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大面積裁員”為謠言 已報案,是否真實有效?

[摘要]京東稱,正常的人員流動是每個公司都會遇到的常規情況,年底根據員工績效考核開展末位優化也是每個公司的常規動作。

京東發聲明稱,近期,我們注意到有人在匿名社區將京東正常的人員流動和末位優化造謠為“京東大面積裁員”。 更有謠言稱京東“擬先裁未婚未育女性”、“試用期的新人作為裁員備份”等。事實上,正常的人員流動是每個公司都會遇到的常規情況,年底根據員工績效考核開展末位優化也是每個公司的常規動作。這些謠言被刻意誇大歪曲,甚至被個別自媒體有組織地大量傳播,已經對京東商譽造成嚴重損害。目前,我們已收集證據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11月25日,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又一次爆出“京東裁員”的傳聞。

一位名為“蔣玉菡”的用戶透露,今年京東的人員優化力度在加大,想要裁員卻不對外聲張,主要表現在:績效考核評價變嚴;各種監控數據;打車查21點就叫車的人,晚餐查加班吃加班餐加班短的。

京東:“大面積裁員”為謠言 已報案,是否真實有效?


近一個月以來,類似的消息被持續傳出。

11月17日,同樣是在脈脈上,名為“孫策”的用戶透露,“京東準備裁員,實錘了,商城先開始,年底10%”。

京東:“大面積裁員”為謠言 已報案,是否真實有效?


隨後有京東員工評論表示附和,“我們部門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我們是先裁未婚未育女生”、“每個團隊按比例裁”。有評論對此貼出具體比例:金融15%淘汰率、商城10%起步。更有傳言稱,此次京東的整體裁員比例在35%。

京東:“大面積裁員”為謠言 已報案,是否真實有效?


京東方面對此回應:事實上,正常的人員流動是每個公司都會遇到的常規情況,年底根據員工績效考核開展末位優化也是每個公司的常規動作。京東每年定期都會針對所有人員開展績效評價和人才盤點,對優秀人員給予更大的激勵和更好的發展空間;對於績效表現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崗位調整和優化。

這些謠言被刻意誇大歪曲,甚至被個別自媒體有組織地大量傳播,已經對京東商譽造成嚴重損害。目前,我們已收集證據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對此全天候科技也向京東內部員工進行了求證,有員工表示,“從今年年初就開始收緊編制,末尾淘汰也一直存在,但是35%的裁員比例有點誇張”。

另一位員工則表示,“的確有了解到內部在優化調整”,但對於裁員傳聞其表示並不清楚。

一位京東的供應商告訴全天候科技:“他們(京東)每年大促後都會調整一下,也算正常,未聽說大面積裁員,不過今年UV確實有下降。”

2018年對於京東來說可謂“內外交困”。

因為“明尼蘇達事件”,京東集團東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劉強東一直處於社會輿論漩渦中,其後連續缺席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和世界互聯網大會。

11月26日,在官方評選的“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中,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一批耳熟能詳的互聯網企業家均入選,而劉強東不在名列。

根據京東2018Q3財報,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過去12個月中至少有過一筆交易)為3.05億,對比上一週期下跌2.8%,環比首次出現下滑。對比之下,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數卻達到了3.855億,較去年同期增長144%,已經超過京東。

截止美東時間11月26日收盤,京東收報20.46美元/股,已經跌破四年前上市當日收盤價20.9美元,若繼續下跌很可能跌破發行價。今年9月至今,京東股價累計跌幅達到35%,市值縮水超150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