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朋党之争(二)理论与内容:宋朝首次提出君子结党有理

宋朝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朋党之争,不仅打破是几千年来儒家或文人墨客所不耻的"结党",而且为"结党"创造了理论,有了理论支撑,在宋朝君子结党就堂而皇之了,并将理论用于了实践。

宋朝朋党之争(二)理论与内容:宋朝首次提出君子结党有理

君子结党的理论支撑

首次提出朋党论的就是宋太宗时期王禹偁著《朋党论》首次提出君子党和小人党,来解释唐朝时期朋党之争;后期到了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继续发展了朋党理论。但真正将朋党论说透彻的乃欧阳修。

宋朝朋党之争(二)理论与内容:宋朝首次提出君子结党有理

欧阳修认为区分君子党和小人党的最根本的就是"道"和"利"的区别,君子尚"道",同"道"之人结合就是为了"道义";小人尚"利",同"利"之人结合就是为"私利";由之产生的君子党即为了追求公道和真理,小人党即为了追求利益和私欲,正所谓"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朝朋党之争(二)理论与内容:宋朝首次提出君子结党有理

这样彻底将秦汉以来,儒家所坚守的"君子群而不党",重新进行了理论包装,君子结党正式开始堂而皇之,公开拉拢了。然而道义与私利到底如何评测,就为后期朋党之争的恶化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朋党之争的内容

1、 国是之争

国是乃一国之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比如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即为国是;

宋朝朋党之争(二)理论与内容:宋朝首次提出君子结党有理

有宋一朝,经常在和与战之间徘徊,期间文人官僚也在辩论中逐渐形成相互对立的国是之策,最后导致士大夫阶层彻底分化,形成不可调和,非死即活的矛盾,而就在这党同伐异中,磨灭了整个宋朝的命运。

2、 学术之争

宋朝朋党之争(二)理论与内容:宋朝首次提出君子结党有理

朋党之争的背后也有学术之争,以"元祐学术"为代表的保守学派,与"荆公新学"为代表的创新学派,形成了势不两立的毛对,在不断的"变法""更化"中企图消灭对方,也逼得所有进士阶层不得不站队,否则就没有发展机会。

3、 用人之争

宋朝朋党之争(二)理论与内容:宋朝首次提出君子结党有理

宋神宗死后,宋哲宗即位时仅有8岁,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控制,重新启用被贬的司马光,开始了"元祐更化",将所有原来支持的新法的官员全都逐出朝堂,这一政策导致原来较为缓和的新旧两党矛盾激化,连旧党都对此做法有异议,这种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导致后期新党复位后,进行疯狂的报复,开始了轮番驱逐的恶性循环。这时候各党派就开始不断拉拢士人为自己站队,否则就无法得到重用。

君子结党的理论化,使宋朝士人阶层开始摆脱儒家道德的约束,开始了遗祸于朝堂,祸害于社会风气。士大夫阶层开始扮演"小人"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