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變目,其實並不完全是吃水造成的!

首先,在談及到浮漂吃水的這個問題上,我先把浮漂的大概種類以及特性簡單說一下,這樣以便釣友們更加好理解。目前市面上的浮漂無非分為蘆葦漂、巴爾衫目漂、孔雀羽漂、納米漂,甚至還有排水漂和碳素漂,對於排水漂這個新鮮漂種,忽悠忽悠新手還是可以的,純粹就是賣弄一個噱頭,三年前就有這種漂的誕生,零零碎碎的也有人買,不過要真的實用,這麼多大廠商早開始批量生產了!碳素漂更是一個新鮮玩意,也有不少廠家在做,只是還沒有普及開來,因為沒有實際使用過,所以不作太多評價!

浮漂變目,其實並不完全是吃水造成的!

蘆葦漂:應該是屬於浮漂中的鼻祖了,古時候的釣魚人,將蘆葦杆運用到釣魚中,起到浮漂的作用,經後人改進,演變成現在的高靈敏度浮漂。市面上的蘆葦材質浮漂都是多根蘆葦拼接製成,因為其浮漂製作複雜,工藝要求高,成品率低,所以在市面上價格也不菲。

浮漂變目,其實並不完全是吃水造成的!

要說吃水現象,蘆葦浮漂應該是最嚴重的,本身蘆葦材質具有不穩定性,加上製作工藝特殊,需要多跟蘆葦拼接製成,在受到水溫以及外界高溫的作用下,它吃水變目的現象尤為嚴重。蘆葦漂在冬季氣溫穩定,水溫偏低的情況下使用,效果反倒好於其他材質漂!

浮漂變目,其實並不完全是吃水造成的!

巴爾衫目漂:巴爾衫目是地球上最輕的木頭,自然也是製作浮漂的不錯選擇,零幾年的時候,我們使用的幾塊錢的那種浮漂,也就是所使用的巴爾衫目。巴爾衫目浮漂的造價並不是很高,因為它和納米漂一樣,漂身都是一體成型,產量大。相比較蘆葦漂,它的穩定性會更好,只會產生輕微的吃水現象,凡是木質漂,多多少少都有一點!

浮漂變目,其實並不完全是吃水造成的!

孔雀羽浮漂:顧名思義就是孔雀的羽毛所製成,它相對於蘆葦漂,製作工藝更為複雜,據說好一點的孔雀羽漂,幾乎看不見拼接的縫隙。孔雀羽浮漂素有靈性一說對付滑口和亂口穩重,動作小而正確。相比較蘆葦漂,它的穩定性更加好一點,不易吃水!

浮漂變目,其實並不完全是吃水造成的!

納米漂:這類漂說好聽一點就是納米漂,說不好聽一點就是高密度泡沫,成本低廉,製作工藝簡單,產量大,所以在市面上很快的普及開來。這類浮漂的話,由於泡沫本身就是屬於化學材質,穩定性好,即使有損壞,它也不會產生吃水現象。

浮漂變目,其實並不完全是吃水造成的!

上面對於浮漂的材質以及特性有了一個簡單的介紹,除了吃水能對浮漂目數產生變化,還有其他因素嗎?好比說既然說到納米浮漂不吃水,可為什麼釣著釣著,浮漂的目數還是產生了變化呢?其實這就是我們釣友很容易忽略掉的一個水的密度問題。

浮漂變目,其實並不完全是吃水造成的!

上午釣魚調的6目,可到下午浮漂只剩下2目了,這除了浮漂本身吃水(納米除外)以外,隨著氣溫的升高或者降低,水的密度以及水下的壓力也會產生變化,所以也就是造成了我們浮漂的變目現象,當我們連續空竿,有口打不著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重新驗漂,看浮漂的目數是否發生了變化。並不是依據浮漂吃不吃水來判斷浮漂的好壞,因為上面已經說到,木質包括孔雀羽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吃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