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西方開始抄襲中國,帶有色眼鏡的傢伙們要自毀雙目了

蔣校長推薦:

從中國拷貝到拷貝中國,如今中國人再也不用羨慕西方人像變戲法一樣創造出來的新產品了。因為現在是他們在學我們。

雖然最近幾十年來中國發生了許多激動人心的變化,無論是在經濟還是科技方面,中國都正在朝世界領先行列邁進,讓世界大為震驚和羨慕。但是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國人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進步都是建立在抄襲西方的基礎上的,因此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只會抄襲和複製的copy國家。

正因為此,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企業在和中國公司打交道時,感到非常焦慮。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技術會被中國公司偷走。

現在西方開始抄襲中國,帶有色眼鏡的傢伙們要自毀雙目了

像是華為這樣的中國廠商就曾無數次被美國人無端指責抄襲美國公司的技術。雖然華為等民族企業一直在致力於創新工作,希望以此擺脫“中國企業只會山寨”的帽子。但是無奈“中國人只會山寨”的謠言已經流傳四方。甚至在美國的硅谷,還誕生了Copy to China(中國拷貝)這一詞彙。

不要說硅谷了,就連在網絡上也能到處找到把中國和抄襲連在一塊的信息。甚至只要你打開英文維基百科,輸入Copy to China,就會看到詞條裡列出的眾多中國互聯網企業抄襲名單。

現在西方開始抄襲中國,帶有色眼鏡的傢伙們要自毀雙目了

但是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模式和科技的出現,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的人開始意識到,中國正在一些方面超越美國。

於是,中國拷貝消失不見了,轉而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彙:Kaobei from China(拷貝中國)。

微信是中國互聯網最大的創新產品之一,現在就連西方的高科技公司都反過來試圖抄襲微信。

去年,大名鼎鼎的《紐約時報》在他們的電子版網站上向讀者們介紹了中國最大的社交APP—微信。在那篇文章裡,《紐約時報》的記者以大驚小怪的語氣介紹了微信——這一他們口中的中國互聯網怪物。

現在西方開始抄襲中國,帶有色眼鏡的傢伙們要自毀雙目了

曾幾何時,微信和其他的中國APP一樣被美國人看做是中國公司抄襲美國公司的蹩腳產品。正如微博經常被美國人拿出來批評,他們認為微博只是在外形和功能這些表面上與美國的推特一致,但在真正的核心設計方面,微博一點也不具備推特的優點。

但是,在美國人驕傲自大了多年後,曾經他們引以自豪的東西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紐約時報》的眼裡,在經過了多年的成長後,現在微信的開發人員已經研製出了眾多驚人的功能,讓微信成了一個“超級應用”。他們把微信比喻成瑞士軍刀,認為微信可以像瑞士軍刀幫你切開任何東西一樣,微信也可以便利地為你實現所有功能。像是聊天社交、打車、買票、購物,甚至還能幫你找工人來給自己家的狗清理毛髮,或者也可以在線上預約醫院的掛號,免去了排隊之苦。

總之,在紐約時報的眼中,整個西方都沒有如此功能俱全的APP。

現在西方開始抄襲中國,帶有色眼鏡的傢伙們要自毀雙目了

與西方公司只注重在一個領域的發展不同,中國公司往往會打通其他領域的關節,試圖開放多種多樣的產品。在不讓用戶感到單調的同時,也盡其所能讓用戶把其他比如說網購和玩遊戲的時間留在自己的產品裡,從而讓用戶和產品產生所謂的黏性,增加用戶對產品的信賴。

這一中國模式在西方演變成了“拷貝中國”的新趨勢,正在被西方的公司所學習。

如果說上面那篇《紐約時報》的文章只是代表了他們這家報紙的看法的話,那臉書公司在這篇文章發出來幾星期後做出的決定簡直是在為《紐約時報》的觀點背書。

因為臉書公司向他們的用戶宣佈,他們在不久前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臉書要在聊天工具Messenger裡推出公眾號功能了。

