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這首詩,隱括諸葛亮生平,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杜甫的這首詩,隱括諸葛亮生平,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如果要問中國歷史上哪一個人最足智多謀?我想答案應該是諸葛亮。在我們的成語中,三顧茅廬、初出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成語,都是用來形容諸葛亮的;還有歇後語當中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而且全國各地都有武侯祠。諸葛亮已經成為一種像神明一般的存在。他對於劉備的忠誠,他對於國家和人民的至死方休的奉獻精神,無不對後世產生重大的影響。

歷來有許多詩歌都是歌頌諸葛亮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杜甫所寫的《蜀相》。

杜甫的這首詩,隱括諸葛亮生平,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到哪裡去找丞相的祠堂呢?錦官城外那一片森森的柏樹林中就是。映著臺階的碧草透露著春色,樹上的黃鸝鳥婉轉的歌唱。劉備曾經三次光顧茅廬,去問他平定天下的計策。他輔佐兩朝的皇帝,盡心盡力。只可惜捷報還沒有傳來,他卻已病逝。這讓古今的英雄淚水沾溼了衣襟。

杜甫的這首詩,隱括諸葛亮生平,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第一句介紹了丞相祠堂坐落的位置,在錦官城外柏樹林當中。第二句,介紹了丞相祠堂裡一片春色,美妙的景緻。映階碧草顯露春色,黃鸝在樹上婉轉的啼叫。第三句,回顧了丞相的業績。

隆中對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計策。數十年如一日,輔佐劉備父子,盡顯忠心。最後一句感嘆在他北伐尚未成功之時,就已病死,使得英雄淚滿衣襟。

全詩情緒飽滿,熱情洋溢地歌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也表現了作者對諸葛亮的深深地仰慕與羨慕之情。

杜甫的這首詩,隱括諸葛亮生平,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諸葛亮深受愛戴不是沒有道理的。他曾經做過許多的好事,留下許多美好的傳說。傳說有一次他來到少數民族傣族的聚居地,發現那裡的老百姓身體羸弱,居無定所,靠打獵為生,飢一頓,飽一頓。他就教那些少數民族建造房屋,又教他們種植糧食,還讓他們在節日裡互相潑水,使得他們一個個身強力壯,安居樂業。你去看那些竹樓的樣子,正是按照諸葛亮的帽子的樣子設計的。

杜甫的這首詩,隱括諸葛亮生平,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作者借對諸葛亮的深深的懷念,表達了自己願意為國建功立業的壯志。可惜,他一生當中未能如願,沒能施展自己的抱負,他飽經離亂,沒有遇上現在這樣的好時代。

如果他身在現代,像他這樣的才能,定能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

杜甫的這首詩,隱括諸葛亮生平,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時代在進步。你有才華,終究會有發光的時候。我們期待著,新時代下,湧現出更多像諸葛亮、杜甫一樣,既有愛國熱情,又有真才實幹的人才,能夠把我們的國家和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中華民族,英才輩出。從來不缺乏人才。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的脊樑常在,中國人不應喪失自信力。偉大的中國人民,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只要中華民族的脊樑不倒,中華民族必將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