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入秋八月,晚稻抽穗灌浆,水是断乎不可以缺少的。偏偏年年这个时候,经常是干旱少雨,村庄周围几口水塘里的水,在大旱之年,是远远解不了一个大田冲里那上百亩庄稼饥渴的。

若在如今,天不下雨就算了,河里有水,机器抽就是,一点也不用担忧。可是四十年前,则必须用水车从河里车水抗旱,一级一级地将水车进高田。那高亢的车水号子,那吱呀的水车响声,那热闹的劳动场景,那辛勤的劳动过程,至今深深难忘。

从河里盘水到高高的冲里稻田,那时候用的是脚车。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脚车,顾名思义,就是用脚踩踏转动的水车,和手车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它比手车大得多,也长得多。

动用脚车,是干旱到一定程度,非抗旱不可了。稻田里起了小裂纹,不抗旱,庄稼将面临绝收。这时候生产队青壮劳力会全体出动,从河里把水往高处的水稻田里盘。

从河里把水往高处盘,要先安装水车。

那时候,我们队里有三筒大脚车,车筒子一丈二尺长,四个人车。水车搬到河边以后,车小头下到河里,河水漫过车轱辘正好,然后用石板垫平,车的大头架高,车口子两边用硬泥围成一道水坝。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水车车身安好之后,再安装车架,车架和眠杆是配套的。车架是两根支架顶上穿一根大碗口粗的横木,底下有四只脚,脚车眠杆就架在四只脚上,人伏在横木上面用脚车水。

这眠杆是一根比较结实的圆木做的,中间粗,两头稍细,正中安着六个拨齿,两边各有十字交叉的两对共八只、半圆柱形车槌。车架子安稳了,将眠杆的轴放进车架两边的槽子,取下车龙骨套在眠杆的拨齿上,用车键子连起来,脚车就算装好了。

最后,在车架前面不远处钉下一根木桩,用粗草绳将车架两头连在木桩上拴好,以保证车架子在人用力车水时,不会倒下。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作者画的示意图

做完这些,就可以车水了。四个人爬上车架子,每个人的双脚同时踩住眠杆上的车槌,一齐用力往后踩,眠杆就转动起来,拨齿带动龙骨,龙骨上的许多车幅子便沿着车箱将河里的水源源不断地拉上来,从车口流向高处。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从河里车水是第一级,河里的水被车上来之后,上面再用水车将水送到高处,高处的脚车同样把水再接着盘上去。三部脚车车上来的水,再被五六部小手摇水车分送到上面,直到最高的水田里。

水车装好了,车水的阵势那才叫一个震撼。

每部四人的脚车,需要八个劳力换班轮流车水。三部脚车就要二十四个劳力,手车活不重,两个人车一部,也要两个人换班,姑娘们就行。所以整个夜晚,田冲里到处都是人,热闹喧天。

那个时候钟表还是稀罕物件,队长的一只小闹钟放在车轻车的姑娘们那儿,她们每二十分钟换班一次,轮流车水。

车脚车换班不是依据时间,而是车线。在眠杆一端的轴上插一根短而细的小棒,另外一根同样的小棒上绕有一卷线,放在粗铁丝弯的架子上,可以转动。当脚车眠杆转动的时候,小棒子也会同时转,把另一根小棒上的线卷过来,小棒上的线全部卷过来的时候,就换上另外四个人来车。这样,不用看钟点,线车完了就换班,公平合理。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那时候车脚车的大多是小伙子,力气正旺。四个人齐刷刷地上了车架,就只听见水车转动时那咿咿呀呀的声响。车幅子下水时噗噗噗噗的,声音沉闷而节奏整齐;出水口的水哗哗的响着。几部水车同时车起来,那声音喧闹非常,几里路的河对岸都清晰可闻。往往沿河的生产队都会在相同的时间车水抗旱,那些夜晚河边灯影绰绰,人影绰绰,水车的声音响彻凉爽的秋夜。

车水车到兴起,是要来一阵子疯狂的,就是用力加快速度。那叫“发咆咆”。有一部车子上的几个人一嘟哝,喊一声号子,脚下像生了风,其他的几部水车必定会及时相呼应,打哦呵(即喊号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水车跟着快节奏地叫唤,车幅子飞快转动,溅起的水花,飞得很远很远。有脚步跟不上飞速转动着的车槌的人,只好趴在车架上将自己的脚吊起来。于是,笑声,尖叫声,呐喊声,车轻车那班姑娘的助威声,使寂静的秋野变得不夜,变得热闹,变得欢乐,变得热火朝天。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这样“发咆咆”,有时候会使水车部件受损,换得最多的是车幅子、车键子和车龙骨。有年长的会及时更换,换好之后不忘嗔骂一句“倚着四两小毛力,神么家伙你们!”

也有失足的,偶有一脚没有踏上车槌,会被紧接着转过来的车槌打到脚,一车人就都大笑起来,失足的人会很觉得掉底子。特别是那些在车水“发咆咆”过程中被车吊起来的人,很长时间都会是大家奚落嘲讽的对象,是很丢面子的。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这样的车水抗旱,直到有了柴油机和水泵,才彻底结束了脚踏水车的使命。河边挑起一个大土墩,水泵的粗铁管子一节一节拧起来靠在土墩上面,柴油机一响,水就哗哗地沿着沟渠流入高处的田野。

如今,再也不用脚力辛苦踩踏脚车了。可我还是庆幸自己经历过水车时代,庆幸自己亲脚踩踏过脚车的车槌。那热烈的劳动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种步调一致的众人力量深深感人。

水车,彰显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力量,从遥远的历史一路走到今天,水车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程中的功劳簿上,是不是也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乡愁|枞阳人,你们还记得几十年前的脚踏水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