方吃狗肉火锅,都要专配蘸料,叫“狗料”,各不相同,有的店凭狗料之味就能招人来吃

柳州来陪客的朋友中,有位浪迹江湖的诗人,颇通食道,尤其擅长于各种狗肉吃法,而且谈锋甚健,把生焖狗肉的详细做法跟我们细细说了一番。杀狗后刮毛,马上用干稻草烧尽细微狗毛(现在人们没有那么耐心这样做了,多是用喷火枪快速燎一轮),直至皮显微焦,用清水洗净狗身,开膛取出五脏。有功夫的师傅,五脏会取得非常完好,里面的脏东西一点都不会渗露出来,所以一般不用水冲洗腹腔,保持风味鲜美。现在杀狗多为开门做生意,整条狗胴体就挂在案台上,供食客挑选部位,随便选哪一块。剁狗肉时刀刀均匀,块块见皮。油热后将狗肉块下锅翻炒,除一般佐料外,还要加沙姜、草果、八角、丁香、胡椒、陈皮等十余种香料,以中火翻炒,炒出狗油和各种汁水,干煮干焖,全程都不可加水,一直炒到熟而不烂,香而不焦,出锅前洒些米酒,撒一把生蒜叶,即可换沙锅上桌。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腌萝卜酸,吃狗肉很腻人,狗肉店都配点酸品让人解腻

现在,这两锅经过这般炼狱的狗肉,就静悄悄地摆在我面前。我一边大口喝着茶,一边偷偷瞥一眼,不知道旁边看来,我这神态像不像拜天地前的小媳妇。对爱吃狗肉的人来说,这东西有人一进嘴就吃得忘乎所以,有人是闻到味道脚就发软,我则是一听说“狗肉”两个字就口水直流。以至于我认为谁平白无故说狗肉,纯粹是伤天害理。坐在狗肉店里,一锅冒着热汽的狗肉尊前,听着楼下食客吆五喝六的吃得快活,闻着那缕缕飘进鼻孔的狗肉香味,把《少林寺》烤狗肉的片段都想起来了,是该有多伤天害理!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狗肠是万众爱戴的好东西

久候必至,吃狗肉不会有人爽约。快十点时,教授先生终于到了。柳州朋友下楼迎候时,我匆忙吩咐服务员点火,等他们上桌坐好,香味已经翻江倒海地呼啸而来。于是,不及一一介绍,各人先动手动口,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放肆地吃将起来。深得狗肉三味的人知道,除了白切和直接下清水锅生烫,无论煎、焖、炖、炒或者干锅火锅,最来劲的是狗肠,比狗肉还要馋人。点单的哥们是位吃狗肉的行家,一锅狗肉里总有三成以上狗肠,这在一般的狗肉店里是不易遇上的。十几年前广西电视台对面的巷子里,有个全州县人开的小馆子,专卖桂北菜,其中一道干锅狗肠,是先炒过的狗肠、狗肉和切段的酸豆角一起做了个干锅,边炒边吃。我有时候拉个朋友拎瓶酒打个车,直接去吃一锅,快吃完时用余汁炒点米粉、青菜,吃得实,销魂无比。

这晚参加吃喝的人,大概没有傻瓜,个个都眼明手快,先抢着吃了一轮狗肠。没多久,个个嘴角、脸颊就泛起了油光,吃狗肉的人,都是闪闪发光的大人物。猛吃了一气狗肠,锅里不多了,谁也不好往锅里仔细翻,便从容地吃起狗肉来。嚼了两块,我马上明白此店为何在柳州名声那么大,确实做得高明。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狗肉火锅标配之一——水豆腐

狗肉不管怎么做,都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味道,狗肉的香味是和其他肉有明显区别的,我家乡做狗肉,是不能拿到厨房做的,要在院子或外边现搭个灶来烧,就因为味道太大了。这股狗肉的特有香味,正是吸引了那么多爱好者冒着被爱狗人士骚扰的危险来吃的原因。所以,做狗肉不管煎炖焖炒打火锅,都要把这股香味张扬出来,大多在火候、配料、香料上做工夫,家家都说自己有绝密配方,哪怕自己花几十年配成的方子,也非要说是祖传的。还有一点,狗肉的口感也要下不少工夫。狗肉此物,本身质地较硬,烹制极费时间,非有到家的火候,则出锅后不是韧得咬不动,就是烂得没什么咬头。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狗肉火锅标配之二——青菜

