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驿站」中国信访史:秦汉时期

信访是一门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学问,信访史的研究正是信访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在我国古代社会,虽然没有“信访”这个词语,但是却存在与当前信访制度相类似的纠错制度,即使历朝历代存在的形式各异,但是其本质并无大的不同。在信访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探讨信访渊源、了解信访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信访的历史背景和存在价值,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小编收集整理了我国古代信访相关情况,以时间顺序为脉络,以连续刊载做形式,对信访史做一简要梳理。

「文化驿站」中国信访史:秦汉时期

「文化驿站」中国信访史:秦汉时期

文化驿站

中国信访史

第一集

「文化驿站」中国信访史: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

秦王朝依靠国家暴力在大一统社会里推行绝对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法治,汉王朝则因时而变,在扬弃法家思想、短暂推行黄老学说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恢复儒家的礼制传统。但古来已久的上书赴诉传统并没有中断,直至隋朝,秦汉王朝奠基的以公车司马府受理吏民上书、内朝近臣呈奏为主要形式的类似信访的传统依然存在,且内容比较丰富多彩。

「文化驿站」中国信访史:秦汉时期

「文化驿站」中国信访史: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开创了公车司马府受理吏民上书,内朝近臣呈奉的上书制度先河,中国封建社会类似信访的制度开始确立下来。

秦王朝刚刚建立之后,于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在卫尉下设公车司马令,掌宫城门外的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章,四方贡献及阙下凡所征召公车者,皆总领之”。公车司马令对外接受吏民上书,但尚不是专职类似信访的工作机构。“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所谓尚书“主书”,即主要是收发文书和传达记录奏章,其中可能包含类似信访方面的文书。

「文化驿站」中国信访史:秦汉时期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沿袭秦制,对外接受吏民上书的依然是卫尉下辖的公车司马府,设公车司马令。“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丞、尉各一人。除公车府外,西汉成帝于少府置尚书五人,其中民曹尚书主吏民上书事。西汉前期和秦朝时期一样,尚书只是“通章奏而已”;但后来进而“拆阅章奏”和“裁决章奏”。东汉光武帝时,民曹不再主管吏民上书事,但尚书令下有左右丞,左丞主吏民章报。汉时,尚书或中书皆置于禁中,而公车司马令则置于宫南阙门,直接接受吏民上书。公车司马令的职位和薪俸都不高,但不可轻视。

汉朝时期,类似信访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既有个人的,又有集体的;既有上书建言、上书告、上书言事(上书陈事)、上书冤讼、上书自陈,也有遮道申诉、守阙上书、赴阙告诉、诣阙上书等赴送式上访。

「文化驿站」中国信访史:秦汉时期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