沒錯,就是像微信公眾號那樣,眾多的網民和媒體也可以在臉書上開設賬號,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可真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因為自從互聯網在美國誕生,並覆蓋全球各國以來,一直都是中國企業在模仿美國企業,像是微博、博客、視頻網站以及這幾年突然冒頭的知乎等這些產品的原型都是來自於美國硅谷的那些大互聯網公司。

正因為此,美國被稱為是互聯網的誕生地。

而這次,微信竟然一反常態,打破了常規,對美國來了個反向輸入,以自己的創新產品影響到了臉書這家有著數十億註冊用戶的全球知名公司的產品設計。

這種震撼就好比是日本人在學會了中國人發明的漢字後,又自己創造了一些新詞彙,反向輸入到中國,被現代中文所接納,進而影響了當今中國人的口語及書面用語的使用一樣。

這還不算,因為臉書在之前也曾經抄襲過微信。在2015年,臉書推出了轉賬支付功能。在那之後,臉書用戶在網上購物時便可以像微信那樣,在聊天框中就能完成輸入金額和密碼驗證手續,從而拋棄其他的支付工具,在臉書完成購物和支付。

至於那個每年發行一款新手機,且每年都能引得果粉們排隊等候的蘋果,也在聊天軟件iMessage中加入了支付服務。

現在西方開始抄襲中國,帶有色眼鏡的傢伙們要自毀雙目了

在聊天軟件中加入支付功能,這簡直是複製了微信的做法。

像是皿煮美國的雜誌《福布斯》就很不客氣地說,iMessage已經變成了微信的克隆產品。

現在看來,那些言必稱中國公司抄襲,皿煮的美國代表了人類創新的人,在看到了臉書和蘋果接連抄襲同一家中國公司產品的案例後,還認為中國是抄襲國家嗎?

中國創新擴散到美國

正如美國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的合夥人陳梅陵所說,“多年來,中國企業被西方同行稱為抄襲者,但近來美國的科技公司正在開始回報前者。”

除了移動支付外,像是中國的無人機、外賣送餐和共享單車也引起了西方人的關注,甚至有公司已經開始對這些東西進行了抄襲和模仿。

例如共享單車,這一完完全全由中國公司創造的科技模式在中國獲得了成功後,在走出國門的同時,也被西方的公司學了過去。

今年,加州聖馬提奧出現了一家創業公司,與一般的創業公司瞄準了高新科技和互聯網不同,這家名為LimeBike(青檸單車)的公司決定學習火遍中國大江南北的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把中國的無樁式共享單車服務帶給美國人。

現在西方開始抄襲中國,帶有色眼鏡的傢伙們要自毀雙目了

除了美國,中國共享單車也騎進了英國。如今倫敦人出行再也不用擠坐老舊的連WIFI都沒有的地鐵,而只要花不到一英鎊,就能騎著單車穿梭大街小巷。共享單車既方便又環保,而且如今英國和美國人再也沒借口嘲笑中國的交通堵塞和汽車尾氣問題了。

現在西方開始抄襲中國,帶有色眼鏡的傢伙們要自毀雙目了

如今中國人再也不用羨慕西方人像變戲法一樣創造出來的新產品了。曾經不可一世、憑著新功能就能在全球圈錢的蘋果如今也在中國遭遇了重擊。在華為等中國本土公司的阻擊下,消費者們逐漸發現以往籠罩在蘋果頭上的光環已經消去。不僅如此,這家傲慢的跨國公司還因為抄襲問題被華為告上了法庭。蘋果不但向華為支付了高昂的專利使用費,還因為侵犯華為的專利權而一時間名譽盡失。

從中國拷貝到拷貝中國,這一詞語的簡單轉換的背後,是中國無數企業在經受了多年的山寨汙名後痛下決心,在加強了創新投入後,緊跟著國家發展高新科技的步伐,穩紮穩打地發展。

最後加上一個世界最大的中國市場和完備的工業生產鏈,以及中國人對優質國貨的期待和支持,中國才能取得眾多的成就,完成科技創新的逆轉。

現在西方開始抄襲中國,帶有色眼鏡的傢伙們要自毀雙目了

瞭解中國,才能正確認知進步中的中國。無知的西方人和一部分國人,請不要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公司。如今的中國不但向國外輸出產品,還因為創新的中國經濟模式引領世界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