柳州这家生焖狗肉,算是两个环节都把握得极好,香味浓郁那是不消说了,整个店都在吃狗肉,想把味道消一点都难。尤其让人觉得高兴的是那口感。南方人吃狗肉是带皮吃的,剁成一块块连皮带肉带骨头的小方形,皮和肉的软硬首先很难协调,皮炖得好则肉被炖烂了,要是肉的火候刚好,往往皮比鞋后跟还韧,咬不动。这家刚好,其皮烧得很软糯,一口可以咬断,但还要多嚼几口才能下肚,弹牙的口感在嘴里嘣着,有点像上乘东坡肉那块皮;肉呢,正好可以用牙咬断,但绝不至于烧烂,软绵绵一坨,经不起嚼。狗肉的香味,就要在这反复嚼咬中弥漫出来。这锅狗肉,基本上可以让我们用筷子就解决一切“进口”问题,吃得优雅从容此,而不像有时候碰上火候不对的狗肉,两个手加牙齿一起撕咬。不过,吃狗肉这事情,本来也常被人认为粗俗,狗肉桌上是讲不得风度的。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狗肉火锅标配之三——炸腐竹

开席时本已快晚上十点,就算原先稍垫过肚子的,也都饿得不了了。都不再客气相让,猛吃了一气,把饥火压了下来,一个个都有了风度,介绍一下新朋友,敬酒让酒,剥个桔子相互让,然后就高谈阔论,或小范围谈。边聊着,边往锅里添上汤,次第烫都豆腐、腐竹、青菜、米粉,或各人自捞碗里,任意享用,或有热心朋友挨个用漏勺烫好,倒进旁边朋友碗里。吃狗肉这件事情,虽上不得台面,要躲在排档里吃,但也自有仪式。比方说,在广西吃狗肉火锅,多是先把肉猛吃得并不多后,喝几圈酒,然后用锅里的残渣或加汤烫点菜或主食,或者什么也不加,直接将东西下锅里,用余油翻炒,更是香得一塌涂地。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狗肉火锅标配之四——米粉

狗肉上不得台面,不等于说吃狗肉见不得人。中国人历史上大吃狗肉并不稀奇,其中秦汉时期是吃狗肉最普遍的时代。樊哙在泗水河西卖狗肉,刘邦常来吃却不给钱,说赊账常赊不还。樊哙本小利短吃不消,悄悄由搬到了河东去卖狗肉,刘邦竟然骑了个老鼋过河追着吃。至今徐州仍为这典故留下了一道名菜“樊哙狗肉”,用煮鼋汤时的老卤来烹狗肉。到了南北朝,因战乱、宗教等诸多原因,中国人食肉量大为减少,包括狗肉在内,肉类供应急剧下降。而到了隋唐,经济社会条件好转,肉类供应丰富起来。但这时已经是以猪羊肉为主了,“狗肉不上桌”的观念,就从这时形成,并且至今不能反转。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肉吃得差不多了,加烫烫青菜、腐竹、豆腐吃,既饱肚子又解腻

“挂羊头,卖狗肉”,乃是说羊肉比狗肉贵,但不知道能否由此推断出一个吃羊肉比吃狗肉高贵的结论。但无论如何撇不掉的是,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吃狗肉的辉煌。我曾对爱好吃狗肉的朋友吃过几次,各行各业都要追认一位行业祖师,刘邦追着樊哙到处转,就为吃他一口狗肉,这种精神堪称世表,我们今天吃狗肉,应把刘邦树为吃狗祖师供奉。但并无响应,有人回答过,供这位流氓做祖师,吃起狗肉丢人,这就未免没领悟到吃狗肉的精髓何在。须知,狗肉就要在大排档这种不讲环境的地方,耍出流氓气势狂喝滥饮,方觉过瘾。

聚众参加这晚上狗肉宴的,除了我,都有一个共同身份——诗人,来自各行各业,有教授、官员、铁路干部、设计师,甚至游方全国的策划人。他们吃起狗肉来一点儿都不斯文,跟同样蹲大排档吆五喝六吃狗肉的贩夫走卒者流毫无区别。这充分说明,不管什么地位,都有喜欢吃狗肉的人。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不管什么地位,也都会出现爱狗人士。爱狗人士有个不被人注意的特征,他们像义和团那样抵抗吃狗肉,但只抵抗经营方,包括卖狗、运狗、开狗肉店等诸个环节,敢于纠众阻挠人家。但就不抵抗吃狗肉的人,只敢在一旁酸溜溜的说几句风凉话,却不敢伸出一指头阻人一下,一副反贪官不反皇上的派头。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广西米粉种类繁多,这样吃最好吃

说到底,狗肉上不上得台面,不在于爱狗人士抵抗不抵抗。人各有志,别人的嘴巴岂是你捂得住的。闻得狗肉香,和尚也跳墙。今天和尚少了,翻墙的倒挺多,骂人吃狗肉的漫山遍野,好像他那鼻子就不是人鼻子,闻不到狗肉香味。到大排档吃狗肉,不是真的因为狗肉上不了台面,而是于此场所闹哄哄地痛吃,方能吃出真正趣味。

狗肉果真是上不得台面

狗肉是越炒越香,口感越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