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地質素描

地質素描是野外地質調查的重要記錄,其目的在於簡明表示一個地質現象和一些地質實體的空間變化及相互關係。並儘可能給人以立體感和真實感。

地質素描有兩種表現形式:平面圖形素描和立體圖形素描。

平面圖形素描,是反映某一角度或某一橫剖面的地質現象,用極簡單線條,少量地質符號為輔助,按可見實際地質現象表現這一橫剖面範圍內特定的地質內容。類似速寫的一種表現方法。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立體圖形素描,不但要表現地質現象的存在和諸多因素間聯繫, 而且把現象的空間關係反映出來,給人以立體感覺。它是以繪畫為基礎的一種表現手法。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素描要點

要真實且形象地反映地質內容,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1、用透視關係反映地質構造在空間位置的變化。其原則是:近大遠小。

近:高、大、寬、前、下、彎、滑

遠:低、小、窄、後、上、直、朦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2、用“塊面”關係反映地質構造形狀的起伏變化。主要有豎面、平面、傾斜面、波狀面和弧形面五大面。如褶皺的“塊面”分解。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3、用線條表達地質的形態變化

要把空間特徵表現在平面上並顯示立體形態,必須把變化複雜的光線,即明與暗表示出來,沒有明暗便沒有立體,在地質上一般用輪廓線、塊面分隔線、陰影線(線條加密)來表達。線條可以是水平線、直立線、斜線,也可以是弧形線和曲線,這些線條要與五大面對應使用,即“線條隨面走、面變線也變”。只要掌握了這個法則,物象的主要分割面的性質和基本外形起伏就可反映出來。用線條的平直、彎曲、粗細、長短及其疏密變化便可以把地形的緩急、陡峭勾繪出來。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在運用上述線條法則基礎上,常以點線、折線、曲線、丁形線、小片全塗、平直線等六種輔助線交叉使用,或選用其中某一種作為主要線條,以再現不同類型的景物。如堅硬的砂岩用折線,凹凸不平的用丁形線,廣闊平原和田園、水平層理用平直線,沙丘、沙灘用點線,外貌圓滑、尖利構造用曲線等,不同線條所起的效果不同。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素描原則

1、主題明確

不同的調查研究目的,決定不同的素描內容,作者畫素描之前應對某一地質現象進行深刻認識,認識越正確、越透徹,確定素描的主題越有說服力。

2、素描位置選擇

選擇畫素描角度很重要,觀察角度不當會造成嚴重的錯誤。如一個平臥褶皺。當垂直軸向觀察時,只能表現岩層“水平”的產狀,不能真實反映構造形態。經驗證明:最宜於表現特象立體感的角度,作者能乍到物體三個角度(三個面),如素描山嶽或山前地帶的十二月形態,應選擇與山脈走向45°交角方向。褶皺構造位置,應選在與天然剖面的垂直方向或大於45°側視角度。總的原則是要能夠全面反映想要表現的地質現象和能更形象表現地質現象形體變化,一般以側視及俯視兩個角度結合起來選擇較為合適。

地質素描的步驟

1、控制比例,劃出總體輪廓,確定景象前後位置。

控制比例一般用比例法:素描前手握鉛筆,伸直手臂,以筆的一端瞄準景物高、低、長、寬、大、小等可比較的一端,並移動拇指把一端準確記下來。以第一次的比較長度作為一,其他各次以其比較的相對比例相應地定在圖上,作為圈定大體輪廓的控制。然後用簡單線條勾出圖象的大體輪廓,並作為圈定整個畫面其它景物高低、大小、遠近比例標準。

2、畫出景象的幾何立體形態,劃定塊面

在大體輪廓已定基礎,從近到遠、從主到次,逐個將已圈定的景象單位按實際形狀所近似的幾何立體形狀依次圈定出來,並分析其主要塊面性質,畫出分割線條。這時素描已初具立體感效果。

3、畫細部,加註說明

當分隔線條畫完後,即應著手景物細部的表現,作者根據要表達的地質內容特點,可選用不同線條。完成後加註說明:

1)圖中的主要高地、居民點、河流等名稱和標高;

2)地層界線、地質符號或代號及相應說明;

3)比例尺、方位、日期;

4)圖名或素描圖說明。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野外地質調查素描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