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理節稅”的幾個小妙招,請收藏!

企業“合理節稅”的幾個小妙招,請收藏!

報稅是會計從業工作者息息相關的事情,無論是企業的流出還是流進,都關係到報稅。那麼,企業如何能夠開源節流,合理的報稅呢?

贈得巧、來送得秒

一件2000元的電器,送一件400元的小家電,合計2400元,實收2000元。

如果將其贈送了,要按2400元繳納增值稅。

現在我們重新設計方案:將兩件產品賣給客戶,給予客戶400元的折扣,其中,2000元的按照15%折扣以後出售,400元的按照折扣25%以後出售,這樣,對顧客而言,實際支付2000元,與買一件送一件的效果是一樣的,對於商場而言,由於是價格折扣,實際上沒有贈送的行為,只要按2000元實際營業額繳納增值稅即可。

有些營銷人員認為這樣做很無聊。改變方式就符合稅法,不改變就要多交68元的增值稅,對於企業的納稅而言,這不是一件無聊的事。

依法而籤可節稅

一家設備公司,生產設備以後,需要為客戶在大廈中提供安裝服務,財務人員很清楚:這是一條龍服務,銷售商品再安裝,屬於混合銷售行為,合同中如果分別註明設備價款和建築安裝價款,可以分別適用增值稅和營業稅。

財務人員因為出差外出,回來時合同已經簽好,合同只寫了一個總價,沒有分開金額。

財務人員說明道理,要求對方一定配合重籤。

對方的財務經理也是個任務,提出條件:重新簽訂,你可以節稅近20萬元,既然如此,合同價格要降低5萬元,企業財務人員明知是乘人之危也無可奈何,最後商量讓利3萬元,重新簽訂合同。

如果事先提出要求,對方也就無法乘機“訛詐”了。

合同作廢也納稅

有些企業的領導喜歡籤合同,也喜歡變來變去,簽了以後發現不行就作廢以後重新來過。

簽了合同要繳印花稅,即使合同作廢。

例如:公司本月簽訂了合同,申報的時候繳了印花稅。領導作廢了該合同,不簽了,由於印花稅已經繳納,並且不能退還,因此,由於作廢合同導致多繳了稅。

還有一個是變更合同,如果合同金額增加了,就要補繳印花稅,如果合同金額減少了,不退印花稅。

對策:所以,如果合同金額一時不能確定,應該先簽訂金額未定的合同,等到金額確定以後再補充進去。

享受稅收優惠核定徵收

某些地方經濟相對落後,國家為扶持當地經濟出臺了各項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詳情VX:186÷5701=4025):

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在每次交稅的次月會給與企業一定比例的返還,對於個人獨資企業可進行核定徵收,稅率2.08%以內。

外地企業也可享受地方園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只需在園區內註冊個人獨資企業(註冊式,無需實體辦公),主公司與個人獨資進行相應的業務往來,這樣主公司部分的利潤可享受到園區的政策,為企業25%的所得稅與股東分紅稅降低至2.08%以內。

如果你有節稅方面的相關需求(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和核定徵收25%降到2.08%以內!),歡迎留言、私信(我會第一時間回覆)。關注杭記稅優政策,我們不定時分享節稅乾貨,助力企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