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第一鎮——水旱碼頭小都會

磧口鎮位於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臨縣之南端。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

九曲黃河第一鎮——水旱碼頭小都會

作為古時水運和陸運交換的樞紐,黃河沿岸有很多渡口。位於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的磧口鎮,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這裡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西灣村,蘊含黃土高坡風情的李家山村,還有雄峙河東的黑龍廟。清朝永寧州(今離石)人崔炳文對磧口鎮這樣描述:“物阜民豐小都會,河聲嶽色大文章。”由此可見,這裡不僅締造了繁榮的晉商文化,還造就了發達的建築和世俗文化。

九曲黃河第一鎮——水旱碼頭小都會

磧口鎮是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下轄鎮,南與柳林縣黃河名鎮孟門鎮相接,東與林家坪鎮相連,北與叢羅峪鎮接壤,西與陝西吳堡縣隔河相望。

磧口鎮地處當年山西與內蒙古、晉陝商道水陸交通的中心點,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無論大小、遠近的船筏,一到磧口鎮便意味著水路販運的終結和陸路運輸的開始。

原來,磧口鎮位於湫水河與黃河交匯處,湫水河攜來了大量泥沙,擠佔黃河水道,黃河河床在磧口鎮由四百米猛縮為八十米,混濁的黃河水像一頭被惹怒的雄獅。除了極有膽識的老梢公,幾乎沒有人敢在磧中行船。於是,雄心勃勃的商人們只有 “望磧興嘆”,極不情願地將滿船的貨物卸在磧口岸邊,再僱傭馱隊經陸路轉運。

磧口憑藉黃河水運,兩百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埠重鎮,西接陝、甘、寧、內蒙古,東連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個中國的商人,成為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據鎮上黑龍廟清道光年間碑文記載,零星商販不計,僅店鋪字號就有二十多家。其間,船筏在黃河裡穿梭,駝鈴在山谷間迴盪。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街燈火,晝夜輝煌,接不完,填不滿,正所謂“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

雖然繁華已隨黃河水奔流而逝,但如今的磧口鎮卻成為了一座真正的歷史古城。

漫步於古鎮長街上,彷彿穿越了時空隧道。從明清時興修的貨棧、票號、當鋪等各類商業性建築和廟宇、民居、碼頭等,都被完整地保存到現在。

鎮中到現在都保存著原始質樸的生活方式,雖然被評為全國十大歷史古鎮之一,但磧口鎮卻並沒有形成濃厚的商業模式。

磧口古鎮的街道、店鋪是清代山區傳統建築的典範。主街道順著臥虎山從東開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黃河北上,時曲時折。更有趣的是,古鎮后街只有兩百多米,卻轉了十八道彎,這些建築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頭鋪砌,店鋪都是平板門,門前都有高圪臺。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條比一條短,形成了梯型的建築格局。

九曲黃河第一鎮——水旱碼頭小都會

一座座青磚灰瓦蓋成的小院,一條條由青磚鋪成的衚衕,是磧口古鎮的標誌性建築。在這兒生活的人們如今依然守著不緊不慢的生活方式,讓古鎮仍然保留著歷史韻味。

在磧口鎮背後,有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河的小村莊,名為西灣村,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村中古宅院在河邊的山坡上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古宅精緻華美,造工考究。

據瞭解,這處完整的居民建築群,是依靠黃河船運發跡的陳氏家族歷經明末到民國三百年曆史逐步修建而成的,依山面水、背風向陽,隨勢而上,如波湧浪卷,層次感極強。村內有兩橫五縱七條小巷均勻地把各處院落串聯起來,防盜、防火、排水、洩洪的各種設施配置十分精妙,這裡的一磚一石一木都洋溢著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各種雕刻構思精巧,刻畫細膩。

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只要進入一座院落,就可以遊遍全村。在磧口鎮南山,隱於大山深處,有一座李家山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著名畫家吳冠中於1989年到李家山村採風時,驚呼這裡像“漢墓”。他說:“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相傳,最早因有李姓人家在此開荒落戶,故名李家山。後有山東、河南逃荒的人來此定居。

九曲黃河第一鎮——水旱碼頭小都會

李家山村有兩條向南流的水溝,兩溝之間的山峁形似鳳凰頭,左右兩山則是鳳翼。當年,在磧口鎮經商發了財的兩位李姓財主,決定在這裡起屋蓋房,就是看中了這裡的風水。

據介紹,李家山村民居形態在八種以上。這些無論高堂大屋的清代建築群,還是穴居生活的土窯洞,充分顯示著中華民族曾經的生存狀態。正如有人總結,這裡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它蘊藏著黃土民情風俗,體現著厚重的黃河文明。

磧口鎮除了西灣民居、李家山村這樣具有黃土高原建築特色的晉商老宅院,還有臥虎龍廟、黃河土林、麒麟沙灘、紅棗園林等主要景點。

黑龍廟位於磧口鎮臥虎山,廟宇氣勢恢宏,是磧口的標誌性建築。據清乾隆二十一年增修鐘鼓樓碑記載,廟創建於明代。雍正年間增建樂樓,道光年間重修正殿和東西耳殿。

值得一提的是,樂樓的音響效果很奇特,不用擴音設備,萬人看戲,聲音清脆甚至響徹數里,故有“黃濤共鳴,湫水助唱”之說。所以每逢古會隆節,秦晉兩地的群眾不畏陡峭山路,觀光遊覽者絡繹不絕。

站在黑龍廟門前,居高臨下,可以遠眺黃河氣勢,近觀湫水曲折,聆聽二磧濤聲,俯瞰古鎮全貌,無不使人悅目賞心。

在磧口鎮馮家會村東山溝內,矗立著一系列高低不等的黃土柱,高約十米,低則二三米。有的粗壯敦實,有的挺拔纖細。土柱頂端大都頂著一塊石板,像一頂頂帽子,形成了世界罕見的高原土柱林奇觀。

據瞭解,這些黃土柱主要是長期受雨水或山洪的水蝕形成的,而正是柱頂的石板或石塊延遲和保護了下面黃土的流失。這種黃土柱在黃土高原上並不難見,但像馮家會這樣集中成林的還真不多見,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到磧口鎮遊玩,四季皆宜,景色各有魅力,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欣賞到山水如畫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